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宫:新闻要有“度” | |||||
煤炭资讯网 | 2008-3-25 8:55:17 要闻 | ||||
07年7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中报联举办的第80期全国报纸编采创新与策划研修班,再一次接受新闻专业化培训。 在中报联学习期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展江、中国青年报记者部副主任、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刘畅、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高钢、法制日报总编辑王林以及新华通讯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主任记者朱玉等全国资深专家教授和有着多年新闻采访经验的总编、记者,着重针对舆论监督报道的立场与方法、热点新闻的发现与追踪、系列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深度报道的理念与重大选题的策划实施以及人物报道的关键点等方面内容,为参加培训的全体学员奉上了精彩绝伦的饕餮文化盛宴,使我们开了眼界、开了思路、长了见识、受益非浅,同时也为我们今后采写新闻指明了方向。最让感受到的就是新闻必须要有“度”。 角度。新闻对于不同职业的人、不同年龄的人和从事新闻工作时间长短的人眼中,有着各自的认识。一般的老百姓对新闻没有准确地定位,记得一名记者下乡采访,见到老百姓就问“有没有新闻”?结果问谁,人家都是一致的回答“没有”。 等到一谬能够资深记者在下乡途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在保证或电视刊播以后,老百姓才恍然知道这是新闻。也许这是我的一孔之见。而对于从事新闻时间长短的新闻记者来说,对于新闻事实报道手法也有所区别,有的写消息、有的写通讯、有的拍照片、有的做深度报道等。新闻报道可以采取倒金字塔的形式、也可以以“五个W”的形式、可以以第三人称的语气报道、也可以引述当事人的话来采访报道,不同的采写方式,所报道的新闻角度也各不相同。 面对一个新闻事件不管如何选择角度,原华生报杂志总编辑、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高钢教授指出必须把握五个要素:“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新闻要素、最能表现非同寻常之处的新闻要素、最能与受众利益最为密切的新闻要素、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新闻要素和最能触动受众情感的新闻要素”。只有把握住这五个要素,选择什么角度都能引起不同深度影响。 深度。随着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出现,印刷媒体之所以没有走向消亡,它不仅仅是人们有着传统的阅读方式,更重要的是报纸引入了深度报道理念,一大批特稿、调查报道、深度报道频频问世,让印刷媒体在市场竞争激烈环境下依然立于不败之地。因为深度报道是对主体新闻时间与空间维度进行深度扩展的报道,它通过对主体新闻的生成背景,波及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展示。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曾提出深度报道三个层面的概念,即:对主体新闻事实的直接报道、挖掘涉及主体新闻背后原因及实质的调查性报道和在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作出解释性、分析性的报道。深度报道的选题应聚焦在四大领域;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动向、各级政府、党组织作出的重大决策、社会运行的重大缺陷及弊端以及重大的突发事件。 要写出一篇深度报道,必须要有庞大的背景考察材料、要有不断质疑的观念等。高钢教授指出:美国新闻记者在采写调查类报道时,采访对象不少于15人,聆听专家、官方、媒体、互联网和群众各方面的声音,看结果是否众口一词;要做个怀疑主义者,提出一切你怀有的疑问。同时,新闻从业人员还必须具有智力、思维和素质基础,统筹、合作与交际、获取并利用信息、系统运作和利用多种科技手段工作的五大能力。 尺度。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曲有这么一句“天地之间有杆称,那称坨是老百姓”。那我们干新闻的心中理应有把称,这称坨就是新闻事实和发现新闻的“尺子”,只有这样发觉新闻才会有依据敏锐,才会真实可靠。否则,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只会是视而不见或不问事实是否有价值,只是凭空乱抓。为了避免局限,要经常与矿有关领导、部门负责人和职工接触交谈,了解全矿及基层有关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并且站在全局看问题。“心中有全局,眼力自然强”。只有站在集团公司的角度结合矿上的实际,才便于把某项工作的事实和问题,置于集团公司的“大气候”进行对比,从而才能敏锐地把有价值的新闻事实鉴别出来。只有十分熟悉矿上情况掌握“大气候”和全局动态后,深入实际,熟悉周围发生的情况,比较采写重点哪个突出、哪个次之,敏锐地把事实进行对比,准确地作出判别。 程度。这里的程度指的是从事新闻行业人员自身。中国青年报记者部副主任、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刘畅在讲课时指出:记者要有诗人的激情、作家的叙事能力、史学家的客观理性、法学家的公正公平和哲学家的思考思辩能力。 在新闻事实面前尤其是不能说假话。今年7月份中国的新闻界曾因“纸箱子做包子”这一假新闻付出了沉痛代价。据法制晚报总编辑王林介绍:按照中国新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当事人最高将处7年有期徒刑,北京电视台两名总编辑引咎辞职,就连转播这一新闻的央视经济频道也受到了处理。 特别是作为通讯员尤其要把握宣传与新闻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在展江教授眼中有两个规律:宣传重符号、重复、观点、时宜和重点,而新闻重信息、新意、实效和平衡。如何把握宣传与新闻兼顾,这就需要长久的经验积累。但坚持客观、尊重事实、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多看—横向比较、多写—勤写千字文、模仿—形成自己的风格,不断地提高个人的新闻采访和写作能力,更好地适应矿业集团本质化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