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志奇随笔:九华山归来(之十五)亲自后记 中
这三杯咖啡下肚了,居然对俺的“文思泉涌”没起甚作用,于是乎光阴荏苒,真个是“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啊,次日,也就是白白饮了三杯咖啡的昨晚以后的今天晚上吧,俺又亲自泡杯茶坐在电脑边上,想着这“后记”怎的可以升华呢,唉,这在“浮华中升华,把心带回家”还真个不容易啊,于是乎俺又“不知要说啥,亲自喝口茶”。
咦,这茶就是比咖啡有些个了得,俺这不是又想起李白来了么,“一拍俺大腿,这茶喝得对,舍白与地藏,升华还能谁”,真个是“大道至简,唯嫌拣择”也,在俺的心目中,还有谁能超过金地藏和李白这两人对九华山的人文影响呢。
还真个往往“初始的”便是“终极的”,俺此趟“功德圆满”的一日游不就是尤其对他们俩映象特别深嘛,而且好象还亲自突出地描写过他们嘛,为甚还要煞有其事地、故作深沉地,又想把那神奇的风光描述一番、又想把儒释道“迹虽相距,理常汇通”概括一番、又想把四大佛教圣地比较一番作甚,这这这,明摆着是多此一举、节外生枝嘛,这回俺才知道已经故去的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当然也是中国佛教事业的大德赵朴初老先生的名字为甚叫“朴初”了,“浑朴如初”嘛。这又让俺亲自想起中国禅宗史中两个著名而隽永的偈子来了,一个是神秀和尚的,“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一个是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个偈子在“明心见性”上虽有差别,但说到根子上还是要扫除一切“业障”和“知障”等等一系列枝外生枝的东西,而恢复人之“清明在躬”的那本原的“本地风光”嘛。
呀呀呀,瞧俺这茶喝的,又说远了,不过吧,茶道茶道嘛,一喝“茶”就向无上大“道”走近些了,所以就难免亲自就如何“合于道”作了一下浅浅的思考嘛。好好好,姑且回过头来说说怎的金地藏与李白就合于九华山的人文“初始”呢。
现在要是严肃一点来说呢,金地藏和李太白这两人都是文化巨人,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吧,当然他们两个人没来到九华山来之前,这山便在此雄奇并美丽着,而且也有人文,这也是没问题的。但是呢,文化巨人就有文化巨人的影响力嘛,现在人们一提到此山,则首先会想到是佛教文化中地藏菩萨的道场吧,金地藏在此修行之后以他的盛德之行而使佛教文化在此广被推崇,“佛国洞天”缘他而起嘛。现在人们一提到此山,则一开口便是以“九华山”名之吧,李白这“一字”之改何止“千金”哪,“莲花圣境”缘他而名响天下嘛,所以现在那九华街上还有传说是他当年在此读书写诗颂经的“太白书堂”,再加上那么多的“太白酒楼”什么的,也都在叙述着这位可爱的大诗人在此的影响力。
其实,金地藏和李白还是年岁差不多很相当的,这一点很少有人提起,李白好象还比地藏大两岁吧——哦,让俺亲自查一下,是的是的,李白生卒虽然难考、争议比较多一些,但一般来说是702-764年享年62岁,他那又是非常有诗意的“跳江揽月”而“仙逝”的事这里就亲自不提了,而金地藏生卒为704-803年基本是没什么问题的,他的99岁示寂而后肉身长存也是非常有诗意的哦,这两人的富有诗意的人生闭幕篇章绝对是确有其事的,千万不可混淆在其他一些关于他们的美丽传说里面了——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了,他们既然差不多大,而又皆与九华山之缘如此之深,特别是晚年的李白也更是很潜心向佛的,那他们是否在此山晤过面呢,这个么,在俺的知识范围内没有寻到任何这方面的资料,俺还真的不得而知了。
那在说明了他们两个人对九华山之“洞天佛国”和“莲花圣境”的人文影响最大之后,俺这“后记”就“升华”了么,好象还没有,这可如此是好,俺这“后记”到底想说些甚呢,唉,“时间已然到,俺要去睡觉”,俺总不能为了“升华”而放弃“平常即是道”的生活节奏吧,那才真个是“华而不实”了也。罢罢罢,姑且“放下”,明天可也。(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