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记江苏徐矿集团权台煤矿高级技师曹庆忠

银桥杯:蓝色弧光中的人生

煤炭资讯网 2007-10-20 8:37:54局矿快报
银桥杯:蓝色弧光中的人生

有人说“在权台矿只有曹庆忠不知道的人,没有不知道曹庆忠的人”。这话可能有点大,但也未必言过其实。确实,1978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近30个年头的曹庆忠在权台矿的名头还是很叫得响的。他耿直的个性为人所称赞,他精湛的技术令人叹为观止,他敬业的精神让同行心悦诚服,他为权台矿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也不是一般人可以企及的。

今年46岁的曹庆忠是该矿机电科综采车间一名普通的电焊工,是全矿职工公认的电气焊技术“大拿”。初入矿,仅有初中文化的他任劳任怨,刻苦钻研,硬是掌握了一手过硬的焊接技术,系统地学习了《焊接工艺学》、《金属工艺学》等专业书籍,获得了高级焊工证书。此后,他多次被集团公司评为技术能手,技能能手、六好职工和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三顾茅庐 拜师学艺


1978年12月,曹庆忠在权台矿参加工作。因为身体瘦弱,他没有被派下井工作,而是留在了机电科综采车间实习。刚开始参加工作,来自农村的他对闪闪发光的电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好奇心的促动下,实习期间,曹庆忠白天做好本职工作,向老师傅请教;晚上,他一个人来到偌大的车间,借着夜晚的宁静,认真思考,反复琢磨。不久,在车间师傅的悉心调教下,他很快就掌握了电焊的基本操作技能,还没有转正就已经能够独立工作。

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变长,阅历的增长,自己涉及的技术层面的东西越来越多。工作中的难题接踵而至,他越发觉得自己只是学到了一些皮毛而已。如何摆脱当前的技术困境,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成了摆在曹庆忠面前最大的难题。他想决不能墨守成规,局限眼光,而
应该放眼看出去,走到外面去,走出去学技术。曹庆忠走上了漫漫拜师学艺路。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83年,他代表权台矿参加徐州市技术大比武,最终他获得了第二名。但他却没有感到高兴,本来踌躇满腹的他只得了第二。“从我输掉比赛的那一刻起,我就认定他这位师傅了”曹庆忠说。他四处打听,几经周折,了解到这位“师傅”是睢宁县一家锅炉制造厂的退休职工,现正被一家化肥厂聘用。懵懂无知年轻的曹庆忠带着自己对知识、技术的向往,满腔热情地去寻访这位老师傅。一连两趟,他都遭到了拒绝。可他并没有打算放弃这位“师傅”,“即使死缠烂打也要认这个师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竟然结识了他这位“师傅”的一个老乡,希望又重新燃起。他四处托朋友,找到了一包两毛七分钱香烟的烟票,他怀揣着这份“重礼”第三次拜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曹庆忠这次终于打动了这位师傅,得到了师傅的认可。“这绝对不是两毛七分钱的事情,即使是在那个年代,两毛七分钱也不足以换来无价的技术”,曹庆忠现在的技术不弱于这位师傅,但至今谈起他这位师傅他还是满脸的崇敬。

此后,曹庆忠不但拜遍了周边的老师傅,他还两次跑到市建材机械厂现场观摩,先后四次来到马山部队拜师学艺,不仅学会了电机轴瓦的掛补技术,而且熟练掌握了氩弧焊等离子切割和有色金属的焊接工艺等多项技术,其技术水平在该矿首屈一指。


小改小革见成效


曹庆忠满脸自信地说“我自小就喜欢小改小革,特别是参加工作以后,遇到问题,就喜欢换换思维,革他一下”。目前为此,他的技术改革登记造册,得到推广使用的就有30余项,那些小的改革那就无法统计了。

工作中,曹庆忠遇到过很多棘手的难题,但他并不把这些难题当作拦路虎,而是像挚友一样认真体察研究,把克服困难当作一种乐趣,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在检修综合放顶煤支架时,他发现部分支架服役时间长,有些支架上的移动框架和伸缩梁损坏严重,无法修复,往往都是到厂家购买。但有一次他们去购买,厂方借口人手紧张,没有时间加工,他们第一次受到了冷遇,吃到了闭门羹。一向倔强的曹庆忠回到单位后思来想去,觉得自己有技术,有能力生产,为何还要花钱去买,让别人牵着鼻子走!他的设想得到了科领导的大力支持。起早摸黑几天后,侧护板的图纸拿出来了。接下来就是选材质加工的事情了。由于侧护板钢板硬度要求较高,他想到了含锰的废旧的溜槽。在车间连续十余天奋战后,终于加工成了4件移动框架和三件伸缩梁,经测试,各项技术参数均符合标准,为矿上节约资金4万余元。支架维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无论是风吹晒都必须在户外作业,但即使这样工作效率往往也不是很高。以前维修支架最难之处在于支架销轴的拆卸。正常情况下一班3-4才能拆装一个立柱,遇到锈蚀严重的,一个班还要加班加点才能够勉强完成检修任务。这样的工作效率往往使维修支架的技术人员皱眉头,劳动强度大,但往往还会延误重大生产准备工作。为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曹庆忠经过多次研究论证设计制造出了一台集拆装、高低压试验于一体的液压操作控制拆柱机。该机采用MG-150型泵箱作为动力源,用液压马达作为工作机构,机体采用30#工字钢焊接。原来人工拆装立柱,一天最多可修复2根,使用液压拆柱机后,一天可修复20余根,工作效率提高了10倍。


工程质量高于一切


认识曹庆忠的人都知道曹庆忠犟,有时候到了固执的地步。但正因为此,他才敢说出这样的话:“经过我手修复的支架,从来不会在修复处再出现问题”。话是这样说的,事实也是这样的。曹庆忠对于工程质量几乎到了苛求的地步。

07年6月中旬,职工们顶着烈日正在维修一批从95120工作面上井的110架西德支架和从兄弟矿井运来的76架ZFSB3000-15/24支架。由于矿井接续紧张,检修任务重,许多职工认为使用二氧化碳焊比较好,可以提高效率,保证矿井接续。但固执的曹庆忠非要“舍近取远”,实用手工焊接。一向聪明的曹庆忠这次怎么犯起愚病来了。其实这其间自有原因。熟悉电焊的人都知道二氧化碳焊虽然焊接速度快,效率高,治标不治本;手工焊接虽然进度缓慢,可手工焊接后的顶梁经过重新加固不易再出现相同的问题。效率固然重要,但是和井下的安全生产比起来,一切指标都须让路。经过班组的一番讨论,曹庆忠说服了大家,决定使用只有二氧化碳焊接效率1/20的手工焊接维修支架顶梁。


带徒弟要心有灵犀


在技术上曹庆忠有自己的一套,为人师表上18岁就带徒弟上的他也有自己的方法论:兴趣、吃苦、悟性,学习,一个也不能少。目前他一共带了4个徒弟,现在其中两个是技师,一个正在上技师学习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曹庆忠说,“如果对电焊没有兴趣,那就不要学电焊”。他要求徒弟培养和电焊的感情,爱上电焊这个行业。如果没有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那么在电焊上终究是不可能有大的进步的。

光有兴趣还是不行,曹庆忠认为学习自然要“苦”字当头。他经常给徒弟讲自己的故事。当年学徒时,白天师傅传技术,晚上自己一个人蹲在车间里反复的练习。夏天车间里热,加上电焊的高温,一般人身体很难承受。有一次电焊时,电焊管吱吱响,只是感到鼻子有点热,自己没太在意,又响起来的时候,自己随手一抹,才发觉自己流鼻血了。自己跑到水龙头前用冷水洗洗,就又蹲在那了。曹庆忠有一条规定,焊东西必须蹲着,不准坐在板凳上。每每看到徒弟坐在小板凳上焊接东西,徒弟都少不得严厉的指责。他认为电焊这工种,注定要有蹲的功夫,否则就没有资格学电焊。

曹庆忠不喜欢死板的学习,他说老师和徒弟之间就要形成一种默契,如果没有这份默契,师傅教不好,徒弟学不好。他教学时要求徒弟自己先动手去做,自己在旁边看,然后在关键时刻一语点醒梦中人,这样他们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才会记得更牢,理解的才会更深。

时代总是在进步,经验积累只能代表过去,所以要不断地找些新学问来学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因此,曹庆忠总是提醒徒弟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最后,当我们要求他用一句话总结一下自己的工作历程时,他思索了几秒说:“我一辈子只干了一个岗位,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电焊,因此一台电焊机、一根电焊条,一个电焊帽就是我的全部”。

本网通讯员:施飞 编 辑:晓岚


本网通讯员:施飞 编 辑:晓岚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