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我国第一个海域地下水资源勘查报告通过专家论证评审

海上淡水勘查再传捷报

沿海地区岛屿淡水紧缺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煤炭资讯网 2008-1-11 10:04:32要闻
海上淡水勘查再传捷报 本网讯 在新年到来之际,我国东海海域地下水资源勘查再传捷报。日前,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政府在杭州组织专家评审会,对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第三水文地质队,在舟山群岛嵊泗海域施工的海底淡水资源水文地质勘探井(嵊泗二井),提交的《浙江省嵊泗海域地下水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评价报告》进行评审。专家预测,如能建成水源地,第一、第三含水层每天可采资源量达到9万立方米,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嵊泗列岛的缺水状况,也为解决沿海地区及有相似地质条件的岛屿的淡水紧缺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评审会由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世哲、工程院院士高从(土皆)和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以及浙江省发改委、国土资源厅、水利厅、科技厅、地质勘查局的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评委会对该报告进行评审。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列岛是全国著名的渔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上海港深水外港,是中国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前沿。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淡水资源匮乏成为长期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地政府曾尝试就地开发利用岛上淡水资源、海水淡化、从大陆通过海底输水管和船运装水等方法,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从资源、投资以及安全和供水可靠性上,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

1993年,根据上海、浙江水资源专家长期研究作出“长江古河道在嵊泗北部海域发育、延伸的可能性极大”的推断,在嵊泗北部海域施工一口勘探试验井。2004年11月重新启动《浙江省嵊泗海底淡水资源勘查(二期)》项目。舟山市政府委托浙江省地质学会组成了包括水文地质局水文地质专家在内的专家组,几十名专家对以往的勘探成果进行整理分析,确定嵊泗二井的孔位,组织、论证了施工成井工艺、平台的调研。

2007年,水文地质局第三水文地质队承担了海域地下水勘查任务,嵊泗二井从5月4日开工,到6月13日完成封固、弃井,历时41天,高质量地完成12道成井和弃井工艺流程,尤其是海水隔水、止水工艺过硬,效果良好,抽水试验资料完整可靠,实现了施工设备、施工工艺的多项创新。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敢冒风险、敢于创新、科学安全的施工,采用小型自升式钻井平台与驳船及辅助船只组合的钻探作业方式,在国内外均无先例。国内首创小平台加驳船组合施工海上大口径淡水资源勘探获得成功,我国东海打出淡水的壮举,煤炭资讯网、新华网、人民网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数百家媒体进行了轰动性报道,引起了业内专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去年底,水文地质局组织科技人员通过几个月对勘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交出了《浙江省嵊泗海域地下水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评价报告》。这一科研成果,查明了基岩面以上第四系层序总厚度201米,自上而下划分为三个含水层。通过抽水试验查明了第一、第三含水层的涌水量。第一含水层单井涌水量为30.7立方米/小时,按统一井径计算,日出水能力为1000立方米以上,矿化度为1.277克/升,水质较好,接近可饮用水标准,可作为饮用水水源。第三含水层单井涌水量为119.3立方米/小时,日出水量在4000立方米以上,水量较为丰富,水质差于第一含水层,矿化度为8.131克/升,但与海水有着本质区别,采取适当方法处理后可作为饮用水水源。

专家组经过论证一次通过了此报告,认为项目的科学和现实意义重大,属创新领域。嵊泗二井所取得的成果,是我国海域寻找地下水资源领域的重大突破。是地质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一个突破。是敢于冒险,勇于探索,各学科多专业相结合、产学研结合的结晶。是一份独具特色的海域地下水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评价报告。
本网特约记者: 陈雁 编 辑:和扬


本网特约记者: 陈雁 编 辑:和扬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