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止矿难要进行“产权制度补账”
山东两座煤矿溃水,181条生命正在等待救援!不,是所有的中国煤矿工人,都在等待一场彻底的救赎。除了无良矿主草菅人命、官商勾结导致安全防线失守等传统“人祸”外,我以为,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国是个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紧缺的国家,煤炭在一次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消费中的比重占到三分之二强,专家们更普遍预测今后几年煤炭需求会继续上升。尽管这些年的煤矿整治,大多数小煤矿(即民营煤矿)已经被政府以“安全投入不足、属于高危对象”为由清理出场。但同样不容乐观的是,大多数国有煤矿背负着沉重的历史账,中国上万家国有大中型煤矿企业所开采的,大多为深置于地下的“井工矿”,常伴有较高瓦斯含量,要确保安全势必成本大幅提高。更严峻的是,众多老牌国有煤矿企业既面临资源枯竭的威胁,又肩负赡养老职工、保证就业等多重责任,经济实力相当有限。
煤矿市场前景看好的趋势,使得地方政府和国有煤矿往往容易陷入一种“支出冲动”,即加快煤矿资源的采集和挖掘速度,争取获得更多的市场利润;而国有煤矿的“投入冷却”一段时期内很难改变。经济实力的有限性使得国有煤矿只能把宝贵资源倾斜在“挖更多的煤”中,即使它们不愿意这么做,相关部门也会在背后促使他们这样做,要知道,每一吨煤矿换来的都是利润、GDP呀。
实际上,与今年来煤矿整治间接排斥民营资本相反,如果国有煤矿不进行产权改革,不向市场更彻底地开放,不吸引更多有实力的民资外资进入,国有煤矿继续垄断煤矿资源,也承担了所有的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由于煤矿被一些地区视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支柱,国有煤矿没有实现资本和产权流动,企业离真正的市场化依旧遥远。结果,就造成一种“漏斗”效应,政府对国有煤矿的手抓得越紧,国有煤矿的市场造血功能就像流沙一样从手指缝里流失得越快。最终,会导致国有煤矿成为“扶不起的阿斗”,问题盘根错节、积重难返。
煤矿安全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深藏于水下的是整个煤矿管理的体制管脉硬化。煤矿对如此之多的伤亡事故保持冷漠,是因为一个垄断化的煤矿制度结构缺乏成本弹性,没有充分竞争就没有成本比较,人命成本就会被忽略,这已经为世界各国的煤矿演进历史所证明。
政府在煤矿管理上,应当“抓小放大”,放弃“大政府建设大煤矿”的管理思路,应在多数大型煤矿企业让外资和民资有更通畅的进入渠道;另一方面,应由政府集中精力进行安全监管,负责合理规划开发煤炭资源,避免非理性的“资源开发狂热”,做好煤矿的环保工作。
中国老百姓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叫做“收紧的拳头才有力”。中国市场改革开放的历史早已证明:只有众多国有煤炭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中的企业,只有真正敞开大门,让民营资本等通畅进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发展完善,才能建设起一个企业与政府的风险分摊机制,监管部门对煤炭企业的监督才能够真正到位。要遏止矿难要进行“产权制度补账”,应当成为政府在矿难之后痛定思痛的价值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