首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金红权随笔:网络拾遗

煤炭资讯网 2008-4-9 0:57:52要闻
金红权随笔:网络拾遗

作者单位:陕西澄合二矿有限责任公司

在朋友的博客里读到一篇短文《回忆》,造语简洁,引得我长久驻足。“好久没有光顾这里了,看着过去发的帖子、自己的照片,回想着过去......”,其用语直率而简约,直逼魏晋,令人浮想联翩。

“回忆”大概往往瑰丽神奇居多,因而常常令人难摹其状。

很久以前,在读到“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时,就为其悠扬不尽之致而赞叹不已。这是王维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杂诗》。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中不写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但写眷念窗前寒梅,真是寓巧于朴,“于细微处见精神”,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许多的好诗就是用这样的手法一少胜多,含蓄的表达出种种深厚的情感,往往达到“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以巨细不遗为充实,以罗嗦冗长为丰富,以包罗万象为深厚,那样,既没有了含蓄,也与诗歌的精神背道相驰。艺术的形象感人、生动,是需要千锤百炼的技巧来表现的。于微尘中见大千,纳须祢于芥子,含蓄深远,令人过目不忘,流连往返,求言简意赅,其他文章不也一样吗?谁见过表演家在舞台上号啕大哭,谁见过哪个诗人在大声朗读“我高兴啊”,“我忧郁啊”?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以鸟鸣春,以虫鸣秋,此造物之借端托寓也”。朋友用寥寥数字,表达出对往昔美好生活的回忆,不也是借端托寓?

我久久的不忍离去。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晋人陶渊明却云“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便觉唐人费力,又如《桃花源记》中“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见造语之简妙,盖晋人工,而陶渊明其尤。

读了朋友的短文,不觉神清气爽,令人一去三返。

本网通讯员:金红权 编 辑:晓岚


本网通讯员:金红权 编 辑:晓岚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