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煤炭工业劳模、黄陵矿业集团一号煤矿鲁军 |
|||||
银桥杯:技校毕业的劳动模范 |
|||||
煤炭资讯网 | 2007-10-12 9:44:49摄影天地 | ||||
勤 学 一九九六年,黄陵矿业集团公司委培职工子弟上学,很多子弟都选择了大专、中专,而鲁军考虑到家庭的困难,毅然选择了煤炭技工学校。老实憨厚的他,以所在考区57名考生中,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韩城煤矿技工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一号煤矿综采队,一直从事井下综采检修工作。当时有很多人劝他调到地面工作,他总是呵呵一笑:“我还年轻,先多学点东西,过几年再说。”他扎根井下,一干就是九年。跟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几乎全部脱离一线。但他却认为,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一点名堂来。虽然他在技校理论专业知识学得很好,但在井下能用到的却很少,他决定从头学起。一边在现场向老师傅请教,一边向技术员借各种设备的说明书,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很快,就成为检修班的技术骨干。由于他工作表现出色,业务技术精湛, ![]() 苦 干 在日常检修工作中,鲁军同志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遇到设备问题他总是干在前。哪里生产任务紧,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回采404工作面时,由于设备老化,机械问题特别多,鲁军同志始终干在前边,下班走在后边,对于别人检修过的设备,他总是要亲自检查一遍。那时,由于工作面运输机溜槽磨损严重,运输机经常飘链,有时刚升井,又要下井。有时上了检修班,又跟生产班,从没叫苦叫累。遇到大的设备故障,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饿了就让下一班的职工捎几个馍,带瓶水,直到设备故障完全排除,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升井。有时生产班设备出现故障,只要接到电话,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深更半夜,他都立即更衣下井,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一次,煤机前后行走部减速箱同时出现问题,按常规需要升井进行检修,可由于设备配件太大,加之巷道压力大,运输十分困难,如果升井,要影响最少三天的生产。鲁军决定在井下检修。他带领职工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把煤机检修好了,使综采一队提前两天恢复了生产,为区队完成当月的生产任务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鲁军在一号煤矿工作9年,每月下井在25个以上。有时工作忙,就天天下井。上技校时鲁军爱打篮球,参加工作以后,因为忙于工作,在篮球场上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凭着苦干、实干的精神,鲁军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2007年,被黄陵矿业集团公司评为“十佳班组长”。 真 钻 鲁军在日常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琢磨,特别是对屡次出现故障的设备部件,他仔细分析故障原因,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经过 ![]() 他经常与其他班组长交流经验,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不足,促进了班组安全管理上台阶。他带领全班开展了以“厉行节约、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大大降低了成本。在班组管理中,他始终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做到超前预防,有效控制。即使是正常运转的设备,他也每天检查一次,有效地控制了设备事故的发生。为了提高班组职工的技术素质,鲁军利用班前会开展“一日一题”,每天学习一个技术问题。采取“现场模拟故障”法等措施让职工学习检修技术,使班组职工逐步掌握检修技术。正如他所说:“三百六十天,每天进步一点点。”综采一队检修班在他的带领下,形成一股学技术、强素质、当第一、争标兵的学习风气,全班职工的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去年矿业集团公司举办的机电技术和煤机技术比武中,综采一队检修班有四名同志获 “技术标兵”称号,为综采一队的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几年来,综采一队原煤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平均月产由原来的6万吨提高到20多万吨,步入全国先进综采队行列。 鲁军同志就是这样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一个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煤矿职工树立了榜样。他就像一块乌金,在千米井下默默地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