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颖: 走近西柏坡 |
|||
煤炭资讯网 | 2008-10-8 9:52:39散文荟萃 | ||
绵延数百里的巍巍太行,以质扑的泥土和突兀的层岩崛起了苍翠和辽远,也塑造了光荣与神奇。在建国五十九周年到来之际,从浩渺无垠的华北平原走进这片大山的腹地,汽车就穿行在平山县境内,就靠近了这片喷吐出新中国破晓之光的神圣之地——西柏坡。 走近西柏坡,穿过半个多世纪的时空隧道,用生命去亲近这片血肉般的泥土、脊梁般的山,去感受它恒有的思想和不灭的记忆,坡坡岭岭间无不扬动着心灵的轰鸣。在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读出了这样一串数字:自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5年日寇投降,平山县人民共先后为人民军队输送了1.2万名优秀青年、为全国各解放区输送了0.6万名优秀干部,并有7万余人组成自卫队,擎血火为旌旗,以山川为战场,在青山绿水间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战斗。同时,勤劳、勇敢又富于奉献的平山县人民,还在兵慌不断、灾荒连年的岁月里节衣缩食,为前方战士奉献了数以百万计的棉衣、棉被和鞋袜,并购买了总数达3000多万元的救国债券。 这不是一串简单的数字,它不仅包含了山的气慨、水的深情,以及父亲母亲般的坚强和伟大,也显现了饱经血火煎熬的老区人民在敌卸外强、寻求解放的道路上所历经的艰难与坎坷,所抱定的信仰和追求。 1948年,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央工作委员会来到这里,并在此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领导全国解放区进行了土改,使千千万万个贫苦家庭从此拥有了自己的土地,真正当上了自己的主人。 也是在那一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也来到这里,并在此指挥了扭转乾坤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分,分别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万、55万和52万人,使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东北、华北和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彻底敲响了反动派的丧钟。在这里,党中央还召开了迎接全国解放的七届二中全会。共产党人不但在西柏坡为新中国的诞生扫清了天空最后的阴霾,也为中国共产党这艘自南湖破碇的历史航船,在到达理想彼岸的漫漫路途确定了更加灿烂的航程。 在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旧址,我和我们冀中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葛泉矿的几十名名政工干部,一同托起景仰的目光,久久地注视着挂在正北墙上的那一张地图。领袖毛泽东和总部首长们就是在这张地图上指点江山,把一个旧世界彻底埋葬。我们还留意到,地图上的有许多地方已经被手指触摸得字迹难辨。为了人民的翻身和解放,他们是怎样手端油灯,用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唤起了东方最初的太阳。 在纪念馆内,还陈列着东北靠山屯农民寄给毛泽东主席的一封信,信上说:“毛主席呀,我们分到了土地,有吃有穿了......”是的,多少年来,“有吃有穿”,一直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梦一般的追求和天一般的的奢望,而把镰刀和斧头作为旗帜的共产党人,正是把土地还给了人民,才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和拥戴,在扭转乾坤的三大战役中,才会有490万民工出动128.675万车辆和180万头牲畜走上前线,救死扶伤抬弹药,并将8亿斤粮食送给了部队。 迈步在西柏坡,在比肩接踵的人流里去追忆那一段鲜活的历史,心灵的峡谷劲鸣着号角,脉管里涨满了世纪的回声。“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耳边又传来铿锵的声音,一拨又一拨的工人、农民、商人、学生和军人,在纪念馆门前的巨幅党旗前高举拳头,庄严地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在中国革命最后的农村指挥所,他们的脚下,是伟人的足迹,他们的身后,也必将是一片坚实的足印。半个多世纪前,在推翻蒋家王朝的峥嵘岁月里,这里曾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在今后,建设现代化中国的风风雨雨里,他们也必将是不倒的旗帜。 往事如风。那段曾经的岁月已经不只是纪念馆墙上的故事和千百万小学生温习的课文,托起新中国灿烂朝阳的这片山区,在承载了太多的悲壮、苦难、希望、信仰和由此而派生的动人故事后,正以她泥土的厚重和高山的伟岸告诉世人:该如何去奋斗和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