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下怀孕的妻子,为新华社记者提供奔赴灾区驾驶服务提供 |
|||
煤炭资讯网 | 2008-11-13 3:34:18人物展示 | ||
记龙口矿业集团的矿工之子史敬福 “汶川地震发生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以自己开过多年越野车的经验,一定要为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接到新华社四川分社发来的感谢信,谈及半年前不辞而别怀孕一个多月的妻子奔赴重灾区为记者提供志愿驾驶服务的事情,今年36岁、龙口矿业集团的矿工之子史敬福一脸的淡然。 原来,汶川地震发生后,新华社记者在第一时间深入灾区一线采访,但由于震后受灾地点分散、路况复杂,交通问题成为决定新闻报道时效性的重要因素。在新华社急需越野经验丰富的驾驶员保障灾区采访报道的情况下,史敬福加入到新华社志愿驾驶员的队伍中来。“妻子刚怀孕确实需要照顾,但灾区更需要我去发挥越野驾驶作用。”作为多次在全国汽车越野赛上获得佳绩,并于2007年在全国汽车短道拉力赛上获得冠军的专业车手,史敬福从5月16日至5月28日近半个月的时间里,驾驶“四川省抗震救灾1号车”和“新华社抗震救灾采访1号车”为新华社深入汶川、北川、安县、绵竹、都江堰等多个重灾区的记者提供了安全、快捷的志愿驾驶服务,为记者第一时间发回鲜活的现场报道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新华社总社及四川、海南、陕西、重庆等分社接受过史敬福记者服务的多位领导及记者,都纷纷称赞史敬福驾驶技术精湛、责任心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们在感谢心中写道:“在家里急需照顾、个人日常工作也很繁重的情况下,史敬福无条件地投入到保障新华社报道的交通援助中去,这种境界和觉悟让我们深受感动”。成功保障新华社记者安全往返的史敬福也成了新华社、重庆卫视、四川卫视等众多新闻媒体的采访对象。 “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去绵阳的途中。在一段必经之路,有一座已经产生裂痕的危桥。危桥长30多米,桥下20多米处是一条湍急的河流。我降低了车速,并保持高度警惕。突然间,我驾驶的越野车前轮的正前方路段大面积垮塌,仅凭急刹车的话,单靠惯性车也要滑落下去,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就在一瞬间,我脚踩刹车,手换倒档,一点点地退出了危险地带。”纵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瞬间,但史敬福总在重复同一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 “当初,在我妊娠反应地几乎吃不下任何东西的时候,他留下一张字条就去了四川,真是感觉很生气。但很快,生气变成了牵挂。再后来,就是深深的骄傲和自豪!他是好样的!”史敬福的媳妇这样对笔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