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志奇随笔:九华山归来(之十四)亲自后记 上 |
|||||
煤炭资讯网 | 2007-8-1 11:36:17摄影天地 | ||||
再比如说俺吧,这《九华山归来》本来是想权且日记的,记录一下“某年某月某日到此一游,心情如何,心得是甚”便妥,却转念一想,咦,岂不可以像那些个“炫富”的人们一样,俺也“炫游”一下么,俺这在网上一发表呢,加上朋友们再说一声“好生了得”,俺又因为“得意”所以“忘形”了,便“亲自一开讲,面容甚慈祥,友人一鼓掌,真不想收场”了也,于是乎,弄得俺昨天晚上已经把她写完了却还今天晚上又坐到这里来亲自抓耳挠腮地想写一篇后记适当“升华”一下。 那俺又是想怎的升华呢,事情吧又是这样的,俺河边花园散步回来,把那已经忘了很久的都已经结了块的咖啡和伴侣费劲用勺子舀些出来冲了一杯,亲自嗅着那咖啡的味道,闭起目来神思一番,想着怎样才能概括九华山的特点,于是乎,俺就亲自想了如下些个办法。 一者么,此番俺入得此山只是进些个寺庙胡乱走动一番,那好生美丽的神奇风光好象基本不曾涉及嘛,要不俺亲自赋诗一首概述之?但转而一想,那刘禹锡一句“奇峰一见惊魂魄”已写尽了九华山的一切,就连王安石那一句“雄奇此山兼”便如废话一般了,俺还敢造次么。不妥不妥,一杯咖啡下肚矣。 二者么,要不从儒释道这些个俺们中国的精英文化在此的融通汇合来略为叙述一下它们“迹虽相距,理常汇通”的道理?比如那曾因写《谏迎佛骨表》而险遭斩首的韩愈,却居然在此当成土地神来被供奉,再比如理学大师王阳明那“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思想,就是吸取了他在此山所领悟到的禅学精神以至于被称为“阳明禅”,至今还有“阳明书院”在此与寺作伴,又比那东晋时煞是有些个名气的道者葛洪就曾在此炼丹,至今还有“葛仙洞”和“炼丹井”的遗迹在此,且此山其后还有僧人与道人共处一洞“僧道洞”等等一系列,甚至还传说金地藏为尊重道教而把道教的灵官请来当护法却让佛教里著名的护法帅哥韦驮姑且靠边站。唉,这些个事说起来又是太复杂了,岂能容俺这个一知半解的因“执妄为我”而总是“亲自”来“亲自”去的“以少为多”的“半瓶醋”能在此仅“三言两语”就把他们“融会贯通”地说清楚么。唉,二杯咖啡下肚矣。 三者么,对了,有一个投机取巧的办法,这便是把九华山作为地藏菩萨应化度生的道场放在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中略作一些个特殊地位的说明,说它从唐朝以来成为佛教徒们地藏信仰的中心,以后渐渐地好生了得,历经宋元明清而日益兴隆,鼎盛时期佛寺达300余座、僧众达4000余人、现在亦是规模好生了得、肉身菩萨更是个个活灵活现等等一系列,但俺若是啧啧有声地说的忘乎所以起来,一不留神稍有顾此失彼之嫌,又得罪了文殊、普贤、观音这些个大菩萨怎的是好。唉,三杯咖啡下肚矣。(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