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传飞:在继承中创新——感受龙门石窟 |
|||
煤炭资讯网 | 2008-11-29 2:03:29散文荟萃 | ||
作者单位:安徽皖北煤电集团公司任楼矿宣传部 白居易的“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让我一直对龙门石窟无限向往。当我站在龙门石窟前,看到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和不同肤色的外国友人,操着不同的语言,争先恐后拥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目录》的龙门石窟,为祖国的浩瀚文明不免感慨万分。我们一行随着解说员的讲解,深深感受了我国传统的文化风彩,更是品味出我国古代文化的神韵。 龙门历史悠久,战国名将白起曾在伊阙大败魏、韩联军24万之众,史称伊阙之战,这个伊阙就是现在所说的龙门。因龙门山与香山对峙,伊水于山间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故称“伊阙”,是洛阳八景之首,隋时改名为龙门。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历经魏、北齐、唐诸多朝代,历经400多年不断开凿,使这里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宝窟,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风景名胜区,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在北魏时期雕凿的宾阳中洞、莲花洞等里佛像表现出由雄健的风原艺术向中原艺术风格转变的过程,并集中了北魏迁都洛阳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唐代石窟以“有容乃大”的气度,充分吸取前代的技法,并进行创新,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长宽各30余米,中间那尊巨大的卢舍那佛像,是唐代佛雕中最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之一。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造型丰满,衣纹流畅,具有吴道子“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佛像总高 17.14米,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的中年美妇。为修建卢舍那佛像,武则天曾捐钱二万贯,大佛就是以武则天本人的形象雕刻的。有外国专家评价说:“她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的蒙丽莎。”卢舍那大佛侧旁还有其弟子阿难、迦叶和力士、天王的雕像,这些雕像,有的慈祥,有的面目狰狞把主像烘托得更突出。 除了佛像,书法也是龙门的一个主要观赏点,其中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体书法艺术的精品,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伊阙佛龛之碑》,为龙门唐楷的代表作,外柔内刚,笔致圆通,同魏碑的美又大不相同。 由于龙门石窟特别是唐代雕刻恢弘壮观、博大精深的艺术气象感染着祈求人生幸福的芸芸众生,吸引着众多游人慕名而来留连其间。我想唐代众多的石匠,今天应该称之为雕刻艺术家的人,他们吸取魏、齐等前代的文化营养,手执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锤头铁钎,一锤锤,一钎钎,为这浑浑沌沌的石头,注入了心血,注入了唐文化的精髓,使之获得永远的艺术生命,这才是龙门石窟中唐代雕象最吸引游客的原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