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祥特稿:雪域高原、戈壁滩、罗布泊采访纪行 |
|||||||||||||||||||
煤炭资讯网 | 2007-7-5 8:43:46摄影天地 | ||||||||||||||||||
6月雪域高原还在下雪
作为一名煤炭报的记者,我在一年内采访了陕西北部煤炭资源丰富的神府煤田、采访了贫煤区的川渝的部分矿区之后,又能踏上 “青、甘、新”这块未完全揭开面纱的煤炭资源禁区,真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一大幸事,也是我由来已久的想法了。连日来,我一直在做充分的采访准备工作,除完成本职的写稿任务外,挖点深层次的东西也不算是利用工作之便牟私利,反正资源是共享的。 正在准备期间,经理来到办公室。告诉我,甲方的总裁(西部矿业)后天要到默勒工地检查工作,咱在甲方来工地之前赶到,现在就准备走,我去订下午7点的飞机票,咱在西宁住一晚上,第二天再赶260公里的路程到工地,因为工地海拔3800多米,休息不充分,身体就很难以接受,咱4点半准时出发…… 啊!就这么急,我赶紧把手头该推的工作全部推掉,未办的急事记在本子上,发信息请示报社领导采访意图…… 就这样在忙乱中登上了上海航空公司飞往西宁途经西安咸阳机场的飞机。当飞机爬到云层深出,从800米高空看,青藏高原那荒凉空阔一望无垠的青藏雪域高原尽收眼帘,从空中鸟瞰青藏雪域高原,巍峨雄伟,重重叠叠,常年不化的雪山,云雾缭绕的梦幻,此时我才真正感受到“一揽众山小”的意境,飞机因空中繁忙,晚点40多分钟,九点多到西宁机场后,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接站的师傅说,这里要比西安天晚黑一个小时。 出了西宁机场,一股凉爽的高原寒气扑面而来,我刚脱离繁杂的工作,离开喧闹熟悉的环境后,身处此境,顿时有了一种置身于世外桃园的轻松感。当从车窗探头看到西宁街上的姑娘小伙们都是套两件衣服时,我才感觉出门带的衣服少了点,身上的短袖体雪杉多少有些不合乎时宜。车上接我们来工地的同志说,现在项目部全都生着火炉子,前几天还下了一场雪,大的很,但是落不住,就是冬天零下三十多度,雪还是落不住,不知道为什么? 我的采访行程就要从这里开始了,我们在西宁简单的吃了一碗正宗的牛肉拉面后,回到他们预先已登记好入住的宾馆,就进入了采访紧张准备工作……. 三年之后,一座现代化的矿区将在海拔3800米的雪域高原崛起 西宁的天是蔚蓝蔚蓝的,早晨6点半就见到了太阳。项目部同志介绍,到工地要经过青海湖,煤矿在海 拔3800米处,和西藏一样是世界
啊!煤建工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创奇迹的,我由衷地发出感叹! 经过一夜的休息、准备,买了上山的衣服,下午2点,我们向工地出发了。 到工地260公里路程要行程4个多小时,正好搭我们顺车随行的是青海煤电公司综合办公室的肖同志,她是搞业务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由于国家关闭12万千瓦以下的小火电厂,最后改行到西海煤电的综合办公室工作了。她虽然对煤炭不是十分的了解,但是,通过交流,这位思路比较敏捷清晰的肖同志一下就知道了我们的意图,毫无保留地提供了许多很有价值的一手资料,是我从直观地了解了陕西煤炭建设公司所施工的甲方:西海煤电与西部矿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西海煤电在青海煤炭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小时后到了青海的海北藏族自治州,该州管四个县,是西海煤电的指挥部(随着煤炭重心基地的建成,已经逐步向默乐转移),海北市是以金银滩我国导弹实验基地而得名,至今这里还有将军楼的叫法。他的规模大家都说是一个镇,连这位在这里工作了13年的小肖也说不清到底是镇还是市。海拔是3400米,这是去默勒的加油站,吃了点饭后,我们的车再行程150公里,三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海拔3800米的默勒工地。车在行驶中,沿路两旁是绿荫荫的草原、赋有藏族文化特色的蒙古包……这些我都没有兴趣感受了,只有一个念头,早点到达目的地。随着高原反应的强列,大家都进入了睡眠状态,只有司机全神贯注的注视着前方……. 21点多,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默勒。 一排平房,各个房间的火炉子烧的通红,300米外井架上闪烁的灯光,给草原宁静的夜晚增加了几分工业化的气息。可以想象,通过煤建工人的努力,三年之后将有一坐现代化的工业园区---西海煤电在这里崛起。 缺氧不缺精神 昨晚刮起的一场大风,使这里的气温降到5度左右,高原反应使我明显的感到胸闷、头晕,而窗户闪烁的灯光、不远处机器轰鸣声、上下班走动的矿工,以及他们除克服高原反应外,还要承受生活带来的
啊!有啦,昨天一同来的张经理不是说这支队伍,曾经在甘肃的酒泉钢铁公司连续创冶金系统三项全国记录,是煤炭建设铁军队伍吗? 我的采访就要从他们身上开始了。 由于种种原因,采访还是得从西海煤电说起了。 董事长马生贵、副总工程师甘海兵利用休息的两个小时给我宏观地介绍了青海的煤炭储量的分布情况,并从个人的角度谈了青海欠发达省份的煤炭发展走势。从的言谈据齿中,我知道了他们都是土生土的青海老煤炭,无不流露出对生他养他、并成就自己事业青海煤炭的眷恋。尤其是我需要的外省在青海投资煤矿的情况,马懂事长一口气说出了一大串,并详细介绍了他们将产生丰厚的利润回报。特别是说起西部矿业更是滔滔不绝。他说,西部矿业是青海本省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以经营稀有金属为主的跨行业公司,产值从2003年的10个亿猛增长到去年的40个亿,除了企业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外,还得于有一个年轻有为的决策层,总裁年龄只有39岁,执行懂事1974年生,我42岁在西部矿业都算老大哥了。 西海煤电是西部矿业下属的一个子公司,以开发西海煤田默勒矿区1亿吨储量的煤炭为依托,投资5个亿,利用三年时间,建成二对现代化矿井,产量达到90万吨,成为青藏高原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煤矿。 说起陕西煤炭建设公司,马总显得特别激动,他说:“陕西煤炭建设公司是青海煤建市场上一支最为正规的矿建施工队伍,陕煤能在去年12月零下30度最困难的时刻,进入工地打开新局面,大大出呼我们的意料。尤其是从公司到项目部的领导都以身做则,管理到位,真正把我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又能在这样的多民族地区处理好各种关系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他们以良好的素质、一流的技术,严格的管理在雪域高原施工,能连续三个月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创百米掘进历史记录,这是奇迹!他们在高海拔的雪域高原施工,真正是缺氧不缺精神。” 和我一同去的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副经理张超晖,一起床就到三矿和刚才中标的二矿下井现场办公,升井顾不上吃饭,就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和甲方进行勾通,达成共识后,晚上,张经理代表公司用茅台酒,在宴请一线生产骨干的同时,还邀请甲方和监理参加,加强了沟通,鼓舞了士气,增加了信任和友谊。 在世界屋脊上建我国高海拔规模最大的煤矿 高原反应使我明显的感到身体不适,关节困乏,手脚已经有些不听使唤了,头疼让我昨晚一夜没有休息好,6点起床打开房门,草原和井架上已落下厚厚的一层雪,照了几张照片后,看到工人辛苦的样子,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舒也就不在乎了。
下午,项目部的同志拉我到职工最向往的默勒镇上观风光。 默勒镇实际比关中道一个村子大不了多少,镇派出所的同志讲,全镇10000来人口,可地盘就有3600多平方公里,平均一头家畜拥有3亩草地,就是多了一些城建设施,比如邮局商店之类的。镇上有藏、汉、蒙、回等多民族居住,以回族为多。 到镇上大十字街道走了一圈,感觉到生活用品相对贫乏,只见到一家卖菜的,而且只有白菜一种。但是,这里有一种特有的产品,给这个雪域高原的小镇点带来了商品交易的气息——冬虫夏草。它是一种养肺的贵重中药材,听说在海拔3400米以上才能生长,冬天是虫,夏天植物寄付在上面,就长出来草,冬虫夏草就由此而来。听当地的老乡说,它就生长在3400米的草原上,低一米都没有。 在这个小镇上,到处都是交易这种药材的摊点。早晨出去挖,下午骑着摩托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来交易。而且价格十分昂贵,一斤处理好的卖到两万元,有“软黄金”之称。一般的交易是以个为计量单位,大小个价钱不等,从4元到八元,处理好的都在10元钱以上,他们说挖得好的一天能挖100根,由此而引来了许多来这里挖虫草的,多于回民,他们是这个季节,雪域高原小镇—默勒繁荣的一个标志。 从祁连山雪域高原到茫茫的戈壁滩…….
车从4000米的雪山盘旋下山,眼前尽是草原、云雾缭绕的雪山,时而还有盛开的油菜花,此时才真正感到自己照相机的无能,要有一台高档次长焦距的相机把眼前的景色拍下来该有多好啊!这时我们的身体都感到舒服多了,送我们的项目部柳书记说:“我们把这叫作吸氧,工人过一段时间身体实在受不了,回一次家,要不去一趟西宁,吸一次氧回来就好多了”。由此可想建设者们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区施工是多么的幸苦啊!他们也根本没有这样的雅兴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只想一心把活干好,多挣些钱,早点离开这个不适宜他们生活居住的地方。 车出青海穿过一个小小的峡谷到了甘肃境内张掖市的民乐县,啊!绿树成荫,眼看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粮田,使人一下爆发出,真不愧为金张掖的呐喊! 我们在民乐县吃了这里最有名的兰州拉面,便直接进入位于河西走廊戈壁滩工地去。项目部的同志听说我们要来,在这里等候很久了,我简单地把来的意图说了一下,就进入采访阶段,通过深入了解看资料,现场拍照,基本掌握了该工程的大概情况,再通过个别询问,写成了近2000字的通讯《在茫茫的戈壁滩上……》 当天晚上我们住项目部,由于施工因地质变化已经停工一年多了,大部分工人都放假了,只留20来个人处理日常事宜,没有进度生活都十分困难,我们本不想在这里停留,但项目部的董经理一再挽留说:“工人都放假了,床和铺盖多的是,好不容易来一次,住下说说话也行。” 我知道,施工企业一线的同志工作很辛苦,尤其是在生产不顺利的情况下,更需要理解。所以,我说什么也不能走,这样就显得太没有人情味了。住下来后,不太大的雨滴滴哒哒地下了一个晚上,项目部的同志说:“这是他们到这里两年多第一次见到下这么大的雨。” 18日一大早,项目经理亲自驾驶工地仅有的一辆50菱工具车,将我们送到山丹车站,登上了去新疆的火车,开始了新的采访行程。 陕煤安装公司哈密项目部是陕煤50多年来,在新疆承揽的第一个工程,不管工程量的大小,产生多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不说,仅从50年来第一次上讲,就有它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零点十分,火车到达了哈密车站,接站的该公司副经理兼哈蜜项目部经理刘胜利边吃饭边介绍了项目部的基本情况,我们才知道工地还在离哈密市区260公里以外的罗布泊内的戈壁滩上,很赋有神秘色彩。经理问我们今天咋安排?我当然说先去工地了。他说不行,哈密通工地的车两天只发一趟,要走5个小时,路不好其它车根本去不了,项目部租的工具车在工地,只能等一天到20日坐班车去,这样也安全。 在罗布泊采访的感受
车行驶了100多公里新修的柏油马路后就进入了罗布泊的戈壁滩上,最高时速超不过20公里,直到下午的3点钟才到达工地。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荒芜人烟的罗布泊戈壁滩上,竖起的几座孤独的井架,这从死寂到生机的突兀感使我不由得油然起敬,从内心发出感叹矿井建设者们真伟大。 罗布泊这个在我年轻时心里就埋下神秘色彩的地方,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可怕,晴朗的天空飘荡着朵朵白云,广阔的戈壁延伸直到天边,与天空混成一体,真是壮丽极了。只有在这里,才能感觉到地与天同样伟大。我顾不上长途颠簸的疲劳,就投入到拍照中去,尽管刘经理说,不急,先休息,吃完饭了解了解情况,明天再照也来得及,而我却顾不上这些了,立即让工地的领导组织工人选拍照的场地、角度,年轻活泼富有朝气的新一代煤建安装工人,在白云和蓝色井架衬托下,显得格外的朝气蓬勃赋有风度。他们从富饶的800里秦川来这里创造奇迹,年龄最小的只有十八岁,家中没有特殊情况,都是一年回一趟家。他们脚下踩着让人谈之色变和楼兰古国神秘消失的罗布泊,经受着夏天地表50度高温的洗礼,冬季同样是零下50度严寒的考验。他们无所畏惧,晒黑的皮肤,灿烂的笑容,激发了我已经消失已久的拍摄激情。一张张按照自己想象所抓拍的美好瞬间尽收眼帘,一幅幅高质量的画面印入底片,真有钓鱼人在鱼撞勾时心动一跳的满足感。 可以说,因特殊的环境所限制,我近十年都没有这样的感觉了,一直不敢拿起相机,甚至怀疑自己的摄影技术和水平。 拍完照片已是下午的7点多了,而罗布泊的太阳却使人感觉还是中午,近40度的高温热得我汗水直流,咽得眼睛都睁不开。工地领导安排我到甲方指挥部采访,他们的唐经理全面介绍了工程的概况,对陕煤安装公司在整个项目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给予肯定的同时,进行了高度评价。 回到项目部已是10点多了,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此时才感觉到有些饥饿,来到食堂看到工人的吃住十分简陋,临时绞车房隔起来,既是小卖部也是食堂,几个矿泉水箱子一一对起当餐桌,这样的待遇只有来这里的客人才能享受到,工人根本就没有吃饭坐的地方,都是端着碗蹲在戈壁滩上,冬冷夏晒。这还不算,他们说遇到刮大风那就惨了,碗里全成了沙子。 简单的填饱肚子后,就在甲方6人一间的招待所住了下来,这时罗布泊的温度已从中午的40多度下降到了10度左右,没有任何喧闹和繁杂的干扰,夜静的是我有了些恐惧感。 在戈壁滩上睡了个安稳觉,起来已是第二天9点多了,天是灰蒙蒙的,想补照几张照片,但直到11点天还是这样,直到我们坐工地的车离开时也没有放晴,我们十分庆幸昨天抓紧时间拍照,要不错过那个机会,这一趟就来得就太遗憾了。 送我们出罗布泊建设工地,回哈密的司机齐师傅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经常开车在罗布泊的戈壁滩上奔波,已有30年了,猛一看上去
齐师傅说:“我们现在走的路在四年前就是罗布泊的无人区,一些不是我们新疆本地的汽车司机和找矿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这里迷失方向后,再也找不到了,我们当地的司机一旦迷失方向了就停下不走了,一是等晚上看北斗星,再就是等到天亮看太阳,前几天有两个没有经验的工人骑摩托到里面拣石头,迷失方向,车没油后再也没有出来,等找到时,连摩托车的轮胎都咬去了许多。” 我有幸能穿越曾经是无人区的罗布泊,虽然没有真正体会到无人区的惊险,但是对人生在经历上也是一种难得的历练。车行程了4个多小时,地表温度始终都显示在40度以上,工人师傅给我们带的矿泉水已成热的了,同行的小张上火,由此引起的牙疼,回去几天都好不了。 回到哈密我们才真正感觉到了天堂,也许真正感受过的人才知道珍惜它,我只是走马观花的走了走,回想起我们的工人常年累月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生活,他们的艰苦程度,那就可想而知了。 22日我们在哈密简单的将稿子整理了一下,26日返回到甘肃另一个建设工地,看他们的奋斗历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