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苗谭:出口引擎倒转 中国经济怎么办

应还税于民,实现经济转型

煤炭资讯网 2008-12-12 7:47:46一事一议

中国海关总署12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中国外贸出现了多年不遇的负增长,进出口总值为1898.85亿美元,同比下降9%。

今年11月,中国出口1149.87亿美元,同比下降2.2%,进口748.97亿美元,同比下降高达17.9%,4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再创单月顺差历史新高。

中国出口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全球需求萎缩。2007年,美国、日本和欧元区占据中国出口额的63%,考虑到外贸数据的延后,11月份的数据应该对应这三个区域的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数据,该季度日本GDP比上季度下降了0.6%,欧元区也下降了0.2%。美国经济虽然反常增长了3.3%,但第三、四季度数据不佳已成定局。

预计中国出口的真正冬天来临将在明年上半年。现时众多分析机构都已经预测美日欧三地区的经济将出现负增长。此外,即使是11月的负增长数据仍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贸易数据还要剔除人民币升值和价格上涨的因素。

11月反映生产环节通胀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升幅放缓至2%,也预示着中国企业已经出现开工放缓的迹象,这一指数的升幅创2006年4月以来新低,也从10月的升6.6%急速放缓。此次急挫一方面是受到原油、有色金属等商品的出厂价下跌影响,但也反应了工业品需求的不足,因为此前公布的各项指标如工业用电、采购经理指数,都分别到达负增长和历史新低。

在国际需求短期内难以提振的前提下,挽救中国出口的方法只有两个:一个是继续提升出口退税的水平,另一个则是人民币贬值。

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在上周突然连续4天出现近0.5%的跌停,使得外界对中国政府采取贬值手段来解决出口放缓的预期加强。虽然此前一直传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讨论人民币贬值问题,但是中国商务部的官员一再表示人民币将保持稳定,这也为最近几天的汇市所证明。对于中国来说,人民币贬值弊大于利,因为如果政府宣布贬值,或者坐视贬值不管,则必会引发大量外资出逃,进一步推低人民币汇价,这不仅不利于进一步吸引外部资金进场,且会对国内包括房地产在内的重要资产价格造成重大打击,而房地产泡沫显然也是当前中国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另外,中国和亚洲周边国家的出口结构和市场类同,人民币贬值会刺激其它地区货币跟随贬值,届时中国产品也难占优势。

出口退税的手段相对来说比较无害,但我倾向于认为此举对挽救中国出口的作用有限,因为外部的需求明摆着,美国、日本和欧元区反馈的信息显示,需求下降已经不是出口退税可以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的出口依存度达到GDP的40%左右,这个经济引擎一旦停摆,受影响的不仅仅是GDP,还包括敏感的失业问题,大量企业的倒闭和农民工的回流,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是社会动荡。统计数据显示,作为中国5个农民工流出大省之一的湖南,1000万的外出打工人员已经回流多达3成。

面对如此困局,出口一定要救,不管成效如何,但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更有战略眼光的举措应该是降低出口依存度,扩大内需,实现经济转型。

中央政府日前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当然是一个信号,短期内也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投资的滞后效应,燃眉之急难解,好处更可能出现在明年下半年。但这显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在内外需双重下降的情况下,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各色投资项目的上马,会带来暂时的繁荣,但后续的谁来消费的问题却相当难解。如果不能解决老百姓手上没钱消费的困局,解决不了人民群众手上即使有钱,但碍于对教育、医疗等问题的不安全感,而不敢消费的问题,中国经济的转型只能是一句空话。

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1995年到2007年13年间,调整通胀后的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了5.7倍。与此同时,中国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累积增长仅有1.6倍,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累积增长更是只有1.2倍。

大量的资金集中在中央政府手里,地方政府更多情况下要依靠卖地来维持财政的运转,民间消费的拉动更是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政府在社会保障的投入上也显得不足。2007年,中国政府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失业救济这几项的开支加在一起仅占GDP的2.4%,而欧盟仅仅医疗福利一项就占到GDP的29%,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政府的教育投入占GDP的5.4%,医疗卫生一项的公共支出就占到了GDP的10.4%。

应该说,我们也看到了中国政府的减税迹象,诸如增值税改革的1200亿投入,但是这种数额的投入毕竟在总投资中所占比例相当有限,如果不能通过减税、退税让中国民众手里的钱变多,不能通过对医疗教育的加大投入让中国民众的后顾之忧解除,则此轮经济调整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转机将再次被错过。



来源: 中国网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