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煤机报发展历程回眸 |
|||||
告 别 铅 火 著 华 章 |
|||||
煤炭资讯网 | 2007-11-27 16:27:46要闻 | ||||
伴着莱芜煤机厂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长足进步,莱芜煤机报已走过了19个春秋。一路走来,有艰辛,有坎坷,也有踯躅,但更多的是喜悦,是收获,是欣慰。因为我们忠实地记录了莱芜煤机厂19个年头艰苦奋斗、创新超越的足印,也亲身经历了中国报业由“铅与火”到“光与电”的升华。 打开一本本合订本,如同翻阅莱芜煤机厂的创业史 19年前,正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之际。1988年3月,莱芜煤机厂实行厂长负责制、集团经营承包,引入竞争机制,对机关科室实行优化组合,并首次在全厂范围内招聘厂报编辑、通讯员。我与另外两位同志有幸跨进了新闻门槛。从此,我们开始走上崭新的工作岗位,与煤机厂同呼吸、共命运,经历并见证了煤机厂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辉煌历程。 19年来,我们经受了“六•四”风波的考验;我们把厂内银行的经验推向了全国煤炭系统;我们对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压过滤机的研制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对全厂职工众志成城、战胜“非典”的战役进行了全面、详实的报道;我们对煤机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收获的荣誉以及涌现的先锋模范人物,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莱煤机的“消息”纷纷走向市级、省级乃至中央级各大媒体。划归临沂矿务局,为做大煤机产业、为宣传报道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19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她在莱芜煤机厂40年的历程中,留下了浓抹重彩的一笔。同样,她在中国几百年的报业发展中,实现了惊人的一跳。 浏览一本本合订本,犹如阅读中国现代报业的发展史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进而风起云涌的时代,企业自主权不断扩大;企业文化建设方兴未艾;企业办报蔚然成风,莱芜煤机报因此应运而生。 从1988年6月1日我们三人到宣传科报到那天起,厂领导给了我们一个月的筹备时间。这对于“莽莽撞撞地闯进了新闻天地”的我们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挑战。心动不如行动。为了尽早看到自办报的“芳容”,我们一边分头行动,寻找可借鉴的报纸,一边遍查新闻书籍“狠补”,可谓煞费苦心。当时除了中央级大报,就是大众日报等省级报。对于这些“天高皇帝远”的大报,我们只能望其项背。正当我们“山穷水尽”时,刚刚创刊不久的县级莱芜市报给了我们“柳暗花明”,成了我们舍远求近的首选。于是,登门拜访、电话讨教、灯下研读,就成为当时工作的“关键词”。 经过一个月的奔波、辛劳,凝聚着领导和同志们智慧和汗水的《莱芜煤机厂报》终于如期于七月一日诞生了。记得,开机那天,我们在新汶矿务局职工大学印刷厂干得很兴奋,校对了一遍又一遍,生怕有什么疏漏,直到认为没有什么瑕疵了,才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为了亲眼目睹她的“真面目”,我们从拼版、上机、打墨、印刷等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盯”着。当一张张墨迹未干、飘着墨香的厂报从眼前闪过时,那感觉就如同将军在检阅仪仗队,又好似刚刚分娩的母亲端详着爱子,骄傲、自豪、兴奋、激动,一同涌来,充盈心间,永志难忘。 19年的办报史不算长,但她却经历了中国报业由传统办报手段向现代传媒技术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十几年间,莱芜煤机报由最初的铅字印刷到四通打字印刷,再到激光照排胶版印刷,与中央级大报几乎是同步的。 为了印报方便,莱芜煤机厂专门成立了印刷厂,从1988年11月开始自己印报。从前干印刷是十分辛苦的差事,首先是排版。排字工一手拿着手写的稿子,一手在一排排的铅字堆里拣字、穿梭。碰到不常见的字,需要高温铸字,遇到不常用的大字,还得跑城里去买。为了提高效率,我们也常常和排字工一道拣字、排字、拼版、打墨、出样。工作十分辛苦。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防止铅中毒。这样,出一期报纸光排字就得耗上好几天。 1993年厂购进了当时较先进的办公设备,我们尝试用四通打字、印刷设备出了一期厂报。由于该设备只“认”复印纸,不能印制带有图片的新闻纸,报纸出来后,整版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显得不伦不类,所以只出一期,就又恢复到老式的铅印报了。 直到九十年代中期,被誉为“当代毕升”的北大教授王选发明的激光照排系统得以普及后,我国的新闻出版业就焕然一新了,从落后的铅字排版一步跨进了最先进的激光照排领域,印刷行业的效率提高了几十倍。从1995年9月12日更名为《莱芜煤机报》的第160期开始,厂报彻底告别了“铅与火”,开始迈入“光与电”的新纪元——借助莱芜日报的激光照排系统胶版印制的厂报“旧貌换新颜”,不仅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而且版面整洁,印制精美,深受广大干部职工的喜爱。特别是2002年5月18日专为全国加压过滤机推广会出版的《特刊》,采用铜版纸双面彩印刷,将我厂的整体实力、产品优势、企业文化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予以展示,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们的好评。 激光照排系统的应用,不仅美观了版面,对我们也是极大的解脱。不必再为“蜗行”的排版而劳心费神,过去三个编辑齐上阵,拣字又铸字,最快也得四五天才能排好版,如今,一人两天即可校完,且报样的清晰度堪比真报。同时,厂报也在省级及全国行业报的评选中获得了荣誉。由本报通讯员采写的新闻作品先后获得过二十多项省及全国企业报好新闻评选一、二、三等奖,有1人荣获“山东省优秀业余通讯员”称号。 诞生于改革大潮中的莱芜煤机报,陪伴着莱芜煤机厂几多风雨、几度春秋,一路跋涉、一路豪歌地走进了属于她的第41个春天。回顾过去,我们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我们激情满怀。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我们将迈步从头鼓与呼,洗尽铅华著华章,为实现强富美的新临矿、新煤机砥砺跨越,书写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