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刘淑华“小空间”搭建“大舞台”

煤炭资讯网 2008-11-10 22:20:12人物展示

权台矿创新高手刘淑华,担任皮带工区区长4年来,组织带领职工完成40多项创新项目,获得10余个国家专利,解决了一大批运输安全管理难题。在2007年,他组织研制的“新型单轨吊”在负1050皮带下山的成功安装使用,填补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狭窄巷道内不铺轨道无法使用机械运料的空白,从根本上解决了职工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下延,矿井地压越来越大,开拓出来的巷道空间有限,新开掘的巷道安装完刮板运输机或胶带运输机运煤后,无法再铺设轨道运输物料,支护用料只好全靠人力进行运输,一个班20多名职工,每班都要在100多米长的崎岖巷道内扛着200多斤的物料往返10次以上,浪费力气不说,一不小心还容易出现跌倒摔作,因运送物料影响时间而加班延点的现象经常发生。如果为了铺设运输轨道而增大掘巷道断面,施工成本要增加一倍以上,掘进速度更跟不上矿井的生产布局。如何提高采掘工作面运输物料的效率,成了制约着权台矿安全高效发展的一道难题。

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作为座右铭的刘淑华考虑:既然没有专门用于采掘工作面既简单、又方便的运输工具,咱就要发挥特长设计出来 ,再说既能降低职工劳动强度,又能提高工作效率的事,为啥不干?!刘淑华决定给自己找这个“难题”。听说刘淑华要设计一种专门用于采掘工作面的运输工具,有人认为不可能:你刘淑华再能,采掘巷道也只有这么大的空间,安装完必不可少的设备,就只剩下人员行走的一条小道,想唱戏也得有舞台啊?建快50年了,采掘面一直都是靠人力运料,你想在这里弄出个花样,难啊!

难,确实难!刘淑华设计的一个又一个方案,都被自己推翻了。不是影响现场运输,就是在现场不具备操作性,刘淑华真有点浑身力气使不出来的感觉,有些失望的他又一次走到井下现场,看见有职工正在挑顶,突然他产生了一个大胆设想,既然底板没有我唱戏的舞台,我何不做做这顶板的文章?在采掘巷道内安装像行车一样的空中单轨吊运料,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到这,他立即上井跑回办公室,生怕这个瞬间的灵感随着时光飞走。

根据井下现场条件,他认为采用无极绳绞车驱动,就能够实现完全机械化,系统简单,承载能力大,更能适应井下巷道坡度的变化,且无极绳牵引技术已经在煤矿普遍使用,在着丰富的经验。他组织人员在地面以槽钢代替斜巷顶板,在槽钢下悬吊钢轨进行试验,寻找最佳方案。经过三个多月、连续60多次的试验,自动跑车刹闸装置压力小、有时单轨吊不制动、弹簧接力不够等一个个问题都被他解决。设计出的单轨员运料装置具有体积小、操作简单,维修方便,重量轻,运行安全可靠等优点,并且能够在倾斜17度的巷道内安全高效运作,在权台矿负1050皮带下山内成功安装使用,使采掘工作面实现了物料运输机械化。

刘淑华凭着他“顶上的创新功夫”在采掘巷道内做出了漂亮的“顶上文章”,近日他的单轨吊运料装置又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权台矿职工翘起拇指佩服地说:“刘淑华能在‘小空间’里找寻出造福职工的‘大舞台’,真绝了!”


本网通讯员:李响 编 辑:云松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