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桂清随笔: 走近电脑 |
|||||
煤炭资讯网 | 2007-8-25 7:56:22局矿快报 | ||||
接触电脑前业余时间的我不是翻翻闲书、写点小文,就是偶尔打打篮球、跳跳舞,在如今“十亿人民九亿赌”的浪潮中,自娱“情趣高雅”。看到他人自顾不暇、废寝忘食的在电脑前如痴如醉,欲怕成为二十一世纪新文盲的我便从“临渊羡鱼”中觉醒,开始“退而结网”。因陋就简的的坐到电视机前,按起小霸王的键盘来,打唐诗,打宋词,粗大的手指按起键盘来僵硬、笨拙,且无法盲打。人家打电脑看屏幕,我却低头看键盘。朋友嘲笑我是“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人家是十指并用,我却只用两指。儿子戏称我是“二指禅”。 学打字,虽然速度慢,但也是自得其乐,儿子常嘲笑我打字姿势不规范,慢得象蜗牛爬。但我看到一行行打出来的唐诗宋词,心里面也自得其乐。 学会了打字,便有了买电脑的想法。去年秋天送女儿去西安上学,听朋友说赛格电脑城的电脑物美价廉于是决定顺便前往购买,不巧的是,矿上的出租司机是个“铜川通”,一到省城地界就晕菜了,车辆疾速奔驰在二环线,竟然找不到出口,终于找到了,竟是南辕北辙,一番折腾后,在我们感叹省城交通事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已经将买电脑的想法彻底打消了,我们时走时停,探询着前进的方向,过了大雁塔不远,再次迷路的司机将车停在了一个三叉路口下车探询路线,妻问已到何处,倚窗而望,赛格电脑城几个大字灯火通明的耸立在一栋高楼上,似乎是专门为我们空降下来似的。 有了电脑,电费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家庭的凝聚力增强了,在矿务局一中读书本不常回家的儿子,也开始常回家看看。女儿的“劲舞团”、儿子的“CS”,成了经典剧目,当然,作为“学生”,是必须尊重“老师”的嗜好的,而且,孩子们玩游戏时那份投入、那份敏捷,真的令人“钦佩”。此时,思绪不免落入“俗套”:若是孩子学习能如此的用功,那多令我们做父母的欣慰和感动呀! 掌握了电脑的一点皮毛知识,就好奇地学上网。一学会上网,打开百度、新浪,好家伙,五湖四海一下子全在你的眼前,懂得了天底下不少事。真的是“古今多少事,尽在指掌中”。 过去我写稿,都是手握钢笔去搬运文字的砖瓦,写成后,抄写完到邮局去发送,之后的一些日子就时常看看报纸,看看自己的稿子登了没有,那种“盼头”,似乎也有滋有味。那种被希望充盈的感觉令人陶醉的同时恰恰体现着“追求本身就是幸福”这一永恒不变的人生真谛。后来,我尝试在网上发表文章,它的快捷令人惊奇,前后几分钟千里之外的网站上就能让你的“丑小鸭”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走进网络,才使我初步认识到,现在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使世界变得如此之大,又变得如此之小,它就像一个宽广浩瀚的海洋,每个网站就像瑰丽而富饶的岛屿,伴随着鼠标的轻点和键盘清脆的敲击声,宽带就成为一艘快艇,载着你驶入无际的世界,去享受绝妙的风景。古语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而今是真正实现了。在我们矿上,电脑就已纷纷走进寻常百姓家,矿工们玩QQ、看大片,打字听歌,乐在其中。 看到只有八岁网名“又长一岁”的小妻侄亮亮熟练的打字聊天,我那因半年多来在各处网站上发表80余篇作品偶发的“矫情”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被我御封“早熟少年”的亮亮不住的要我的QQ号说上网时加我,与“七零后、八零后”平时交往都倍显暮气的我,怎敢与“九零后”交锋,不由感慨:刚刚“脱盲”怎敢“跳级”,夹起尾巴做人吧,套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那句名言:“网络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