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取代供给 专家提醒采取措施避免煤市持续低迷 |
|||
煤炭资讯网 | 2008-11-11 13:21:29焦点话题 | ||
11月5日,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2008煤炭经济运行分析会上,“需求”取代了“供给”,成为下一步煤价走势的关键词。
刚刚过去的10月份,中国电力出现了0.465%的负增长(火电净减少1.8%,而水电则保持1.5%的增长)。“这是1999年以来中国电力首次出现单月负增长。”中电联电力燃料分会会长解居臣说,10月31日,全国电厂电煤库存4402万吨,达到了23天的用量,远高于冬季储煤3240万吨的标准,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应的,电煤到厂平均价(合同煤和市场煤平均价格)也从年内最高位1050元/吨,滑落到547元/吨,目前还在继续下滑。
“到11月3日,电厂电煤库存继续攀高,达到4590万吨。”解说,3天新增库存190万吨,说明价格回落趋势仍在继续。他预计,这一走势至少会维持到今年年底。
与此同时,秦皇岛港口存煤自达到890万吨的高位后,已经连续一月保持在800万吨以上,其中5500大卡以上的山西优混煤,价格回落到870元/吨,比7月中旬1100元/吨的最高位下调了约200元。
“8月过后,煤炭总需求持续下降,带动整个市场进入下行通道。”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副巡视员侯文锦说,9月份山西煤炭出省日均装车17459车,比8月份减少1515车,10月份进一步滑落到16000车。他预计,这种态势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还将长期保持。
煤炭转向买方市场
从当前电厂存煤、机组出力和港口压煤的情况来看,市场的天平正向需方倾斜。华北某大型水泥集团的煤炭采购人员说,当前煤炭行情是一个持续的缓慢的下降过程。他们的采购报表显示,拐点出现在9月20日,自那以后,5500大卡煤炭到厂价已从每吨1000多元回落到700元以下。他预计明年将降到500元~600元之间才会企稳。
但是供方的煤炭企业却坚持表示,国内煤炭价格虽有局部波动,整体仍处于上升通道,今年第四季度仍将保持高位运行。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赵生龙判断,由于合同煤的存在,2009年电煤价格基本稳定,不可能出现大幅下滑,仍将是供求平衡或供应稍微宽松的平衡态势。
在全国电煤供应中,纯粹通过市场流通的约占1/3强,高达六成以上仍是合同煤。按惯例,电煤合同订货一般在岁末举行,这时候的市场煤价对合同定价具有重要意义。业内普遍认为,当前煤电双方围绕市场价而进行的对攻,就是年底电煤合同价谈判的前奏,今后两个月的市场变化将直接影响明年合同煤定价。
因此,在电力企业看空的同时,煤炭企业却坚持唱多。
“双方的刚性态度基于其行业角色定位。”业内人士说。8月份以前,不管是什么煤,只要到了港口,就不愁没买家,现在形势逆转,突然变成买方市场,这些中间商高位接手的煤炭就压在港口了。
约有4.7万户煤炭经销商在这一轮压港中受损。两个月来,很多人资金链断裂,95%以上都没有能力屯煤了。
价格走势关联GDP增速
“中国经济要实现全年GDP增长不小于9%的目标,全年发电量需保持10%~11%的增速才足以支撑。”解居臣预计第四季度全社会用电可能小幅增长,国家电网日均用电量约为75亿千瓦时,基本接近6~8月迎峰度夏期间日均电量75.5亿千瓦时的水平。
考虑到冬季水电出力较夏季有较大幅度下降,解居臣估计今冬火电日均用电量将达到68亿千瓦时,超过迎峰度夏期间日均电量约4亿千瓦时。“这意味着每天要多消耗煤炭约20万吨,整个冬季按100天算,大约2000万吨。”他说,现有4500万吨库存作保证,正常情况下可以满足需求。
国内煤炭市场价格升降出现了区域性分化:外向型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受世界经济滑坡的影响,电力和煤炭需求减少,价格下滑;长期受缺煤困扰的华中地区,由于水电充裕,电厂存煤充裕,可用35天,其中湖南省电煤库存够用50多天,居全国之首。而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仍然强劲,东北、西北和西南市场煤炭供不应求不但没有根本缓解,价格还有逆势上扬的压力。
“四季度煤炭供需将继续朝宽松方向发展。”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秘书长杨显峰的看法是,国内煤炭市场有其特殊性,由于市场需求集中在电力、冶金、建材和化工等低端生产性消费上,有一定的刚性和抗跌能力,价格走势需要更多地从GDP的增长去研究。
今年前9个月,全国煤炭产量较去年同期增加2.43亿吨,增长势头强劲,杨显峰预计全年产量将达到27亿吨。“从近期来看,煤炭总产量还在持续增加,明后两年的产能建设仍处于增长期,”杨显峰提醒煤炭企业,在需求放缓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适当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很可能回到1997年后市场持续低迷的不利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