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桂清:煤炭企业基层区队安全管理的症结与对策 |
|||
煤炭资讯网 | 2008-12-13 14:06:43论文、言论 | ||
作者单位:铜川矿务局王石凹矿 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安全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安全不仅反映了一个煤炭企业管理的水平,而且还关系到企业的荣辱兴衰生死存亡。特别是近年来以来,随着煤炭企业改革发展的推进,许多煤矿纷纷实施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而区队作为煤炭企业的直接生产单位,在组识生产及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则是整个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就目前煤炭企业区队安全管理现状而言,区队、安全管理基础薄弱是引发安全事故、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而煤矿区队只有夯实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基础,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和企业的发展。 煤矿基层区队安全管理的症结 重制度措施的制定,轻现场操作的落实。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因此,采取一系列制度措施,大力推行“岗位作业标准化”,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是基层区队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基层区队在生产过程中,只重视各项制度措施的制定,而轻视现场的落实。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和有效地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不能使安全管理真正实现从“他律”向“自律”、“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做不到标本兼治。这是基层队组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重违章惩处罚,轻激励考核。为了真正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煤矿企业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加大了考核力度。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一些基层区队片面地认为“考核就是处罚”,过分看重处罚的作用,忽视了激励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处理问题简单粗暴,不是罚工分、罚款、扣奖金,就是停工作检查,而且一旦实现安全目标,则又平均分配,不能有效激发职工抓安全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在基层区队中出现了“抓住谁谁倒霉、抓不住算走运、安全奖金平均分、不奖不扣当好人”的现象。重经验管理,轻创新管理。煤矿安全生产是一项经验性非常强的工作,也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的工作。然而,在基层区队中,凭经验办事的现象还非常普遍,特别是一些老工人,往往自以为经验丰富,对一些安全创新措施、一些新的安全保护装备设施不以为然消极使用,甚至振振有词:“我们在某某年是怎样干的,我干煤矿已三四十年了,就这样干从来也没有出过事,你们这些人太认真太教条,这样什么也干不。于是一些新的安全措施一些心的安全装备设施成了“镜中花”、成了“表面文章”,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埋藏下了许多隐患,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管理的要求。 个别区队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责任心。这些管理人员下井后不是查隐患,找问题,抓协调,想办法,而是去拣“芝麻”,丢“西瓜”,使现场问题长期存在,得不到解决。有的管理人员虽然去管去问,但标准不高,工作要求不严不细,敷衍塞责,既不追求过程的精细,也不管结果的质量,对安全工作的认识还依然停留在以往的层面,导致干部看惯了、职工干惯了,都形成习惯了。这样的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有个别管理者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深层次的含义。笔者通过对全国08年几起重大煤矿安全事故进行剖析,惊人地发现事故的背后普遍是责任心的短缺、“三违”操作而导致事故发生。 个别班组长现场安全管理的作用发挥不好。班组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现场安全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班组长是现场的直接指挥者,也是保证现场安全的决定因素。最近几年,我们矿先后出台了“四位一体”开收工安全检查、职工全员安全保证金、安全模范班组评比、优秀班组长评选奖励等系列制度、办法,近期又出台实施了班组长津贴相关规定,加之区队制定的一些班组管理办法,对班组管理不可谓不严、不可谓不细,对班组长的待遇不可谓不高,但为什么有的班组长却依然我行我素,天马行空,在现场不仅不能履行安全第一责任者的职责,而且违章指挥,甚至带头违章作业。一次次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真实地暴露出班组安全管理的问题。首先,班组长“安全第一”的思想还没有真正地树立起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依然停留在表层上。其次,区队对班组长的培养滞后。个别区队长衡量工班长的唯一标尺是能否完成生产任务,生产现场问题再多不去纠正,工人情绪再大不去理顺,上级领导的再三强调不去交代,长此以往,工班长管理水平停滞不前,现场问题成堆,管理混乱。再次,安全管理素质不高。作为一名工班长的根本职责是什么,恐怕很少有人能回答上来。有相当一部分工班长在现场不是主动认真排查隐患,不是去管理去协调,而是只顾自己埋头苦干,至于别人干什么,干的怎样,现场安全状况如何,一概不知。 煤炭企业基层区队安全管理的对策 加强区队、班组自身建设。积极推行区队自治、班组自主、个人自律的安全管理模式。要从现场小事、细节抓起,积极推行“职工工作流程管理”。做到每变更一次工作地点,每变更一次工作岗位,工作条件每发生一次较大变化,都要组织一次工作流程更新完善,让每名职工对生产现场各个环节、各个细节做到心中有数。进一步完善值班、跟班、安全联保、现场安全隐患排查等实用性、针对性强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安全激励机制的作用,继续深入开展以“安全管理零空档、个人作业零违章、班组现场零隐患、区队安全零事故”为内容各类安全竞赛活动,切实把“以局部保整体、以个人保班组,以班组保区队、以区队保全矿”的安全工作思路落到实处。 规范基层区队管理人员的安全行为。区队管理干部必须履行本职岗位的安全职责,不断提高敏锐的安全洞察力和安全技术素质;牢固树立强烈的安全责任心、责任感和安全忧患意识;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并对发现的“三违”现象进行有效制止;不论何时、何地,无论出现何种情况,都坚定不移地做到“三个一切、三个没有”,即:“一切为了安全,没有任何借口;一切服从安全,没有任何借口;一切保证安全,没有任何借口”。要严格落实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那些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差的干部坚决给予调整,把安全意识牢固、责任心强的干部选拔上来,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要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切实使职工明白什么样的操作行为是规范的,什么样的操作行为是不规范的,不规范就要受到处罚。由于考虑到班组作业流动性大,现场条件经常变化,因此,必须建立班组安全管理标准。有完善的班组安全责任制和检查执行工作落实到人制度。根据班组生产性质不同,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比如: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自检、互检和定检制度。设立必要的原始记录。如:安全学习记录、隐患排查记录等。建立巡回检查制度。明确检查内容、检查部位、检查责任者,并纳入考核,奖罚分明。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一是要继续强化安全素质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能。加强区队、班组安全技术培训是矿井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安全管理对培训也很重视,但有明显的局限性,为培训而培训,效果不很理想。因此,在抓区队、班组安全技术培训方面,要在主动加强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等常规性教育的同时,要借助安全活动与超常规的安全教育来努力提高职工的整体安全技术素质。积极推行“每日一题”、“每岗一题”、“每月一考”、“现场帮教”等灵活的安全活动,认真学习安全规程、施工措施及法律法规知识,并在重要安全知识方面做反复出题,反复考试,强化职工记忆,提高职工掌握安全知识的整体水平。二是强化安全教育,提高职工意识。应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安全教育责任化。要明确班组长为班组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班组安全教育工作,并与其工资、奖金挂钩。二是坚持安全教育科学化。安全教育要有针对性内容,要与典型事故案例相结合,不断剖析事故根源,做到举一反三。三是坚持8 小时之外安全教育。班组长要注意观察生产中的细节,例如:在生活上,有的职工下班后不好好休息,打牌、酗酒,在上班时无精打采,对安全工作放松了警惕,容易出事故。因此不能忽视对这类职工的教育。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安全生产工作客观规律的要求。安全生产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保证这一系统的每一环节、每一个部位、每一个工种达到本质安全,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生产。只有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使安全生产得到保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要严格进行区队、班组安全考核。包括行政手段的奖惩、经济手段的奖惩和安全否决制,具有责、权、利紧密结合的特征,对促进区队、班组安全管理起重要的保证作用。各项考核应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实行公开监督,真正做到这一点,对确保职工的根本利益、人身安全有着特殊的意义。其次,落实好班组长的安全责任。区队要定期对班组长进行安全考核,对那些不重视安全生产、不能落实安全责任制、班组安全隐患多、“三违”多的,不适合从事班组安全管理的班组长要进行更换,不能留有后患。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人,要依据规定追究责任,决不手软。再次,要强化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抓好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的落实工作。区队长、班组长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牢固树立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理念,带头坚持按章作业,按规程办事,杜绝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的发生。 要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必须抓好区队、班组安全管理,首要任务是充分发挥区队、班组成员的现场直接把关作用,切实把安全措施落到实处,以个人的安全保证班组的安全,以班组安全保证区队的安全,以区队的安全保证矿井的安全,只有如此,才能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不断延伸矿井安全生产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