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综采一区区长谢关友

银桥杯:奋飞的头雁

煤炭资讯网 2007-8-22 16:20:20摄影天地
银桥杯:奋飞的头雁

在烟波浩淼的微山湖东畔,坐落着一座具有500万吨年生产能力的现代化特大型矿井,她就是被称为“鲁南第一矿”的新安煤矿。

所谓“鲁南第一矿”主要指的是煤炭产量在鲁南地区最高。可是你知道吗?在支撑这个 “鲁南第一矿”的产量中,有一半以上,就是由这位普通而不平凡的青年人以及他所领导的一百多人完成的。他就是全国煤炭工业优秀区队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综采一区区长谢关友。

我们说他普通,因为他只有初中文化,他父辈干了一辈子采掘工,他从农村来到煤矿替老换幼还是采煤工;我们说他不平凡,是因为他参加工作21年,始终战斗在采煤第一线,创出一个又一个新记录,身后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脚印:他先后当工人、担任班组长、副区长、队长都是安全无事故,年年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为此,他年年当先进,并且多次荣获局级以上青年标兵、劳动模范等称号,2006年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优秀区队长”,今年又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而枣庄市只有两人获此殊荣。

牢记父亲的嘱托:“要干就干出个样子,别在矿上给我丢人。”

1986年,19岁的谢关友接过父亲的矿灯和胶壳帽时,父亲给他说了一句话:“要干就干出个样子,别在矿上给我丢人”。为了实现老父亲这句充满期待和朴素感情的嘱咐,谢关友付出了超乎寻常的代价:他专心学打眼学放炮学架棚腿,迷上了采煤这一行;上班中抢重活、辛苦活干,不懂就虚心请教老工人;下班后又往技术员办公室串门了解井下采煤经验。就是凭着这股钻劲,不到半年他就成为一名技术熟练的采煤工。井下采煤工作艰苦,劳动强度大,有危险。跟他一批进矿下井的人有的不干了,有的上了井,可谢关友却心甘情愿地留在采煤一线。有人说他傻,谢关友却乐呵呵地说:“采煤也是工作,我愿意干!”就这样他当了8年的采煤工,4年的采煤班班长,6年的采煤副队长,3年采煤队长,始终没有离开井下第一线。谢关友和矿井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一干就是21年。

21年来,他一心扑在煤矿生产上,不仅年年月月出满勤干满点,而且自觉加班献公休已经习以为常,很少在家过一个完整的节假和公休日,以致于远在老家的父亲过66生日大寿,先后两个女儿出生,小女儿患病垂危,都是多亏了热心的亲戚和邻居。2000年2月份,他妻子面临分娩,一人在家十分害怕,妻子打来电话催促他回家。但此时正赶上3103首采工作面试生产,据集团公司3月5日试出煤还有三天的时间,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情急之中他挂断电话,率领全班员工奋战在井下。3月5日,新安煤矿首采工作面试生产一次成功,当他满脸倦容赶回家看到襁褓中酣睡中的宝宝时,他悬着的一颗心才终于落了下来,面对妻子的嗔怪,谢关友歉意顿生满面。妻子说,是几个邻居一起把她送到医院,并轮流陪护,母女俩才得以平安无事。2005年1月8日,女儿彤彤突发疾病,高烧不退,病情很严重。给谢关友打电话,打了一次又一次,没空来,家属吓的六神无主,不知所措。又是他的邻居,热心的租了个车,赶紧把孩子送到矿务局医院,经过紧急治疗,孩子转危为安。

人为草木,孰能无情?谢关友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子并不缺乏应有的责任和感情,只是他把这种责任和感情无怨无悔的用在了他所钟爱的煤矿事业和工友身上了。2003年他担任综采队主管以来,尽管经历了过断层,过氧化带,人员队伍的重组整合等困难时期,但全队杜绝了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工程质量一直走在最前列。

危急时刻:“这里太危险,让他们干我不放心。”

敢啃硬骨头,是谢关友管理上的一大特点。自谢关友担任区长以来,这个区先后在3105、3108、3113、3123工作面施工。这4个工作面地质构造复杂,顶底板破碎,断层较多,地压较大,淋水也大,都属于高难度开采的工作面。尤其是3105工作面,大倾角仰采,地压特别大,顶底板极其破碎,片帮、冒顶事故时有发生。为了严把安全关,谢关友经常带着一壶水在工作面一盯就是一夜。为了寻找可靠的支护方法,谢关友和其他区队干部认真观察生产现场,反复研究技术方案,最终确定采取在煤帮打点柱,人工扩帮的形式 ,超前做好顶板和煤帮的支护工作,并用管理顶板的方法来管理底板,成功地实现了安全生产。在2005年10月、11月份,3113工作面过一条横穿整个工作面的探巷,同时过落差为12米的断层的情况下,他和班子成员一起深入现场,跟班指挥,采取措施,进行补打点柱、装木垛支护,保证了安全生产。

最令人难忘的是3105工作面生产的那段经历。该工作面过风氧化带、过断层,顶板破碎、底板松软,造成片帮冒顶,安全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在顶板压力较大的险情时,谢关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总是第一个冲在前、干在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展示了一个基层管理者身先士卒、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范。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确保当月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他在井下连续工作了31个小时,吃在井下,蹲在现场,与技术人员一道分析原因,拟定可行性方案,并亲自在现场付诸实施,将压趴的15架“死支架”通过打炮卧底,人工在架间刨煤矸的方法,使支架有了100—200的活柱,能够向前拉架、移溜支付顶板;采取在煤壁扩帮、铺设假顶、架木垛、接顶的方式,使采煤机顺利通过并正常运转起来,为下一班安全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早日恢复生产赢得了时间。2004年7月12日,谢关友提前上早班。当他来到采煤工作面时,发现顶板有异常响声,断定是大冒顶的前兆,便果断下令正在作业的7、8多名工人立即撤出。大家刚撤出危险区,只听一声巨响,23——28架工作面被大块的石头堆满,工作面顶部出现了2米高、3米长的大窟窿。工人们都向他投去感激的目光。面对冒顶的“大虎口”,谢关友带了两名工人,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用钢钎把悬石捅掉,然后一手扶着坑木,一手抠着石缝艰难地爬上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坑木架起来,然后他与工人一起支架,终于使冒顶区化险为夷。同志们斗都劝他:“你是一区之长,指挥一下就行了”。他却说“这里太危险,让他们干我不放心”。在井下苦战30多个小时的他,出井时不仅身体疲惫,而且饥寒交迫,但是他的脸上明显地写满了灿烂的微笑。

在谢关友的办公桌上,最显眼的就是各种治疗嗓子的药。他原来嗓子很好,但在一次连续三天三夜的井下指挥生产时被毁了。原3105工作面由于受上分层采空区的影响,出现高温发火征兆,如果不加快推进速度,就有可能造成发火封面事故,而这时工作面仰采角度达到了20度,顶板破碎,现场条件十分恶劣。但此时,他只知道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不能退缩,他只有一个念头:拼死也要保证工作面不发火!那天,谢关友连续三天三夜奋战在现场,险情终于排除了,现场智慧抢险的领导说:“关友着是铮铮硬汉”

去年3113工作面生产期间,谢关友因劳累过度高烧不退,在医院输液期间,得知50架处后溜封底槽钢板因过度磨损,造成溜槽脱节无法生产。“事故就是命令”。他来不及多想,趁护士不在,就偷偷拔下针头,又下井区了。当谢关友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时,一向温顺的妻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哭着冲他喊:“谢关友啊谢光友,当干部的我也见过不少,谁给你一样?你不管这个家我不怪你,可你这么糟蹋身体真要有个好歹,我们娘三该怎么办哪……”

“矿工就是我的兄弟,他们的安全就是我的安全”

在抓安全质量上,谢关友可是六亲不认的。他在大会小会公开讲“抓安全质量就是要心硬、手狠,心不硬难以下决心,手不狠就抓不住。”他21年如一日,扎根煤海、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完善安全质量管理经验,走出了一条质量建区、管理强区、作风带区的工作之路。他深知安全是煤矿的头等大事,质量标准化建设是煤矿的命根子。他把强化安全思想教育和增强质量达标意识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来抓,认真开展班前安全教育。他常说:“矿工就是我的兄弟,他们的安全就是我的安全,他们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工作中,他总结出了“十个前后”和“十种人”发生事故教训。十个前后:即职工探亲前后,发生口角前后,工作面搬家前后,工作条件变化前后,交接班前后,受到表扬或批评前后,发放工资前后,节假日前后和红白事前后。十种人是:不懂安全知识的糊涂人,违章蛮干的莽撞人,新婚前后的甜蜜人,怕费力,走近路的懒得人,休班归来的疲劳人,受到处罚的情绪人,满不在乎的麻痹人,大意误事的粗心人,心事重重的沉闷人和不安心工作的“活动人”

谢关友狠抓工作面的质量达标,采煤工作面工作面必须做到“十六条线、一整齐、二整洁、四统一”,十六条线即电缆、管路、风筒吊挂一条线;轨道铺设一条线;皮带运输机一条线;支架一条线;煤壁切割一条线;支架仪表一条线;操作手把一条线;架间喷雾一条线;信号照明一条线;挂梁平直一条线;戗柱支设一条线;排水水槽一条线;备品配件一条线;标志牌板一条线;工具摆放一条线;宣传标语一条线。一整齐:备品、备件、备用材料码放整齐。二整洁:各种设备卫生整洁、工作面两巷卫生整洁。四统一:各类设备要统一上板上架,各种材料按标准统一码放,各种牌板统一制作、各类材料统一标价。

谢关友还在工区推行小班质量交接班验收制度,把工程质量与小班采煤工工资直接挂钩,奖优罚劣,调动了采煤工干标准活的积极性,做到先达标后生产、不达标不生产,极大地改善了作业环境,提高了安全把握程度,2007年一季度采煤达标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使采一工区成为质量达标的“样板”。并且多次受到上级检查领导的赞扬,连集团公司领导都翘起了大拇指,连说“了不起!了不起!”。

对待安全质量,谢关友常说,“质量马虎不得,安全大意不得,我们不要带血的煤炭,也不挣带血的钱。要顾全大局,着眼长远,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追求产量,否则出了事故祸损自己,伤及全队乃至整个矿井,你就会成为全矿职工及家属的千古罪人”。

“区队干部既要作风硬,更要技术精湛,这样才有感召力”

“活到老,学到老”,是谢关友的座右铭。参加工作20多年来,谢关友从来没有间断过学习,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给自己“充电”。他先后刻苦学习了《采煤学》、《采煤工艺》、《矿山机械》、《矿山压力》和《国内外综合开采》等20多部煤矿专业书籍。担任队长后,他又学习了采矿、掘进、支护、安全管理等知识,每次遇到难题,他上到总工程师,下到采煤工人,他总是虚心求教。如今的谢关友不仅是设备维修的专家,而且是煤机能手,还是经营管理的行家,被公认为基层单位中最全面的带头人。工作中,他大胆探索,常常把攻克技术难关作为他人生的一大乐事。他针对工作面转载机为全封闭式,人一旦误入转载机道发生危险时不能紧急停车的实际,对转载机实施技术改造,设计了 转载机急停装置,一拉急停装置,转载机便自动停机,大大提高了工作面的安全程度。对机尾带采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由于原来机尾后部面溜的挡煤板是弯板,造成煤机行走不到头,需要人工放炮,且不利于安全生产。通过把弯板改造成直挡煤板,载面溜根节上加固已接齿轨条,从而使煤机滚筒能够到达机尾割煤位置,节约了人力物力。为了解决大量断层给井下采煤带来的难题,他与技术人员一起在井下蹲点、研究,现场解决采煤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问题。从工作面的地质构造、断层支护到两巷端头的维护等,他都要亲自过问,逐一落实管理措施和制度。面对工作面地质条件差、断层多、顶班支护难度大的实际情况,他积极推行支护改革,采取单体支柱配合绞接顶梁的办法,提高了支护强度,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实际、易于操作的顶板管理办法,保证了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由于支护方式的创新,采煤队不但在小断层面前工作自如,就是3113工作面在同时过一条横穿整个工作面的探巷和一条落差12米的大断层时,也是安全顺利通过,确保了安全生产。

针对工作面沿断层开采,预留煤柱不能开采,造成煤炭资源的丢失。针对这一难题,他通过创新工作面机尾预留煤柱带采法,通过在工作面两端增加端头支架解决了这个难题。在3123工作面实践后,多采煤炭4万多吨,直接增加经济效益1600余万元。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 ,为保护设备安全,按照规程工作面两端必须上3—4架金属网,即增加了生产支出,造成工作效率低,而且6米的原煤放不下来,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为次,他大胆创新,改金属网为菱形网铺设,中间预留500—600CM大的放煤眼进行放煤,即保证了安全生产,又保证了煤炭资源回收率,直接创收1200万余元。

坚持主动深入生产一线,细心观察,针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设计技改方案,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其中,他参与实施的“厚煤层综采放顶煤深孔预裂爆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果获得枣庄市科协科技成果一等奖;“滕北五号井(新安煤矿)复合水体下浅部工作面开采研究和实践”项目获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三等奖、山东省煤炭工业局科技二等奖,采用此项目可多采原煤31.5万吨,获直接经济效益4020.3万元。他参与实施的“腾北矿区12下煤层综采工作面村庄保护煤柱留设优化”、“新安煤矿煤层自然火灾预防技术”、两项科技技术成果通过集团公司鉴定,并在全矿区推广应用。同时,他坚持当科技创新带头人,率先在区队搞起了“五小”创新活动,“移动式喷雾罩”等有3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得到推广应用,被矿评为“科技管理创新带头人”。

谢关友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强势提升队伍整体素质,职工才能更好地工作,区队才能更快的发展。为此,他们大力开展了以领导带头学、职工主动学、干群相互学、班组竞赛学为主要形式的学习竞赛。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技术创新中来,他与7名青工签订了培养责任书,从掌握技能、生产试验、技术创新、传授知识、经验与技艺等各方面做好传帮带,使“结对”青工的知识技能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该队职工发明的锚杆拉直器、单体液压支柱防倒杆装置等多项创新成果得到上级的表扬和推广。据统计,目前他们完成的涉及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瓶颈难题、矿井材料节支降耗等各类技术革新项目已达20多项。

本网通讯员:姚中林 编 辑:徐悉


本网通讯员:姚中林 编 辑:徐悉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