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作家杨治华在《冰点》首发式及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
|||||
王成祥,中国煤炭新闻界的优秀代表 |
|||||
煤炭资讯网 | 2007-12-25 9:55:34摄影天地 | ||||
在这红梅绽放、瑞雪呈祥的孟冬,在祖国大西南的名城重庆,王成祥新闻作品集《冰点》作品研讨会及首发式隆重举行。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新闻盛事和文坛盛事。 成祥同志作为中国煤炭报的一线通讯员,在继其新闻作品集《图腾如鸿》出版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又推出了长达32万字的《冰 ![]() 关于文品,成祥同志具有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价值取向和崇高精神,那就是,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的品质,对国家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很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忧患意识,将写作作为崇高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职业理念,对社会丑恶现象、不正之风敢于揭露和批评的勇敢精神和凛凛正气,对新闻事件准确的政治把握力、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积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广泛的影响力、教育力、启迪力。 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11.28"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我作为抢险救灾指挥部宣传组的撰稿人,目击了事故发生后的全过程,也亲历了成祥同志在大灾大难,大是大非面前所表现的政治把握力。当时的新闻报道非常混乱,一下子从全国各地涌来了百余家媒体四百多个通讯员。很多媒体不了解煤矿的实际情况,很多通讯员仅仅出于对遇难人员和家属的同情,用感情取代理智,凭空想象和推测,产生了不少不利于抢险救灾和矿区稳定的负面报道。为此从中央到陕西省地方,各级领导都非常着急。在这种情况下,成祥同志采写的关于矿难真象及抢险救灾工作的报道接连发表在中国煤炭报,将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将各级政府的关怀、将抢险救灾的进展及对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情况,及时、透明、公正地公布于世,象是迷客中一盏明亮的灯,有效地安定了人心,稳定了秩序,促进了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 11.28 矿难两周年之际,成祥同志又再次深入到陈家山煤矿,对遇难矿工家属的安置情况和生活现状,对矿井生产系统恢复的进度情况,对各级政府和该矿党政恢复生产的举措和成效,对瓦斯灾害的治理情况,都作了非常认真的采访调查,随后写成了题为《为了温总理的嘱托-11.28特大矿难两年后重访陈家山》的大型通讯,写出了矿井灾后恢复的积极成果,写出了陈家山矿职工化悲痛为力量、重新站起,再创新业的英雄品质,写出了矿难家属们擦干眼泪、自强自立的可贵精神,也写出了陈家山人对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殷切关怀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各界对矿难后陈家山情况的关注,及广大读者的新闻需求。自然就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在陈家山矿,从机关科室到生产区队、辅助单位,都组织职工群众进行阅读,在由矿难家属组成的服装厂,很多女工在读报时都流下了眼泪,她们不仅是由此引发对死难亲人的怀念,更是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政府和企业亲人般的关怀照顾、对新闻媒体的关注和关爱的由衷感激。铜川矿务局的党政领导还特意为成祥敬酒致谢。局长宋志刚说:你的一篇文章胜过三套 综采机组,你对职工产生的精神鼓舞作用,对我们安全生产所产生促进作用,实在是难以用数字来估量。 2007年2月至3月间,由成祥同志采写的大型报道 《陕北煤田现状调查》在中国煤炭报连续以大片幅刊载,同时在煤炭资讯网全文刊出,在全国煤炭系统乃至更大范围引发强烈反响,也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和专家的关注,煤炭资讯网和其它网络上,一时间好评如潮。在这篇报道中,成祥同志以对国家民族、对煤炭工业极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以极敏锐的新闻洞察力,透过陕北煤田大发展的耀眼光环,直追严重的资源浪费,直追盲目加速建设和非法开采等严重制约科学、和谐、持久发展的现实问题,令人触目惊心,我在阅读后也在煤炭资讯网发了两段感言。在这里我不妨将其复述一遍:第一段 内容是:"拜读中国煤炭报"陕北煤田系列调查"后,对陕北煤田开发情况如目所及,眼界大开。其建设成就令人鼓舞,但煤炭资源的惊人浪费又令人瞠目结舌。据文章所调查,陕北某大矿的资源回收率仅为百分之三十。大部分稍薄或不便采的煤田就白白扔掉。重庆某矿务局领导看在眼里,痛在心中,说:我们最厚的煤层才不过80厘米,可你们扔掉的也有一米厚。你们不采,就让我们采吧!看到这种情景,国人的心中也肯定是充满了可惜、忧虑、愤怒的复杂感情。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煤炭在地下埋藏了亿万年,难道就可以在我们这一代如此糟蹋和浪费。如此"败家子",如此只图眼前的一时发展和痛快的不负责行为,岂能让人容忍。试问,后代子孙又该以什么资源为生计。我要说:土地资源都是我们自家的,我们绝不能搞"掠夺式"开采,我们要为子孙后代负责,要为国家民族负责。要讲和谐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将我们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第二段感言的内容是:"在中国煤炭报上读到王成祥的最新长篇力作《陕北煤田现状系列调查》,感到非常震撼和激动。 作者以深入翔实的事实,雄健犀利的笔锋,全景式观照的大视角,很准确地描画出陕北煤田大开发的成就,也揭示出国家煤炭资源"掠夺式开采"的惊人浪费和巨大隐忧。读来令人振聋发聩,心潮难平。能将新闻作品写得如此"抓人",没有深厚的写作功力不可,没有深入采访的敬业精神不可,没有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不可。由此可见,王成祥老师真不愧是新闻通讯员中的优秀者,他的作品亦是不可多的新闻经典。建议:能否将〈〈陕北煤田现状调查〉〉转呈国务院总理或有关领导同志,以促进陕北煤田开发的健康协调发展,造福当代也泽被后世!" 成祥的新闻视角是广阔的,新闻关注是典型的大热点大焦点,甚至还有矛盾交织的大难点,新闻观察和笔触又是如此深刻犀利,因此,他的作品便呈现出一种大手笔的精神气,一种汪洋恣肆的大气势,一种鞭劈入里的大透析。由于政治把握力强,剖析透视度深,便具有了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实际工作的参考性和指导性。正如陕西煤化集团总经理高仰才在《冰点》序言中所指出的:"成祥同志自觉地肩负起煤炭企业在改革创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历史过程中的崇高使命,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力,以字里行间中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中国煤炭工业结构调整的恢弘画卷。他写的《在理性思考中寻求科学发展观》、《煤炭营销战略亟待重新定位》,很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他写的<陕北煤田现状调查〉、〈煤海弄潮看西南〉、〈不能抱着侥幸心态赶浪潮〉等深度调查报道,揭示了煤炭产业在结构调整中暴露出的深层社会问题,对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走煤炭循环经济新路子等工作方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启迪价值、警喻价值和很积极很现实的指导意义。"毫不讳言,以近年来成祥写稿发稿的数量、质量,以发稿媒体的高层次和造成的重大影响,都堪称全国名通讯员和当今中国新闻界优秀的一分子。起码,在中国煤炭新闻界,成祥已应是一面飘扬的旗,一名成就卓著的佼佼者。 然而,成祥却从不骄傲,从不拿大牌通讯员的名人架子,而是一如既往的谦虚谨慎,一如既往的读与写。成祥不止一次地对我说:用时方恨读书少。越往前行,越感觉自己需要加强学习修养,咱到底是工人出身,底子薄啊!面对他的坦诚与谦虚,我的心中却只会生发出更大敬意。就实说,成祥是典型的自学成才者。由于勤勉躬行,不懈学习与实践,已拥有了相应丰厚的学识修养。以及集新闻文学、摄影多种良好素养和技能于一身的专业水平。当兵当工人的经历,又恰恰成为他谙熟生活、热爱生活和用新闻武器讴歌生活、指点和批评生活的宝贵资历,又因之培养出了他执着追求,不畏困难,乐于吃苦,敢于和善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特殊气质,这是战士的气质、工人的气质,这个气质是一般吟风弄月的纯文人所很难比拟的。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成祥的足迹踏遍了关中平原,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的戈壁大漠、高山峻岭和茫茫草原,踏遍了大西南的巴山蜀水、青藏高原以及陕北高原,凡是有煤业人工作的地方,都留下了他采访的行踪。成祥是人缘好、朋友多的仁者,他具有疏财仗义的豪侠之风,他更是喜欢同文友进行文章交流和探讨,也很乐意将他的快乐他的感受与朋友共享。就在去年8月的一天上午,我的手机响了,原来,是成祥从数千里之外的新疆打来的长途。他说他此刻已在罗布泊深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曾听成祥说起那里有陕煤建司的施工点,没想到他就去了。由于成祥,我不由地想到了彭加木博士,那里可是生命的禁区呀,一缕悲壮一种激情在胸中升腾,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只能用八个字与他叮嘱;注意安全、多多珍重! 也许,在有些人眼里,新闻通讯员是很附庸、很平凡的一群吹鼓手和文字匠,在新闻从业者中也的确有一些俗媚沉沦的庸者。但是我认为,这种看法不正确,起码也不属于我们煤矿新闻人,更不属于成祥同志。在象煤矿工业这种相对艰苦的行业中和环境里,新闻宣传以及文学创作依然神圣。无论客观现实还是主观情愫,都在催生一种崇高的使命和责任。那就是:上,对得住国家民族和社会。下,对得住洒血流汗的矿工兄弟,内,对得住自己的良心。观念形态的东西都是客观现实的产物,作为重工业热土的矿山,生产经营是如此繁忙,安全责任是如此重大,采掘生产是如此辛苦,民风世态又是如此纯朴,我们置身其中,情操就会为之陶冶,灵魂就会为之净化,境界就会为之升华,采写出优秀的作品、产生出优秀的写作人才就不足为怪了。而王成祥同志正是在煤炭工业大熔炉里锻炼出的优秀新闻通讯员。 煤矿,是一片奉献光和热的圣土,煤矿工作艰辛而光荣,煤矿职工卑微却伟大,煤矿的生产实践可以打造出特别能战斗的产业大军,煤矿的热土也可以产生优秀的文化战士和优秀作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我们煤矿的文化便应是充满阳刚之气、雄武之风的大文化,它较之铁马金戈、雄关晓月的军旅与战场毫不逊色,煤矿工作就是和平建设环境中的战场。王成祥的作品之所以阳刚大气,便是因为他很好地把握和反映出了煤矿企业和煤矿人内在的英雄气质和精神风貌。 作为煤业新闻人,成祥的关注点很多很多,从煤矿的安全状况,到特困职工群体的生活、从运筹帷幄的矿长经理,到采掘一线的普通矿工,从非法小煤窑的危害到国企改革发展中的种种矛盾与问题,都是他笔触深挖的目标。他是以一个矿工的情怀,对这片养育他的热土抒发着火一样的热情,花一样的爱意,冰与剑一样的责任与良知。"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著名诗人工艾青的诗句,却正好作为成祥同志内心世界的恰当诠释。 我与成祥是结交多年的好友,他的事业成就与人格魅力无时不刻地感染着我,也感召和鼓舞着我,我为我的人生中能有如此优秀的挚友深感欣慰,深感自豪。可以相信,在今后,成祥同志将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最后,我想用北京作家和著名报人王东升对成祥的一段寄语结束我的发言:成祥,我知道,你的图腾其实就是那辉煌的太阳!阳光下的美都是你要颂扬的,阳光下的丑都是你要鞭挞的——这就是你的良知使然,这是你的责任,这是美的释放! 谢谢组织这个会议的煤炭资讯网和"当代矿工"杂志社,谢谢各位领导专家,谢谢大家。不妥处,请批评指正。 2007年12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