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班组的带头人 |
|||
——记兖矿集团东滩煤矿劳动模范宋召民 |
|||
煤炭资讯网 | 2008-12-25 15:46:50人物展示 | ||
提起东滩煤矿生产准备一区工长宋召民,从工区领导到班组职工无不交口称赞。多年来,在他的精心带领下,所在的班组成为本区安全生产模范班组和质量效益班组,多次被矿红旗班组和优秀班组,成为工区的“品牌”班组,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十佳工班长”、矿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要干就干出个样子来。1989年4月,年仅23岁、身高仅有1.65米的宋召民告别了故乡,来到东滩煤矿当上了一名掘进工。山里人特有的淳朴和勤劳,造就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美德。从他入矿那一天起,就立志把青春献给煤海。1993年3月,不甘平庸的宋召民又重新选择了最脏、最苦的采煤工。隔行如隔山,面对众多的采煤设备,一窍不通的他好像有使不完的劲,跟着师傅跑前跑后,从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替棚、攉煤、支柱、撤柱、移架、推溜样样抢着干,不管干什么工作,他都虚心向老工人学习,几个班下来,他手上、脚上磨满了血泡,靠着苦学磨练和实干苦干,他很快掌握了一套过硬的本领。一年后,被工友们推选为班长,成为矿井首个100万吨和200万吨采煤队建设的佼佼者。14302工作面是建矿以来压力最大的一个面,整个工作面被压垮,支架阀珠被压扁,人员只有爬行,艰难的生产条件让部分职工当了逃兵,面对人员紧张的实际,他咬紧牙关一口气上了28个班。2005年,宋召民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走上了工长的管理岗位,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更激发了他工作的热情。去年7月份,143下00面出水和冒顶(最大涌水量300m3/小时)。面对困难,宋召民想,自己是工长,在关键时刻就要为大家做出榜样。他班班到水大、危险的地方领着干,一连几天泡在水里,被淋得感冒发烧,医生让住院治疗,区队劝他休息,但他说:“我在淋水里干有经验,特别是顶板破碎易冒顶,别人去我不放心。”他硬是在淋水里连续干了9天,直到闯过难关。去年9月份,家属有病住进了医院,几次让他到医院陪护,可是在工作面条件困难的情况下,他一天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只是班后到医院里陪陪妻子。在平时的工作中,只要生产出现了应急问题,不管白天黑夜,他总是随叫随到,真正把干好工作当成了自己的天职。 抓安全就“天”大的工作。宋召民常说:“安全工作关乎工友们的生命和健康,任何工作都必须给安全让路。”自担任班长以来,他视班组职工为兄弟,全身心地抓好安全工作,不管生产任务多重,他总是把班组的安全放在首位。针对班组职工安全技能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他创新“一带一、一帮一”的培训工作方法,利用实物讲解、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班组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了增强班组职工“安全第一”的意识,他创新制定《班组安全生产奖惩考核办法》,每人每月设立安全保证分,凡当月安全生产好、工作质量好的职工,嘉奖200分,凡出现“三违”和主观隐患的职工,一律不予奖励。每天上班,他都提前一个多小时到工区,认真查记录,问情况,向领导请示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下井后,他都是第一个到现场,对所有的工作地点、工作环节进行仔细检查,找出安全工作重点,采取紧盯措施,严查隐患,严反“三违”。他经常教育班组职工说:“违章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违章就是对父母的不孝、对妻子的不忠、对家庭的不仁、对同事的不义”,任何时候都不能干不安全的工作。尤其是推行手指口述胜峰管理法以来,他首先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班前认真学习确认内容,请工区领导规范自己的确认动作要领,检查自己确认内容;班中带头严格执行安全确认,认真考核每名职工的安全确认情况,对确认漏项和确认不规范的职工,现场进行帮教;班后组织全班职工对当班的确认情况进行点评,评选确认能手,并给予50分的奖励,以实际行动和经济杠杆的双重作用,激发了广大职工自觉规范安全确认的积极性。严细的安全管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所在的班组连续6年没有出现过轻伤以上事故,到目前,连续实现安全生产2190多天。 “干就干精品、争就争第一”。 这是宋召民的工作宗旨,也是他干好工作的动力。在工程质量方面,他总是精益求精,严格按照措施要求组织施工,从工作面联网、到单体打设,他都是动态巡查,严把工程质量的每一道关口,不管条件多好,不管任务多急,严格按“精品工程”的要求组织施工。去年4月份,143下09工作面即将竣工收尾,职工小刘产生了应付思想,打设的单体歪歪扭扭,被他发现后,不仅安排小刘立即整改,而且还扣罚200分。严中有情、严中有爱,这是班组全体工友给他的定位。在班组中他既是个领导也是个老大哥,职工有什么事都愿意和他商量,职工有什么困难他都愿意请他帮忙,无论谁家婚丧嫁娶,无论谁生病住院,他都组织工友一起去帮助和看望,视班组职工为同胞兄弟的爱心,赢得了职工的信赖,凝聚了班组的活力和战斗力。在工作上宋召民是一个比较要强的人,只要是创水平、搞竞赛他都努力争第一。针对600万吨工作面接续影响矿井产量的实际,他积极响应工区“稳产高效保全矿”的号召,制定了“抓设备、保稳产”的施工措施,采取因人、因技定员定岗的方式,发挥团队优势,搞好工序衔接,提高工时利用率,组织职工开展争先创优劳动竞赛,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无论工程质量和煤炭产量,均以绝对优势名列工区前茅,成为名符其实的红旗班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