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汶平 |
|||||
将爱心进行到底 |
|||||
煤炭资讯网 | 2007-8-20 16:45:41局矿快报 |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然已过知天命之年,可汶平同志为社会做贡献尽微薄之力的心依然不减。当谈及为何能对献血如此执着达七八年之久时,汶平同志感悟道,自已在三十多年的工作中,曾三次经历死里逃生的危险,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本职工作可以说是尽心尽力,现已年过半百,离开自已喜爱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得不到发挥,深感形似废人,无以回报社会,无偿献血这项公益活动给了自已回报社会的平台,而且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促进了体内的新陈代谢,很利于身心健康,并使他深深感悟到“献血如同割韭菜,献血好比挖淤泥”这一通俗的学说是非常有道理的。通过献血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更感觉到了挽救他人生命的成就感,生活也充实了许多。 为了保证血液的质量,汶平同志平时很注重身体锻练,不抽烟,少喝酒。”对于自己献血的起因,汶平同志回忆,2000年初的一天,他和妻子潘素芳散步,当走到小河沟口,看到了停放在那里的献血车,在好齐与爱心的驱使下他和妻子各献了200毫升,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与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 汶平告诉我们他起初是献全血,献全血至少要等到半年才能献一次,因为造血细胞的生长需要四个月才能恢复,后来是献成份血,可以每月献一次,一般每年可以献七八次,最多可以献十次,可是献成份血比较麻烦,是将所需的血小板提取出来,然后再将血清送回身体,由于过程比较复杂,每采一次就得花2个小时左右,而且献血者躺在床上两只胳膊都插着管子不能动,即使鼻子沁出汗,眼镜快要掉下来也只能请旁人帮忙,而且每献一回至少要去血站两次,第一次是去测试血小板数量是否符合标准,需要等两三天,化验结果出来合格了才能进行第二次采血,两次来回的费用也都是自理。可他对此却毫无怨言,仍然坚持每月去献血。印象最深的是他讲到自已有一次脚因工受伤骨折,他查有关资料得知,骨折受伤如果没有外出血仍然可以献血,于是他拄着双拐,打辆出租车,又去血站献血。言谈中他的自豪感成就感由然而生。 身教重于言教,通过谈话我们了解到,汶平的父亲对他的影响很大。他的父亲是位戎马一生的老干部,对社会很有责任心,只讲贡献不求回报,严格要求自已,对自已的儿女更是如此。这不,汶平和妻子献血的善举也深深的影响了远在厦门的女儿, 三代人都对献血情有独钟。 采访接近尾声,当我们问今后是否会继续献血时,汶平回答的很干脆,“生命不息,献血不止”。他还告诉我们,他平常比较关注献血事迹,有一次他了解到有一位老人80多岁了还在继续献血时,就拿这个事例去说服站长。希望能将献血者的上限年龄取消(国家提倡适合献血的年龄为18-55岁)。 记得有位伟人曾经说过,“做好事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汶平,一名平凡的劳动者,他用不平凡的举动诠释着他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在自已有限的生命中将无偿献血进行到底,“生命不息,献血不止”便是他对无偿献血事业的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