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矿山救护战线上的“拼命三郎”

——记郑煤集团超化矿救护队副队长石卫红

煤炭资讯网 2008-12-23 16:30:59人物展示
 “这不是咱‘石队’吗?上矿报《今日超化》‘十佳优秀班组长风采’光荣榜了!”

 “就是,应该的。以前他还得过矿‘安全标兵’、集团公司‘优秀指挥员’哪!”

  刚训练归来的郑煤集团超化矿救护队员与队长李富祥围坐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勃勃地谈起了“石队”的事迹来。他的付出,他的风采也渐渐的清晰起来。

 “石队”叫石卫红,该队的副队长,是工作中有名的“拼命三郎”。

 “石队平时训练都很有拼劲。无论是烈日当空的炎夏,还是天凝地闭的寒冬,他都不断强化体能和素质训练,每天1000米长跑必不可少,5次爬绳从不间断,检力器他也做的最多……。”

  “是呀!在每周实行小队间军事化队列竞赛及每月进行的平地模拟救灾、佩戴呼吸器万米耐力等演习中,石队也是‘领头羊’。”

  “那年秋天,他老婆出差两个月回来,到家都不敢认他了,为啥?训练晒黑了呗!”

  不知谁的调皮话,逗的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卫红同志不仅平时训练刻苦,而且实战中也总冲锋在前,是一位难得的干将呀!”李富祥的一番话,勾起了大家对惊险的往事的回忆。

  2006年2月份,该矿22081综采工作面出水,通住工作面的西大巷内水深达1米左右,巷道顶和两帮随时有冒顶、跨落的危险。为及时查明水源,他带头冲进“黑河”,摸索着前行。漆黑的巷道里,水拍打岩石激起的浪花溅到他身上,刺骨的寒风如刀般在耳边翁翁作响,不时间,还能听到石落于水的声音,面对令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的情形,石卫红没有退缩。2个小时后,终于查明了情况。返回安全点时,他的衣服全湿透了,嘴唇也冻的发紫。在场的人员都劝他赶快升井更换衣服,而他却镇静地笑着说:“没事,干我们救护行业,身体都是日常工作中锻炼出来的,棒的很。”

  2007年12月11日12:18分,石卫红接到该矿某下付巷有大量烟雾往外冒,急需下井侦察的命令后,立即组织人员,仅用12分钟便到达现场,比正常走快了20多分钟。此时,灾区巷道内能见度仅1米,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严重超标,真可谓条件错综复杂,险象环生,一丁点不注意,吸入两口,便有致命的危险。为了能及时准确的查明原因,石卫红带好仪器,毫不犹豫地冲进灾区。在200多米的“雾阵”中,他仔细观察密闭、风筒、电缆等处的情况,凭着丰富的经验,10多分钟便完成侦察任务,有效的杜绝了毒气伤人事件的发生。

  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在一些外援小煤矿的救护中,有些巷道爬着都难以过去,退路随时都有封死的风险,条件恶劣程度可想而知,可石卫红没有退缩一次。

  石卫红坦然地告诉笔者:“强健体魄和提高素质,是干好救护的基础。侦察处理事故、救人,这是我的职责。做这些活,我义不容辞。”



本网通讯员 任传羽 编 辑:梅村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