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四台矿劳模机掘五队班组长王计红 |
|||||
银桥杯征文:技无止境 功在不舍 |
|||||
煤炭资讯网 | 2007-11-30 11:05:50要闻 | ||||
持之以恒 学有所为 1999年是煤炭行业的一个冬天,企业效益下滑,“当煤矿工人没出息”的声音不绝于耳。这年24岁的王计红从部队退伍,分配到四台矿,当了一名机掘电气检修工,然而职业的平淡并没有让王计红气馁。在部队大熔炉锻炼下,他坚信自己能在部队当一名军事技术过硬的班长,也能在矿上当一名顶呱呱的好技工。但对于刚接触井下电气不长时间的他来说,需要学习应用的知识太多了,越是清醒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他越是坚定了不断学习新技术的目标。工作之余,其他员工出去打牌、闲聊,他却自学《矿井供电》、《综掘电气原理与维修》等一系列煤矿机电专业知识,晚上12点以前他宿命的灯从没有熄灭过,1年365天,他天天几乎都是这样。王计红不仅勤奋好学,而且还勤于请教,工作中,对于不明白的问题,不厌其烦的向老师傅请教,直到弄懂弄通过为止。2003年,在矿上成立职业技术学校后,他又成为首期学员,他非常珍惜这次系统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他是最刻苦和用功的一个,经过大半年的学习和实践,光笔记就记了五大本,走通图纸50多张,并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结业,被授予“优秀学员”的称号。 有了相关的理念和实践知识,在工作中遇到的“拦路虎”便迎刃而解。由他创新使用的新检修方法,使巷内的机电设备减少了事故隐患,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2004年全矿技术大比武中,王计红荣获掘进电工技术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了人人称道的技术能手。 技术创新 永无止境 在学习和实践当中,王计红已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机电大拿”。但他不甘于此,因为在生产过程中,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技术创新的步子还要加快。 在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期间,他观察职校的摇控自洁式环保黑板擦擦停停影响教学,于是他对黑板的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使其达到摇控自如,擦除干净,这项改造还改矿评为技术革新三等奖。 工作中,他发现EBZ--132SH掘进机,由于设计上的缺陷,电控箱机械不能闭锁,加上使用和维护不当,电气闭锁也起不到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难点,他日思夜想,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零件加工了一件又一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认真对隔离刀闸的全面维修和零件进行改动,实现了机械闭锁,杜绝了一项动态失爆。 风机在掘进巷道起着到关重要的作用,下过井的人都知道,一但风机停了,瓦斯在巷道内集聚将是非常危险的。“DK—Z”风机切换装置是四台矿对掘进工作面不间断供风的主要设备,但在使用功能上王计红发现和井下要求条件不一样,因为四台矿是高瓦斯矿井,当使用对旋风机加大风量时,可能有三级风机同时运转情况,那样会撕拦风筒造成通风事故,影响生产。于是爱琢磨的王计红又“迷”上了这一装置,经他大胆的对线路进行重新铺设和对风瓦电闭锁接点的改造,装置和风机运行稳定可靠,达到了该矿的使用条件,当别的矿推出这项科技创新成果时,四台矿采用这一技术的风机切换装置早已安全高效的运行了一年多时间。 他还多次应邀为兄弟单位排除故障,渐渐成了机掘系统的“机电大拿”。今天的王计红可谓是“大拿身份”,然而,他却在淡淡的一笑中把“大拿”的光环轻轻拂去,依然毫无然言地接受工友们的每一次紧急召唤。 为了随时找到这位队里手不了的“能人”他的手机号码就贴在值班室的墙上,几乎在每一个关键时刻,王计红都出现在故障现场。 近年来,经他改造革新的项目就有30余项,累计节约50多万元,他先后被评为矿“机电标兵”、“劳动模范”和“青年标兵”。还成为集团公司的“优秀青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