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桥杯:临危授命建奇功
2006年12月31日,在铜川矿务局金华山煤矿召开的90万吨达产庆功大会上,披红戴花的功臣当中有一位身材魁梧的关中汉子。他面色红润,方正的圆字型脸庞上呈现出既激动而欣慰的表情。激动的是这四年来,虽然历经艰辛,但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欣慰的是自己做出的一点成绩,得到了矿党政领导和职工群众的肯定。他,就是金华山煤矿采煤三区区长朱建成。
临危受命 寻找症结
四年前,因受地质条件和区队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采煤二区陷入了被动局面,工程质量无法保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原煤产量持续欠产,职工收入不升反降,情绪低落,出勤降低。有不少农合工离队而去,另谋出路。在职工心理上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在这种情况下,朱建成临危授命,挑起了采煤二区区长的重担,工作压力不言而喻。
朱建成走马上任后,迅速召开了区委会、班组长会、职工大会,发动与会人员展开讨论,畅所欲言。他一边聆听着干部、职工的发言,一边专心地记着,寻找出职工人心涣散,区队管理混乱地症结所在。研究应对措施,形成会议决定,坚决贯彻执行。使看似棘手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于是,他带领区队干部与职工同上井、同下井,在工作面与职工一同干活,叮咛着、商量着,耐心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时间长了,工人们并不觉得他是区长。而像亲如手足的兄弟。拉近了干部与职工间的距离,清除了干群之间的隔阂,沟通了干群之间的情感。并采取了区队干部包班制,做到工人三班倒,现场管理有领导。取得了职工对干部的信任。增强了职工扭转被动局面的信心,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职工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区队严重缺员,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业余时间,多方联系,招收新工,虽然缺人,在招工时他还挑肥拣瘦,凡不符合条件的,他一个不收,保证了招收员工的质量,为以后的安全生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扑下身子 干出样子
上任伊始,他地面井下两头忙,千头万绪的工作压力集于一身,眼熬红了,嗓子哑了,每吐一个字,说一句话都要费好大的劲。但他还是咬牙坚持着,忘我工作着,在职工面前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眼角眉宇间透露出必胜的信心与决心。他的一言一行,都在感动着、激励着全区每一个职工。职工们都知道他家在桃园矿,虽然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由于忙于工作,他两个月没有回过一次家,就连换洗衣服都是托别人捎来的。远在乾县老家的母亲生病,他回家探望,硬是当天返矿。每一次搬家倒面,他与职工一道,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新工作面安装,他又是一头扎进工作现场,仔细检查每一道工序,现场处理存在的问题,以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保证了工作面提前投产。3102工作面出水,他和支部书记余东松各跟一个班,现场指挥排水,解决排水中遇到的困难,他第一个跳进水坑,接管子,挪水泵……直到恢复生产。就是凭着忘我的拼劲,百折不挠的韧劲,硬是在一个月后基本上改变了区队原有的现状。三个月后实现了高产,当月超额完成了矿下达的原煤生产任务, 该区2006年被评为“六好区队”。
不但探索 追求无止
在成绩面前,他没有停步,在继续学习、探索,寻找安全管理的突破口。在与职工的接触中,时有职工谈起“安全学习是老生长叹,反正就那几句话,没兴趣。”对他的震撼较大,决定从班前学习入手,改变以往那种“领导台上讲,工人下面听”的传统学习模式。采取根据局、矿安全生产指示精神,结合工作面实际问题,以平等对话的形式,发动职工开展安全大讨论,一同探讨解决办法、提出注意事项、制定预防措施,使以往那种索然无味的班前学习变得生动起来,给安全学习赋予了灵活性、趣味性、实用性,职工们高兴地说:“这样的安全活动才有意义”。使职工们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职工的一致好评,不仅解决了存在的问题,而且激发了职工学规程、重技术的热情,提高了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主动性,出现了人人重质量,个个抓安全,当好安全哨兵的群众性热潮。 四年来,朱建成不断探索,研究管理方案,从解决职工的实际入手,使本区队的干部职工呈现出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敢打硬仗、顽强拼搏的企业团队精神,使职工的收入明显提高,职工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团结、和谐、安全、高效的新气象,这些倾注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