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祭祀日万头涌动渣滓洞
本网讯 昨日(08年4月4日)是国家假期调整后的第一个假期——清明节。记者看到昨日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等地迎来了祭祀扫墓的最高峰,蜿蜒的山路上,车流、客流近乎停滞。直至昨日下午快闭馆时,仍有近千人排队等候参观渣滓洞。记者排队等侯了多时才得以进入参观祭奠。
渣滓洞原为人工采煤的小煤窑,原为人工采煤的小煤窑,1920年由程尔昌开办,因煤少渣多而得名。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隐蔽。1943年,白公馆被改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军统特务遂霸占渣滓洞煤窑,设立看守所,将白公馆所关押“政治犯”迁此;1946年7月,贵州息烽监狱、重庆望龙门看守所撤销,于渣滓洞合并;1946年底,渣滓洞关押人员全部迁押回白公馆,渣滓洞看守所关闭;1947年12月,关闭半年多的渣滓洞作为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重新关押“犯人”。关押人员来源主要有1947年“六、一”大逮捕的“要犯”、《挺进报》案和“小民革”案中的被捕人员。上下川东武装起义失败后的被捕起义人员,最多时达三百多人。江竹筠、许建业、余祖胜等烈士曾在此关押过。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放风坝,一楼一底的男牢十六间,女牢二间。关人最多时近300人。为了从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特务们特意在渣滓洞内院墙上写“青春一去不复返,仔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的标语。外院是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外院墙上写有讯示特务的标语“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
1949年11月27日,特务对在押人员进行了集体屠杀并焚毁男牢,180余人遇难,15人脱险。根据有关人员回忆,20世纪六十年代初重建男牢 。
1956年,渣滓洞监狱旧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定为重点保护文物,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