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川煤集团芙蓉公司红卫煤业公司矿哥潘贵柱 | |||||
“银桥杯”征文:在骨头上啃“金子”的排头兵 | |||||
煤炭资讯网 | 2007-11-23 15:26:06 要闻 | ||||
——川煤芙蓉集团公司“民主评议好干部”; ——川煤芙蓉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川煤芙蓉集团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先进生产工作者标兵”; ——川煤芙蓉集团公司首批“科技拔尖人才” ——宜宾市经贸委“优秀共产党员”; ——四川煤炭工业优秀知识分子; ——2007年获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 矿哥潘贵柱积极践行“科技兴矿”和“科技治灾”的方针,带着安全生产的一些课题开展科技研究,他主研的科技成果达12项之多,其中“分段密集采煤法”、“府伪倾斜掩护支柱采煤法”和“高负压强力抽石门快速揭煤法”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一项项科研成果,是潘贵柱熬红的眼睛,一张张荣誉证书,承载着潘贵柱的青春韶华和对矿山的热爱。 在他的带领下川煤芙蓉集团红卫煤业公司,年年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安全900余天没发生死亡事故。 求真务实的改革者 我们的矿哥潘贵柱“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他奉行的人生准则。搞科研,他有股“牛”劲,从事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他更是如此。 地处四川盆地南沿山区的红卫煤业公司,从1975年12月建成投产,矿井设计能力30万吨/年。2001年10月,列入资源枯竭矿井的实施了政策性关闭破产。2002年3月,红卫煤业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潘贵柱“临危受命”,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重组后的红卫煤业公司,面临资源枯竭,赋存条件差、极薄煤层(60公分—100公分)、极倾斜(45。-70。)、灾害重、采掘接替脱节、煤质差市场占有力低、设备陈旧、深度开采生产成本增加和机械化程度不高(主要靠炮采)等诸多问题。 员工们质疑、好奇、担心,众说纷纭,一片哗然“他才三十多岁,能否挑得起这副担子?”“到红卫煤业公司上班能拿多少钱啊?”“红卫的煤还能开采多久?”“看他有什么绝招,能把红卫矿搞好嗵?” 我们的矿哥潘贵柱心里明白,这是员工对他的鼓励与鞭策,企盼与希冀。困难重重,百“废”待兴。面对组织和企业交给他的使命,面对员工殷切地期盼,他在冥思苦想。他一个一个问题的思索,一个一个方面去考虑,一个一个计划在心中燃升。他明白,起始不指望就是星辰,但坚信梦才有远方,有梦才有动情的燃烧。 激情拉开帷幕,煤海托出舞台。经过调研和凭着他对红卫井田的熟悉,一个个决策在他心中形成。 他在公司第一次员工大会上说:“组织上信任我们,把振兴企业的重担和使命交给我们;员工们期盼我们,让我们带领企业腾飞发展,我们决心不辱使命,不负江东父老。红卫煤业公司的出路在哪里?企业发展的希望在哪里?经公司班子集体研究,企业的出路是:一、盘活资源,系统调整,向原巡场煤矿报废采区要煤;二、向东西方向扩展原有采区的长度,增长采区生产的年限,力争第一年就达产30万吨;三、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包保到队,与工人同甘共苦,为基层排忧解难;四、投资2000万元,开拓新区,解决采区接替脱节问题,保证8-10年内有煤采”。 会场内掌声雷动,经久不息。领导的决心、企业振兴的前景展现在眼前,员工们看到了企业发展的希望,坚定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003年3月,红梅吐春,气象万千,红卫煤业公司展开了她生命的第一片新绿。 吃剩饭,啃骨头,战断层,大拓展。少帅出山,方显英雄本色。潘贵柱出任总经理的第一年就实现了原煤达产30万吨。风雨五载,几度夕阳。红卫煤业公司成立以来,年年完成生产任务,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五年来,共生产原煤165.6万吨(其中回采残煤60万吨),净增固定资产1100万元。2002年-2006年营业收入1.96亿元,上缴利税5400万元,职工年均收入以每年10%的比例稳定增长。特别是2006年,公司提前完成原煤生产30万吨;职工年均收入突破2万元,位居芙蓉集团公司前列。 安全生产的守护神 社会要和谐,企业要安全,家庭要团圆。因此,安全是幸福之源。在煤矿,安全则是天字号的系统工程,责任重于泰山。潘贵柱总结归纳红卫煤业公司近年来抓安全生产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持之以恒的规范管理。善于总结借鉴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 2004年7月15日,22岁的机车司机陈某,在往井下运送材料时,由于综合队装运钢轨的矿车在弯道上停车不当,加上该路段坡度太大,造成陈某被钢轨卡死在机车中,失去了年轻的生命。此次事故,对潘贵柱震动极大。他下令全公司停产三天,进行安全整顿,要求对井下、地面所有的作业场所进行拉网式清理,消除安全隐患。在随后召开的三级干部大会上,潘贵柱对“7.15”事故进行了通报并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教训。会上,他眼含泪水说:“这是一起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一个年轻而鲜活的生命瞬间逝去,这对其父母、其家庭的打击是惨痛的。在每一起安全事故中,有哪起事故后面没有一个让人泣血心酸的故事?有哪一个死亡者身后没有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我们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了。要铁下心肠,用铁的手腕抓好安全生产,我们宁愿被员工骂红脸,也不愿看到家属哭肿眼”。 “先安全后生产”,是他一贯的指导思想。2006年12月,一采煤队采煤工作面瓦斯超限,情况汇报到潘贵柱那里后,他一面找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情况,一面深入到井下生产现场。在准确掌握情况后,立即决定停产整治,等到瓦斯治理合格后再生产。但由于该队半年多来产量上不去,任务完不成,工人收入比较低,大家心里都憋着一口气。好不容易遇到一块比较好的工作面,都想大干一场抢产量,不想停下来。为此,队干部三翻五次找到潘总说情,想边生产边整改。面对情绪激动的基层队干,潘贵柱耐心地说:“停下来会影响到队上和公司的产量,也会影响到员工的收入。但是,如若不停,就会危及到员工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矿井的生死存亡,孰轻孰重?停下来,工人不理解,但最多被他们骂几句嘛。只要安全,这些都值得,时间长了相信他们会理解。”一席话,犹如一壶清凉的老荫茶,浇灌了员工的心田,平息了队干的浮躁,敲响了全公司居安思危的警钟。也留住了红卫人对生命的尊重和感动。做通工作后,该队停产近半个月,硬是等到瓦斯治理合格后才恢复生产。 辛勤耕耘就会带来丰硕的收益,真心的付出就会得到诚实的回报。2006年,红卫煤业公司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原煤生产提前完成30万吨计划,杜绝了重伤以上事故,百万吨死亡率为零,被集团公司党政领导喻为“芙蓉矿区的一方净土”。目前红卫煤业公司已实现安全生产790多天,正朝着更长的安全生产周期目标迈进。 情系矿工的当家人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对待农民工问题,是拷问一个民族良心的问题。曾几何时,农民工问题,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也成了煤炭企业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是耶非耶。由于历史的原因,所谓农民工,就是指户口在农村而本人到城镇或工矿打工、上班的人。“农民工”文化知识偏低,“打工挣钱,养家糊口”的雇用思想严重。但他们质朴、勤劳,有着超于常人的吃苦精神。步入市场经济后,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镇。传统意义上文化技术素质要求不高的煤矿,就成了农民工挣钱养家的首选,红卫煤业公司80%以上的员工都是从附近农村来的。 通讯员在采访的过程中得知,发生在农民工李朝清身上的故事,令潘贵柱难以忘怀。 工人李朝清,1987年从兴文县招工到原芙蓉矿务局巡场煤矿采煤队工作。他为人忠厚,踏实肯干,刻苦学习技术,不到两年,就成了矿上的骨干。一天,李朝清因肝区疼痛倒在了工作面。矿领导闻讯后,立即派小车送他到矿区职工总医院住院治疗。数月过后,李朝清肝炎病愈回矿。然而,残酷的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煤矿关闭破产,加之合同期满,他不得不怀着对矿山的眷念,另谋出路了。一年后,当在外地打工的李朝清得知红卫煤业公司用工制度改革,他又毅然辞工回到了红卫。公司领导问他为什么回来。“当年我病了,是矿领导派车送我去住的院”。李朝清的回答既简单,又出乎公司领导的意外。 李朝清让潘贵柱坚定了对农民工的看法:用工制度的改革,从一定意义上已经说明我们的企业离不开农民工。他经常在各种场合说:“凡是到红卫煤业公司工作的人,不管‘出身’如何,都是企业的员工,都是煤矿生产的主力军。”为了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红卫煤业公司规定为试用期满后签订了正式合同的农民工购买养老、工伤、医疗、失业和生育等五大保险,并实行住房公积金。但有的农民工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认识,不愿意购买保险,只想多拿几个钱回家。了解这一情况后,潘贵柱一方面要求各单位认真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严格按政策办事。另一方面他亲自到问题反映比较突出的采煤队,找工人谈心,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他给工人们算了一笔账:如果公司不为农民工买保险,表面上看对公司来说是赚到了,你们也用不着缴纳自己应交的那部份钱,但从长远来说却吃了大亏,没有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作为公司总经理,为农民工买保险这笔钱不能省,我们不能昧良心,公司更不会亏待你们。浅显的道理,真诚而朴实的话语解开了员工们的心结。他们愉快的接受了潘总的意见,按月扣缴保险,从而使全公司五大保险的覆盖率达到100%。 潘贵柱是农民的儿子,因此他对农民工有着深厚的感情,总是象对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关心和帮助他们。他经常爱说一句话:我们所有的干部和职工只要往上查两代,有谁敢说不是农民出生?我们的祖辈都是农民。潘贵柱的认知,使逝去的对话变得亲切,将红卫人的记忆打造得执著和谐。朴实的感情使潘贵柱对农民工多了一份真心,多了一些关注,多了一些尊重…… 在工作上,他坚持按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不折不扣,把政策用到位。在农民工购买五大保险上如此,在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政策上也是如此,在实行住房公积金、恢复班中餐、调整各项津补贴等方面更是如此;在政治上,他注重关心农民工的成长,不仅在入党、提干、评先上农民工与其它员工一视同仁,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向农民工实行倾斜。在基层30名队干中,有6名都是农民工(其中两名是采煤队的党支部书记)。在生活上,他总是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农民工家中的房屋被烧毁,他亲自安排人员前往慰问看望,农民工的亲属发生重大疾病,他总是带头捐款,为农民工家庭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一片真情。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潘贵柱的影响下,公司树立了“以人为本为农民工立位,提升素质为农民工立身,公平待遇为农民工立人”的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理念。通过这种理念,逐渐实现了这一群体在政治上有地位,企业内受尊重、权益上有保障、生活上有人关心。 志存高远的领头雁 “做大做强,创造企业辉煌。只有把企业做大做强,才能应对市场,才有本钱参与市场竞争。”这既是川煤集团芙蓉公司的发展思路,也是“野心家”潘贵柱发展思变的眼光所注目的。 古人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我为他歌功颂德的时候,也听到了一点“杂音”。在2006年度公司班子民主生活会上,一名副总经理向他提了一条意见:潘总对人,对工作要求严格,知无不言,值得肯定。但希望在批评人的时候注意一下场合,顾及一下部下的切身感受,我们都是有头有面的人,整“凶”了,我们不好做人。他听后真诚地说:“感谢你给我提出批评意见,因为你没把我当成外人,今后我一定改正。我是一个直来直去的人,只管自己‘竹筒倒豆子’,没有顾及到他人的感受。这也是一种自私的表现。”诚恳的态度、融洽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参加民主生活会的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杨俊林深有感触地说:“芙蓉集团公司,像红卫煤业公司领导班子这样敢于面对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敞开心扉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班子不多”,“敢于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依靠自身的能力解决自身的问题”——这是集团公司党委在“四好”班子建设活动中对红卫煤业公司领导班子的评价。 在企业今后的发展上,潘贵柱向通讯员具体阐述了公司改革图强,谋求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是在成功应用分段密集采煤法、俯伪倾斜掩护支柱采煤法和高负压强力抽石门快速揭煤法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改善作业环境,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加快机械化发展,有序进行系统改造,合理布置巷道,调整采掘部署,把现有的四个采煤工作面设计成“一机一炮”两个采煤作业面,实现减人增效。三是深化安全文化建设,继续抓好规范管理,加大治灾的科技含量,积极推广采空区矸石充填、锚网支护、采面毫秒爆破等新工艺、新技术,减少井下开采对地表的破坏和影响,建绿色环保煤矿…… 离开了红卫煤业公司,告别了工作繁忙的矿哥潘总经理,通讯员在一路的颠簸中琢磨,经理也好,劳模也罢,只要不忘领导和员工的希望与嘱托,只要心中装着矿山的发展,潘总,你就忙吧,希望你忙得更充实,忙得更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