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行动诠释着煤矿工人的奉献精神 |
|||
煤炭资讯网 | 2008-11-16 18:19:56通讯特写 | ||
他膀大腰圆、粗旷豪爽是一个典型的矿山汉字;他默默无闻、扎根矿山,舍小家、为大家、以矿为家;他敢抓敢管、坚持原则,人们都称他为煤矿安全的“包黑子”,他——就是颇受唐庄矿职工信赖的好区长匡红波。 今年刚满三十岁的匡红波是唐庄矿最年轻的一位区队长,来矿十余年里他始终奋战在煤矿最艰苦的井下采掘一线,先后干过推车工、放炮员、班组长、调度员、副区长,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他都抱着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年轻无知的小伙子走到了今天独当一面的区队长,直到现在他仍然是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不断创造着佳绩,每年他都被评为矿上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区队长、安全生产标兵等称号,他带的区队号称“煤海突击队”,每个月都能够超额保质保量的完成矿上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职工拥护他、领导信赖他,每每提到他人们都会树起大拇指,就在近期矿上进行民主评议考核干部活动中,他又以99%的职工满意率位居榜首,得到了全矿干部职工的认可。 他是职工眼中的好大哥。“我们从百里之外的赣榆来到这里,我们应该情同一家人,在生活上我们要相互照顾,感情上要相互沟通,要友好相处”,这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年五月份,该区三班班长小徐因家中老母亲生病,急需用钱,当时距矿上发工资的日子还差好多天,工友们也都只剩下几个生活费了,小徐一连借了几个工友都没能借到钱,这下可把他急坏了,怎么办,没有钱老母亲的病就得耽搁,就很可能有危险……,就在小徐一筹莫展的时候,匡区长不知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将准备给儿子买电子琴的五百元钱连同三千块钱的存折一起全给了他,并嘱咐他赶紧回家为老母亲看病,不要顾及工区的工作。当时正值农忙时节,班里几个有技术的老工人基本都回家忙活去了,就剩下几个年轻的小伙子,现在徐班长又走开了,哪还有人能顶的起迎头那些活,这可怎么办?思来想去总不能把井下的工作给耽搁,先急后缓,于是他又是区长又是班长的,自己带着几个小伙子打眼、放炮、装车、扶棚、定道……,每一道工序都是那么的熟练和紧凑。在煤矿的日日夜夜里,无论生产条件再怎么艰苦,他总是身先士卒,要求职工做到自己首先做到,今年七月份该区二班新任班长因初次使用锚杆钻机,由于技术生疏,不能正确掌握使用方法,一连几个班都没有按时完成工区下达的任务,匡区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上完了早班连着上中班,一连几天连续在井下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口传身教直到这位班长熟练的掌握了锚杆机的技术。 他是煤矿安全的把关人。“安全管理好不好,职工素质最重要”,这是他多年井下作业得来的管理经验。面对当前区队普遍工人素质偏低的现象,他坚持“重培训、抓队伍、强管理、打基础”这一理念,在职工素质教育上狠下功夫,采取多种方式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为了让职工学到更多的安全知识,他自己出钱为每个班订购了安全书刊,每次学习日时间他都会从网上下载各类煤矿事故案例并组织职工学习,他经常在工区内部开展业务技能比武活动,很大的调动了职工学安全的积极性,每次在班前会上,他都要对每个班工作做出细致的分工,对每位职工的思想动态他都能及时掌握,入井之前他都会把每个岗位的危险因素和应急处理方法和大家讲清楚,尤其在现场施工中,他更是利剑高悬,从不含糊马虎,绝不允许偷工减料忽视安全,每一件事他都力求做到细致入微,安全可靠。在唐庄矿日常事故最多的大多来自顶板事故,为了加强顶板的管理,更有效的控制顶板事故的发生,每次在高冒区改棚时匡红波都亲自带队参加,高冒问题不处理完毕坚决不上井。匡红波在工作中处理“三违”从不手软,有一次他的一位老乡因为违章作业受到他的处罚直接带着气找到他:“你是区长,我们又是老乡,这点情面都不给?” 匡红波严肃认真的对他说:“我现在给你讲情面,放你一马,你就不会警惕,就可能还会有下一次,等到你受伤害之时,我怎么面对你的家人……”,经过他耐心的说服教育,这位老乡深刻认识到了“三违”的危害性,并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愿意接受处罚保证以后再也不会违章了。 匡红波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因为工作的原因,他每年只能回家一、两次,每次也就只有三、四天,病弱的老父亲和年幼的孩子全靠着妻子一个人照顾,虽然他们曾经也吵过闹过,但是最终妻子还是理解他的,他曾经和妻子说过:“我们这个小家需要我,煤矿的‘大家’更需要我,因为我的根在那里,那里是我挥洒青春的地方,我要为他奉献一切”。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匡红波的带领下,全区职工团结一心、埋头苦干,不断超越,不断克服着一个又一个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