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社区:民生建设绘就居民幸福路 |
|||||
煤炭资讯网 | 2007-12-29 8:20:08要闻 | ||||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热潮中,王村社区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地面像花园”建设为目标,把改善社区居民生活环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拓展民生建设新空间,为社区2600户居民绘制了一张走向幸福的民生建设“路线图”。 完善机制 为居民提供一流服务 王村社区在“为党旗争光、为社区添彩”党员教育活动和巾帼建功立业活动中,党员干部深入小区访贫问苦,了解调查民情民意,赢得了民心,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服务居民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社区积极开展示范岗活动,小区环卫工把“辛苦我一人、清洁千万家”的工作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实现了小区无垃圾、无纸屑,楼道无杂物;收费员把“细心、用心、耐心,让您交费放心“的服务格言贯穿于日常工作中,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使居民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电工24小时坚守岗位,及时为居民排忧解难,时刻用心点亮着家园。在“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中,先后16人/次参加了公司(局)举办的财务、电工等岗位职工技术培训,为职工岗位成才搭建学习平台;自办各类岗位培训38人/次;社区严细管理,把岗位精细管理落实到班组、个人,对干部职工进行全面的考核评比,一月一评比一考核,优秀员工按标准工资20%进行奖励,星级员工则按标准工资进行30%奖励,这一激励措施的有力实施,干部的工作作风、职工的服务意识有了明显转变,社区文化品位、服务品位、管理品位得到有效提升。 创造和谐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刚刚组建两年多来的王村社区现有2600余户居民,其中包括近3000余名离退休老同志。这些离退休老同志过去常年工作在煤矿生产一线,多年来的井下工作生涯,他们或多或少患有煤矽肺、工伤等职业病。随着年龄的增大,职业病及老年综合病症时刻困扰着这些年迈的老人。为确保老同志晚年幸福安康,王村社区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给老同志报销药费的同时,逢年过节还给老同志发放慰问品和慰问金,看望慰问困难职工家庭,让社区居民切实感受到了党和组织的温暖。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王永在多次率领班子成员深入班组、小区居民家中宣讲党的十七大精神,王永在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让社区居民过上幸福生活,为社区居民创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这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社区领导干部的工作宗旨”。由此,社区想办法为居民办好事,做实事。每年保证为离休老同志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保障了离休老干部的身体健康。2007年,社区工会为57户困难职工家庭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费。社区底保户尹建强说:“除了每季度给我们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之外,还在春节等重大节日发放慰问品,是组织帮助我一家度过一道道难关”。 为了给居民群众创造一个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社区党政从居民最急、最盼的事抓起,相继建造了篮球场、健身广场、老年活动室、居民公厕等20余项民心工程;修建了关于倡导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社区文化理念的文化墙;粉刷了居民住宅楼墙体,使小区人文环境有了极大的改观。58岁的梅苑小区居民张明镜高兴地说:“每天清晨在绿草成荫的小道间来回走上几圈,瞧着小区优美的环境,心情舒畅极了”。 改善环境 让居民“住有所居” 清晨,在梅苑小区中心活动广场,居民有的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有的在打太极拳,有的在跑步锻炼身体,整个小区一派祥和的气氛。走进梅苑小区新建住宅楼79岁的朱金章老人家里,发现他的儿子正在忙着装修新房。看着即将装修完工的新房,朱金章老人脸上写满了幸福的微笑,他说:“社区这两年发展变化真快啊,要不是各级领导的关心,有这么好的分房政策,我这无房户咋能住上这80多平方米水、电、暖设施齐备的新楼房啊”。这时,我们发现刚分到新房的住社区职工陈仁有也在装修着房子,陈仁有高兴地说:“能居住在环境优雅的梅苑小区是我一家人多年的愿望,分上了新房,我太高兴了”。64岁的退休老工人马新民,一年前患有脑梗,行走比较困难,社区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便为其分配到西区三号楼一层西户,为马新民老人出外活动锻炼提供了方便。针对社区内工伤、职业病患者等老年患者,社区根据住户的要求,妥善合理分配到梅苑小区新建的12栋居民住宅楼,极大的改善了老年患者的生活居住环境,受到居民的一致赞誉。 在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社区创新机制,建立完善了七大功能建设,成立了社区红白理事会、职工义务巡逻队、社区居民“榕之魅力”文艺演出队等,给居民群众营造出健康向上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 社区主任王永在对通讯员说;“我们就是要把全部心思用在改善社区居民居住生活环境上,用三到五年时间,努力把王村社区建成设成为陕煤系统一流社区,为社区居民铺就一条温馨和谐的幸福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