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停学三次,小学读了11年

银桥杯:22岁矿工妻子重回课堂读初一

曾经因贫困11年才读完小学,如今已是矿工妻子的她被矿山浓厚的学习氛围所感染,求知的激情被再次点燃,她毅然抛下2岁的幼子,走进矿区学校的初一课堂—

煤炭资讯网 2007-10-22 12:45:32摄影天地
银桥杯:22岁矿工妻子重回课堂读初一


“有位矿工的老婆到逢春学校读书去了!” 近日,一个让人们颇感意外的消息在重庆逢春煤矿员工的家属中迅速传开。该矿抽放队农民工唐国强的妻子钱启蓉,到矿区学校报名读上了初中一年级,这件新鲜事一时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

停学三次,小学读了11年

“以前家里穷,父母偏心,把我的学习耽误了!”面对笔者的询问,钱启蓉显得有些伤感。

“我的老家在贵州桐梓县的大山中,家里有父母和一个比我大2岁的哥哥。父母没文化,每天只知道种地,家里的那几亩山坡地只能种一些玉米、小麦,所以收成很少,又没有其它经济来源。我七岁不到就和哥哥一起去上学读书,可是家里交不起学费,自己成绩又不很好,父母就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哥哥身上,经济稍宽裕的时候让我读书,没钱的时候就让我停学。就这样来回的折腾,小学六年的课程,我停了三回学,读了11年。”

“为读书,我经常和父母闹,自己躲在被窝里也不知哭过多少回。”钱启蓉说。看着别家的孩子都高高兴兴的去读书,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她家离学校不远,很多时候,她借打猪草的机会悄悄跑到学校去,躲在教室外偷听同学们上课。尽管经常遭父母打,但她一直没有放弃读书学习的梦想。

在矿山触动读书梦

2002年,已经17岁、临近小学毕业的钱启蓉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的唐国强。后来他们结了婚,并很快有了第一个儿子。

“结婚后就再没想读书的事,没想到后来丈夫到煤矿工作,因为文化少,学不好技术吃了不少亏,我又想读书了。”钱启蓉说。

2006年8月,唐国强招工来到了逢春煤矿,在抽放队当了一名打钻工,钱启蓉也随丈夫来到了矿山。丈夫文化少,在学习打钻技术时掌握不好要领,工友们经常欺负他,让他去干又累又苦的力气活,为此丈夫半年时间受过两次伤,还经常因技能学习不达标而被处罚。丈夫是一个好强的人,为了尽快掌握业务技能,他参加了矿上的员工夜校,队里组织的业务培训更是每次都没有落下。丈夫一有空就看书,还经常把作业带回家做,这让没有好好读到书的钱启蓉看了心里直痒痒。

“我也要读书!”今年初,钱启蓉向丈夫提出了再回学校重新读书的想法。“怎么可能?你二十几岁,娃儿都有了,还读啥书哟?”妻子的想法让丈夫不可理解。

“我给他说,我们两个文化都少,现在你的工作上的事我帮不上忙,以后咱们孩子同样没有辅导。一家人没有一个文化好点的不行啦!”

“我铁了心要去读书,父母也支持我,丈夫不同意,我就跟他打冷战。”熬不过妻子的软磨硬泡,唐国强最终还是同意了。

最大愿望能读完高中

“今年3月我回到以前读书的小学,复习了半年6年级的课程。9月我到矿区逢春学校报名读初一。校长听我讲了情况后,不但同意我报名,还和其他同学一样减免了学费。”

据班主任黎老师讲:当初校长给她说班里来了个大学生,她还不相信。后来报名的时候,还真发现有一个“大学生”。她担心新来的“大学生”会影响班里的学习,后来发现这个学生不但学习挺认真,而且对班里的事也很关心,和同学们相处得也很好,在班级的管理上还帮了她不少忙。她参加了竞选班长。因为大家不了解她,没成功,后来选上了学习委员。她经常到老师办公室请教没有弄懂的问题,询问作业做对没有。老师们都很喜欢她,知道她基础差,经常给她“开小灶”,帮她补习功课。

“我非常感谢丈夫能支持我读书,所以我每天除了上课,还要照顾丈夫,买菜、做饭、洗衣服。早上很早就要到市场去买菜,上学回到丈夫宿舍,就做好饭,等丈夫下班。”

“到了周末,我还要步行30多里的山路回老家看儿子。虽然很累,但我觉得过得充实、很快乐。”

“我最大的希望是自己至少能读完高中!”钱启蓉说:她非常珍惜这次读书的机会,平时只要有空闲,她就会拿出自己的课本,看书、做作业。她说自己基础差,只有平时多努力,把拉下的课程赶上来,跟上同学们的步伐。

矿工妻子钱启蓉重回学校读书的事在矿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人们赞赏、惊奇之余,更多的是为她的精神所感动。该矿一位姓罗的女士说:“她能走出这一步,非常不容易。不少农民工的妻子来到矿山后只知道每天打牌,像她这样爱学习的人的确很少见。”

钱启蓉的班主任黎秀英老师讲:“钱启蓉能勇敢的回到学校继续读书,精神可嘉。现在,大龄青年重回学校接受教育的情况很多,这是社会的进步。学校给他们提供读书的机会,也体现了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宗旨。”(张登泽 黄文英 图文) (2007、10、21)



张登泽图1:在课堂上专心听讲
张登泽图2:回到家认真做作业.
张登泽图3:钱启蓉和同学在上学路上


张登泽图4:数学老师在给钱启蓉讲解难题,




笔者评说:


近段时间,大龄青年重回学校继续义务教育的事屡屡见诸报端,有妈妈和女儿同读小学一年级的,也有20岁小伙返校读初中的。诸多事例证明,大龄青年重返学校,并不是个别行为,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我国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这些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大龄青年,有的是因为家庭贫困,没钱读书;有的是因为年少懵懂,误入歧途,凡此种种。走入社会以后,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大环境下,他们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明白了“没有知识就没有出路“的道理,于是“亡羊补牢”,鼓起勇气,重回课堂。这其中需要克服自身心理的障碍,克服来自家人和社会的压力,迈出这一步,实属不易。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象矿工妻子钱启蓉这样重回学校,继续没有完成的义务教育,即是争取“教育公平”的充分体现。因此笔者认为,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作为学校,应该给重回课堂的“大学生”们创造学习的机会。我国的义务教育在学生年龄的规定上只有下限,没有上限,所以学校不能以年龄大为由拒绝他们重新走回课堂,并且,要尽可能的从学习、情感和收费上给予他们关照,帮助他们完成心愿。其次是社会应该鼓励这种行为。大龄青年之所以重回学校,是他们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作为大龄青年的家人、朋友、甚至与之相识不相识的社会人,都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理解,不能鄙视和嘲讽。其三是在现阶段,各级政府和全社会,要采取措施不让一个孩子失学,确保所有应该完成义务教育的孩子都正常接受教育,不再为以后制造一些新的“大学生”。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大龄青年重回学校,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现阶段如何进行引导,怎样保证以后不再出现更多的“大学生”,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值得我们深思。


本网通讯员:张登泽 通讯员:黄文英 编 辑:徐悉


本网通讯员:张登泽 通讯员:黄文英 编 辑:徐悉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