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子秀:煤矿生产一线农民工思想状况调查 |
|||
煤炭资讯网 | 2008-11-6 21:56:36论文、言论 | ||
农民工,顾名思义是兼具农民和工人身份的劳动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大批农民工离开土地,进入城镇务工。为数众多的农民工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就煤矿而言,农民工已成为煤矿生产的一支主力军,这不论是在国有煤矿,地方煤矿和私有煤矿也是如此。关心了解农民工的思想状况,把握他们的思想动向,维护这支队伍的稳定,促进矿井持续健康发展,是煤矿各级领导的一项重要职责。本人从事煤矿工作多年,与广大农民工接触较多,就他们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稳定这支队伍,促进矿井长治久安,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 农民工队伍的现状 1、 农民工的特点 因煤矿职工来源的特殊性和企业用工制度的不断深化,煤炭行业职工队伍构成性质已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有相当多的单位农民工占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有的甚至将近半数,这支队伍有如下特点: 一是这支队伍雇用意识强,流动性大。来煤矿的农民工一般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或煤矿周边地区。之所以到煤矿工作,有的因家庭经济困难,干技术没文化,在矿上挣钱又可照顾家庭。应当承认这些人是有一种吃苦精神的,但是,一旦井下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工资收入不理想时,就有一些人卷起铺盖走了。再者农民工与农村有着割舍不断的天然联系,每到农忙季节,就要考虑回家参加农忙;每到春节等传统节日,又要考虑回家与家人团聚,而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又往往不能如愿以偿地满足他们的要求,这样就有一些人不辞而别擅自离矿。 二是这支队伍文化素质不高。据调查,某矿现在农民工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只占10%,还有少量的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由于文化素质不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较为肤浅,工作中难免出现盲目性。 2、 农民工的类型 根据调查认为,目前煤矿上的农民工队伍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稳定型、波动型和活跃型,根据人数比例,基本上都在30%左右。 一是稳定型。这类人长期在煤矿上工作,工龄较长,外出无技术,只能在矿上工作,有的还是矿工子弟,他们在矿上已成家立业,这部分人在井下工作时间长,有一定的实际生产技能,有的从事辅助工作,比如:电钳工、溜子司机等,他们都相对比较稳定,没有大的波动变化,这类人占矿上整个农民工的比例不到30%。 二是波动型。这类人比前一类的人工龄较短些,且目前都是生产骨干,少数人还是生产班组长,在班组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主要在采煤区队攉煤、挂茬,在掘进队打眼、放炮、架棚、开扒斗等。他们在区队的工资相对高一点,这类人占矿上整个农民工的比例高达40%以上。他们的想法都是外出多挣钱,思想上也处于中间状态,在矿上有一定时间,不轻意放弃这份工作,工作面条件好就多上班,工作面条件不好就上花班,或不上班,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这类人是我们必须争取和牢牢巩固的人。 三是活跃型。这些人来矿时间相对较短,来矿前也在许多单位打过工,思想较活跃,挣钱多就干,不挣钱就不干,或者就换地方,这类人虽然不到30%,但有很大的煽动性。他们的流动,很容易给中间类型的农民工队伍带来不稳定因素,甚至给整个区队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类人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 农民工的真实想法 一是咱干的是临时工,挣的是临时钱,协议期满安安全全回家,就是最大心愿,这是许多农民工的内心真实表白。由于近年来没有农民工转正的政策,使许多农民工感到将来生活归宿就是回家务农,又加上农民工和城镇合同制工人之间存在着差异,使他们觉得长期干下去没有盼头、没有奔头。所以不少人都抱着干一天,算一天,条件不好就歇班,挣钱少就挪窝,有点积蓄变走人的思想。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导致许多农民工对学技术没有兴趣,说技术好、业务熟的只能多干活,工资并不多拿,就是在煤矿上学一手好技术回乡后也没有用处,照样当农民。于是造成了目前井下技术工种少人、普通工种多、熟练工紧缺、技术工种断层的现实。 二是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老矿井开采时间长,井下运输距离远,有的矿井延伸都开采了二水平。老矿井地质条件较差,机械化程度低,职工的劳动强度较大,井下工作面的环境也不太好,有时碰到烂条件出不下煤,工资就低,广大农民工就认为收入与付出不相称。煤矿又是高危行业,这样就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工作主动性不高。 三是不怕出力流汗,就怕工伤致残。如某矿对基层单位规定:一旦出现工伤并经矿上确定后,安监部门要对出事单位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除重伤外,区队对于受轻伤的农民工不按规定作工伤处理,只是介绍到医院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只付给一些生活费维持生活。他们都是家中的顶梁柱,经济来源全凭工资,这样家中就缺少了经济来源,家中陷入了困境。 通过以上调查,反映出了目前在机制、管理上和工作方式、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当然,像工资收入问题,由于老矿和新型矿井无法相比,产量差距、人员素质差距和安全系数差距都很大,难以达到新型现代化矿井的工资收入标准,这是无法回避,又是难以平衡的问题,只能在管理上下功夫,尽量缩小差距。 二、稳定农民工队伍应采取的对策 了解了农民工的现状和真实想法,就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这样就能稳定这支队伍,才能更好地发挥这支队伍的主力军作用,更好地推动煤炭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1、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农民工 农民工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为煤炭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作为国有煤矿企业要从政治上爱护、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激励农民工岗位成才、岗位建业。政治上爱护就是通过多种扎实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办一些具体实事,使农民工认为“工种虽不同,都是主人翁”,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在入党、提干、评选先进上一视同仁,不存在任何偏见。工作上扶持就是对工作中成绩显著,岗位上有突出贡献的生产骨干、技术能手,及时选拔到管理人员岗位上,担任采掘区队长和生产班组长,为他们岗位上建功立业搭建平台。生活上关心就是从农民工的吃、住、行方面入手,职工食堂要做到干净卫生、饭菜可口、花样齐全、价格合理、吃得放心。单身宿舍要实现公寓化管理,每个宿舍配备一台电视机,每层配上电脑室、阅览室,服务人员和蔼可亲,使农民工感到像家一样温暖。职工澡堂实现先淋后浴,还配上桑拿室,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地面环境建设方面,加大投资进行改造,栽花种草种树,美好环境,给他们以舒心的感觉。通过这样,使广大农民工能够安身、安心、敬业,更好地为煤炭事业做贡献。 2、分配上进行倾斜 要充分利用好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在工资分配上进行倾斜,建立农民工工资收入最低标准,制定农民工工资分配规定,在工作面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保证他们出了力就有一定的收入保证,切实保护好他们的经济利益。 3、积极创造较安全的工作环境,确保他们有安全感 这就要求我们在安全质量标准化方面花大气力,在安全投入上下大功夫,真正做到采掘工作面质量达标准,安全设施齐全,人人养成讲质量标准化、讲安全的好习惯,使人一进入工作面有安全感,能放开手脚投入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在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上从严过细抓管理,不放松现场管理,创造良好的、较安全的工作环境。 4、抓好农民工思想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现代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煤矿是高危险行业,由于农民工在“脏、乱、差”的环境工作,情绪的波动就会影响到安全生产,因此,作为煤矿的管理人员要带头做好农民工的思想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性化管理。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基本准则,要经常深入职工宿舍、家庭、井下工作面与农民工谈心交友,特别要以人性化、亲情化去关心好农民工的工作,常与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婚姻状况,切实解决诸如子女上学、家庭困难等方面的问题,对工作成绩突出,热爱矿山的农民工可按有关规定转为城镇合同制工人,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要求进步的,要重点培养成熟一个接收一个,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以上是通过本人的调查,对煤矿农民工的思想状况有了一些了解,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通过调查,才能有的放矢地做一些有利于稳定农民工队伍的针对性工作。解决和处理好农民工思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只要我们认真地去研究,积极地去探索,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好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问题,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亲情化、人性化管理落到实处,给他们创造良好环境,提供良好条件,就一定能够稳定这支队伍,就一定会为煤炭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