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学技术 刻苦钻研练本领 春华秋实写人生 |
|||
记中煤三建三十工程处副总工程师兼技术科长王军 |
|||
煤炭资讯网 | 2008-12-25 10:44:48人物展示 | ||
“人生是粒籽,落地就生根。”他把根深深地扎在煤矿地质、测量和生产的岗位上,17年如一日,抒写着一位测量副总工程师的情怀,用无私的奉献描绘着人生的春华秋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17年来,他靠组织上的关心和培养,用同志们的帮助和支持,凭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从普通的技术员、技术副经理、副科长、科长,到现在的副总工程师;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工作者,到集团公司的技术标兵、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他就是中煤三建三十工程处副总工程师、技术科长王军同志。1991年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物测系,后分配至三十处。 一、爱岗位、学技术,他有一股不服输的钻劲。 刚参加工作时,分配到三十处三工区,在陈四楼煤矿施工,每天都跟师傅们一起下井放线,他总是扛架腿、背仪器,有活总是抢着干,上来后就帮着师傅查资料,算数据,不懂就问就学,晚上,别人都去玩,他就在宿舍看书,把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实践融为一体。经过一年多的锻炼,基本上熟悉了井筒及巷道的测量工作,达到独立工作的能力。 进入97年,由于煤炭市场行情不好,企业效益连年下滑,工资开不出来,许多专业技术人人员纷纷另找单位,离开了三十处,一年就走了2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有的比他来的早,也有比他晚的,都相继离开。当时他的思想也较为沉重,但仍坚持天天下井,照常工作,曾经,有人劝他说:走吧,王军,工资都不开,还干啥。但他一看到许多老工人在井下流血流汗默默工作的情景,看到各级领导对他鼓励信任的目光,想到三十处是他的家,三十处又培养了他,他不能离家而去,就这样,他决定留了下来。 99年处里承揽了宣城的公路工程,安排王军负责测量工作,对于他来说又是一个新课题,大地测量与矿井测量有很大差别,为此,他买来一部分书籍,晚上在蚊帐里看书,白天到工地施工,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需要。2000年,在淮北市重点项目——淮北西山隧道施工中,王军任技术副经理,当时,全处不但测量人员极缺,矿建专业技术人员也很少,对于隧道施工,在我处既是首例,又是形象工程。如何组织施工,保证质量尤为重要。作为技术副经理,他不但要做好测量放线工作,又要负责施工技术工作,他一边学习隧道施工技术一边组织现场施工,带领几个职工夜以继日的工作,最终该工程获得了安徽省“黄山杯”优质工程称号和淮北市“相王杯” 优质工程称号。 二、干工作、尽职责,他有一股较真劲。 为了把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几年来的工作,不但锻炼了自己,也使他又增长了许多新的知识,2002年王军被聘任为副总工程师兼技术科长。现在随着煤炭市场的好转,三十处工程项目逐渐增多,专业技术人员急缺,测量人员更缺,他既要监管着各项目部的测量工作,又要参与投标及标书的编制,特别是各项目部测量人员的技术相对薄弱,始终让他放心不下,对此,他每月都列出工作计划,哪个项目筹备,哪个工程要复测,哪个巷道要贯通,按照工程急缓像救火队员一样,安徽、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内蒙等工地来回奔波,从没休过礼拜天和节假日,几乎常年在工地。 2002年至今,他先后参加了河南正村煤矿、赵家寨煤矿、白坪煤矿、渠里煤矿、山东王楼煤矿、马钢罗河铁矿井筒工程,宁夏枣泉煤矿、平朔安家岭煤矿、黄陵一号煤矿、山西王家岭煤矿、建北、红柳林、张家峁、不连沟、五间房、东周窑、大饭铺、满都拉、赛蒙特尔、郭家河煤矿等近30个工程的前期筹备工作,在工作中,他严格控制测量关,精心标定井位,并积极协助项目部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等技术工作。同时还参与了二期工程建设工作,重要巷道贯通他都要到现场。几年来,他直接主持50多条巷道的贯通,误差都保持在允许范围之内,受到甲方的称赞。在山东义桥煤矿二期工程施工中,每月进尺都在600米以上,项目部返聘了2名60多岁的老同志负责测量工作,10多个迎头同时施工,放线工作有时跟不去,为保证施工生产,他基本是在别的项目部忙完就回到义桥,几乎每个月都在义桥干10多天,有时迎头放线,又要对全部巷道进行复测,有时这2个老同志身体不好,他就一个人下去,拿着仪器,到施工队找个青年工人帮着干。在王楼项目部的施工中,当时井筒淋水较大,施工条件较差,他采用了一井定向法对箕斗装载硐室进行定位,定位结果远远超过甲方预想效果,被评为施工质量优良,测量定位准确工程,特别是主井与副井贯通的巷道中,两巷道中对4接仅偏差1mm,为三十处赢得了较好信誉,同时也给甲方吃了一颗定心丸。2008年10月进入宝鸡郭家河项目筹备,在技术人员缺少的情况下,他便亲自前往从事测量工作,他这一去就是一个多月,12月3日、4日处里召开未来三年发展论坛会议,通知他回处里,他2号夜里才回到宿州,开完会后,5号他又回到了项目部。他的忘我工作精神,影响着前去筹备的职工,目前郭家河项目筹备顺利进行。 三、带整体、提素质,他有一股耐心劲。 测量工作就是施工队的眼睛,工作中王军同志始终把“精、准、细”作为自己的目标,丝毫不敢大意,每次从井下上来,他都仔细计算,有时有点疑问,第二天就去再测一遍,直到准确无误,才能安心。为缓解测量人员不足的局面,他还注重去发现优秀的青年工人,他清醒地认识到:“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被蒸发;一抹绿,只有融入森林才不会孤单”,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一花独放不是春,带领大家学技术、练本领、提素质,才能不断适应新的管理需要。于是,在深入项目指导工作时,他就手把手地教,做到耐心讲解,百问不厌;工余时间,他言传身教,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技术经理和技术员们。他亲自带他们下井现场指导,上来后进行讲课,让他们边学边干边操作,特别是让他们把矿建施工与测量专业相结合,向多专多能方面发展,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全处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已有10多名技术员已经能够独立开展工作,有的已走上了技术经理的岗位,如王旺庄项目部技术副经理王伟,原来是技术学校毕业,平时勤奋好学,目前业务能力已成为全处的佼佼者。 现在全处近30个项目部,新项目成立,前期筹备,他一住就是半个月,直到能正常施工才离开。二期工程的复测,贯通他都及时赶到,带人下井复核。在项目部,工作需要使他在项目部之间不停奔忙,每次回到家,都感到愧对爱人和孩子,他说:“家里爱人一人带着孩子又要上班,我一点忙也帮不上。每次离开家,女儿都拉着我的手不让走,我总是骗她说我去的地方有什么什么好吃的,回来给你带,因此,我每次出差回来,无论多晚,都要到超市给女儿买点东西带回家。”王军是91年毕业,按规定,2001年就该评高级职称了,几次计算机、外语考试他都因在项目没能及时赶到而放弃。虽然自己失去了一些,但从来没有因测量工作而影响生产,在多年来的施工中也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测量技术性事故,工作成绩也得到甲方的首肯和领导与职工的认可。 面对成绩和荣誉,王军没有满足和止步,他说:“我取得的每一个成绩就是我工作上新的起点,我获得的每一项荣誉就是我工作上新的动力”。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王军把根深植于煤矿这块沃土,把对矿建事业的满腔热情化作奋力拼搏的实际行动,用智慧施肥,用奉献灌溉,在平凡的岗位中展现着青春的风采,在平凡的人生中展示着不平凡的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