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风雨见彩虹 |
|||
——川煤广能集团绿水洞煤业公司+350主平硐贯穿侧记 |
|||
煤炭资讯网 | 2008-11-11 15:44:41通讯特写 | ||
按:2008年11月5日11时40分,广能集团绿煤公司+350主平硐终于胜利贯通,形成完整的通风系统。五年的艰辛,五年的等待,在这一刻被幸福的泪水冲刷。风雨之后的彩虹,让我们看见了广袤无垠的天空,燃旺了绿煤人和全体广能人永不停息的希望……
时间定格这一刻 2008年11月5日上午11:15分,承建绿水洞煤业公司+350主平硐的重煤五处调度室电话骤然响起。 “350调度室吗?报告值班领导,350主平硐贯穿前放炮准备工作全部就绪,请指示!”这是绿煤公司准备二队350工程主任工程师莫小虎在井下贯穿现场打出的电话。 “请再作一次安全检查,立即撤人,站岗放哨,实行远距离放炮。”“528调度室吗?350主平硐即将贯穿,请通知内350相关安监、通风、地质、救护等部门的现场人员坚守岗位,站好岗,并作好贯穿第一时间的安全检查。”绿煤公司生产副总经理符明华在350调度指挥中心安排部署贯穿事宜。 11点40分,350调度室的电话铃声再次响起。“报告领导,350主平硐放炮成功,安全贯穿。” 一大早守候在外350工业广场的公司党委书记陈开凡、在家的班子成员及安全、生产、技术、机运、通风等部门的负责人顿时吹呼雀跃起来。 “鸣炮!祝贺350主平硐安全贯穿!”绿煤公司党委书记陈开凡立即向负责鸣礼炮的350综治办主任陈沿吉发出命令……顿时,外350地面广场上,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混搭着爽朗的欢呼声,人们禁不住小跑着奔走相告:倍受川煤集团和广能公司上上下下关注的350通了,终于通了…… “希望工程”开新篇 绿煤公司+350水平延深工程是在该公司+790、+660、+528三个生产水平煤炭储量逐步减少的情况下,为了矿井生产接替、延长矿井服务年限而进行的一项矿井水平延伸重点工程建设项目。+350水平可采储量达到1600余万吨,是该公司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增加矿井可采储量、确保企业持续发展的希望工程、效益工程。工程立项后,即在2003年初被广能集团列为重点工程,同年被广安市列为重点工程系广安打造煤、电、建、冶产业链的重要骨干项目。2005年8月被列为川煤集团重点建设工程。 350主平硐全长5135米,主平硐建设分内、外350水平建设,内外350为相向掘进的方式进行。外350工程全部承包给重煤五处进行建设。内350工程由善打硬仗的掘进五队负责施工。2003年9月11日,绿煤公司外+350工程破土动工,由此拉开了350重点工程的序幕。 科技击退“拦路虎”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350主平硐5135米都在主采煤系地层以外施工,加之原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未涉及此部分,因此无详细的地质勘探资料以供参考。原先设计从硐口到264米段为软岩砌碹支护,从264米起直到1992米段设计为锚网喷支护,从1992米起直到4729米段设计为喷浆支护,最后388米设计为裸体掘进。350主平硐建设工期共计三年。然而在前进的建设过程中,一个个的“拦路虎”却阻挡着我们不断前进的步伐。 从施工单位揭露的地质情况看,原设计依据的推测地质资料与现场地质情况大相径庭。设计264米软岩段一直延续到掘进碛头2745米处,增长了13余倍。浅表层泥岩及粘土泥岩近1000米;须家河煤系地层顶板破碎,片邦冒顶时有发生;雷口坡岩层破碎、裂隙发育、带压裂隙水大、硫化氢重、大溶洞不计其数、较大陷落柱达3处;飞仙关第五段红色粘土岩层软而破碎,且嘉陵江第一层遇飞仙关第五层交界地段强含水裂隙;嘉陵江段桂兴河对应井下岩层小溶洞裂隙发育、涌水较大;软岩段道床在施工期间硬化难度大,不仅出现翻浆道,而且轨枕经常下沉。这些严重制约着施工进度。 2006年7月10日,外+350主平硐施工到2470米处,由于地质条件和侧向地压造成地表坍塌,致使巷道被毁500余米,前行的道路再次受阻。已施工近三年的350主平硐再次面临举步维艰的境地。这次事故在全集团公司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痛定思痛,广能公司的决策者们意识到,“充分认识350工程灾害的严重性,以科学的态度和科技的手段来抗灾治灾,坚持进度让位于安全的原则组织生产,以质量、管理、科技三大体系来保证施工安全”是唯一的选择。 针对顶板破碎、松软、巷道围岩节理、裂隙和溶洞发育,导水性强,支护极端困难的情况,原设计的永久支护方式不能满足安全需要,该公司决定将永久支护方式改为砌碹支护,在顶板特别破碎的地段,增加金属支架、超前锚杆,形成多层支护,在地质条件恶劣的软岩段,采用短掘短支,金属支架支护紧跟碛头的方式,在溶洞地段,采取“管棚”支护等方式。 内外350工程处在嘉陵江水系之中,水系发达,裂隙水涌出量大,外350涌出量每小时平均达1600——2000立方米,整个巷道处在倾盆大雨之中,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确保巷道安全施工,该公司先后专门成立了地质测量部,配备了地质副总工程师及5名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专门负责350工程水文地质的监测监控及水患治理等工作。先后多次开展水灾事故演习,提高职工对抗水患的意识和能力。采取物探,地质雷达等科技手段来摸清地层水文情况,要求每个班必须使用钎探,每个班必须打五个5米以上的探眼,并严格采取远距离放炮措施。 与此同时,他们还采取施工单位班班自检、工程公司每班派专人到施工现场值班或带班,对发现的安全问题及时责令整改,重要隐患以书面通知发到施工单位;重大问题还邀请公司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集团公司相应职能部门到现场和施工单位一道研究处理方案,公司安监部质量标准化办公室每旬派专人检查,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 艰难前行斗“水魔” 2004年12月该公司掘进五队施工内350西总风下山 125米处,遇到了大涌水,涌水量达每小时300立方米,在1个小时之内就淹没了整个下山巷道。时任掘进五队队长的张达强马上脱掉工作服,奋不顾身地一头扎进水里抢运设备,职工见状也立即跳下水抢运设备,他们扎猛子下去把钢丝绳套在设备上,然后再一起奋力往巷道上方拉。在短短的一个小时之内,他们就抢运出五台开关、四台60KW的水泵。汹涌的地下水丝毫没有吓倒这群硬汉子。设备抢运出后,立即进行排水工作,三个班组轮换抢接排水管子,那一次涌水,张达强带领他的兄弟们在水里泡了足足十几个小时。而后内350下山一直在水中艰难地作业。由于涌水大,而工期又紧,如不按期完成任务,整个350系统的水患将更加严重。为此,掘进五队的全体职工天天泡在齐腰深的水里打进尺。每个职工每天都带两套衣服,这套衣服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换下来放在压风机上烘烤一会,然后继续打。整个下山长达600多米,掘进五队的职工在此也泡了6个多月。由于长时间泡在水里作业,职工们的脚全被泡烂了,整只脚天天流着黄色的液体,擦了药也无济于事,因为第二天又得泡在水里。再加之当时350西总风硫化氢气体严重,操作半个小时眼睛又红又肿,经常流眼泪。张达强看在眼里,痛在心上。这一帮弟兄,是拼着命在干呀,他心疼地为每一个职工配眼药水,买防护眼镜。再艰难的环境,再恶劣的地质条件都得硬过呀。时任绿煤公司总经理的雷才国到该队掘进头查看工作时,看到该队职工泡在内350主平硐里人工推车出矸得跑几百米,还干得热火朝天时,雷才国眼里顿时涌满了泪花,并轻轻地别过脸去……出井后,他立即叫劳资部门奖励掘进五队全体职工1万元。2007年11月,内350主平硐700米,再次遇到水患,涌水达每小时400立方米,共淹了600米,距巷道顶仅有1米了。为了详细了解水情,绿煤公司总经理谢家鹏带领地质副总工蒙长彦、掘进五队书记彭一品脱了衣服下水上碛头查看险情,并制定了相应的治水措施,保证了内350的安全掘进。 “百米”冲刺显神威 今年8月上旬,内外350贯穿只剩115米了。但是这115米处在嘉陵江二段与飞仙关第五段之间,水系非常发达,安全威胁非常大,稍有不慎,就会发生重大水灾事故。为了保证350主平硐顺利贯穿,集团公司先后两次组织相关单位、部门专门召开贯穿会议。绿煤公司也制定了专门的贯穿措施。时任川煤集团副总工程师的高正强多次带领重庆煤科院、208地质队、南江水文队、水文地质治理专家来绿煤公司现场勘探水文地质情况,请西安煤科院的专家用先进的治水技术现场指导治理。 在此基础上,绿煤公司专门派安监、通风、地质等人员班班蹲点守候在现场。8月12号,当贯穿还剩65米时,绿煤公司通维队钻探班在外350打探水钻孔时,发现钻孔出水量达400立方米/小时,水压达2MPA,射程达3米左右。整个碛头瞬间被倾盆大雨所侵袭。公司钻探班立即在巷道左右两帮分别钻孔注浆。由于巷道裂隙增大,左帮1#孔注入的浆直接被水压出来,右帮2#孔退后碛头9米时注入的浆也直接流出来,连续注入3吨多水泥都全部被水压出来了。在场的钻探班职工都急红了眼,但水必须要堵住!经请示,他们按照西安煤科院地质防治水专家的方法,先用麻绳粘水玻璃和水泥后,缠绕在孔口管上,再用木楔子打进孔内,用钻机将孔口管往里推,再加锚杆固定好后重新注浆。当时孔口管周围水很大,人站在现场眼睛根本睁不开,只能背转身挡住水流,用手摸着管子进行操作,水压太大,身子单薄的人站一两分钟就受不了,大家采取轮换方式进行操作,如此反反复复,终于成功地堵住了第一个孔。而另一边,加了水玻璃后的水泥浆必须用人工不停地搅拌,否则沉底就失效了。两帮的钻孔堵住了,在碛头顶上还有两个孔,距底板3.5米左右,当时由于情况紧急,根本来不及出井搬运梯子之类的东西,他们就在下面放一个工具箱,一个人先站上去,然后再让另一个站在他的肩膀上,如此搭成人梯来进行堵水操作。经过一个小班的艰苦作业,成功地堵住涌水。第二天,这些参加钻探堵水的人员全患上了重感冒,但他们心里的高兴劲如暖流涌遍全身…… 五年的风风雨雨,五年的艰难跋涉,绿煤人一路起来……而今,他们正踏着绚丽的彩虹,走入灿烂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