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双方承受能力缘何如此之低? |
|||||
煤炭资讯网 | 2006-3-10 13:04:23betway手机官网 | ||||
煤电双方承受能力缘何如此之低? 06--3--10
煤电之争已延续了两个月的纷纷扰扰,吸引了众多人士的眼球。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各种观点,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回过头,从自身找找原因,看看电煤市场市场化第一年暴露出的问题,所反映的煤电沉疴究竟在哪?
据央行发布的2006年1月份企业商品价格报告显示:煤炭价格较同期上涨6.7%。煤价上涨已是必然,第二轮“煤电联动”方案”的启动只是时间问题,但时至通讯员发稿日,五大发电集团公司仍然鲜在合同上落笔之意。煤电僵局不破,两败俱伤势难避免。
煤电两家PK的结果,是不是一定要“你死我活”?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是只有“涨价”一条路?电力企业是不是只能靠压低煤炭产品价格、提高电力产品售价取得赢利呢?除此之外,有无他途?
实际上,练好企业“内功”或许可以为双方的承受能力挤出一定的空间,使得大家不至于“下不了台”。原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部部长黄毅诚在接受通讯员采访时说:“企业要赚钱,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挖掘内部潜力,减人增效,降低成本。内部管好,这才是最重要的。”用“涨价”的方法获取利润相对容易,但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对于资源型产品来说,对于靠资源型产品“吃饭”的企业来说是不足取的。建立坚强的抗风险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的惟一法宝。不管这次煤电纷争的结局如何,都暴露出煤电双方在应对市场经济浪潮中企业自身竞争力的脆弱性。因此,电企和煤企都应该在提高效率、回避风险、提高竞争力上做文章。
联合兼并应成为煤企发展方向?
煤炭属资源型产品。自1989年我国煤炭业突破10亿吨大关以来,已连续16年保持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煤炭工业缺乏竞争优势。设备落后,管理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对于市场的反应迟缓,产品结构单一。造成煤炭产业的升级之路困难重重,且有下滑的倾向,小煤矿的过度发展,正说明了这一点。
中科院院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煤矿应大力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受煤炭价格长期低落影响,国内许多大中型煤炭企业生产及安全投入不足,采掘失调,设备老化,装备水平低。近两年市场环境改善后,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为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煤矿须装备高产高效的综采设备,采用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综合采煤办法,推广新的采煤工艺,坚定不移地走减人增效的路。以煤炭行业盈利最高的神东煤田为例,在这里,年产量1千万吨的矿井只有100名工作人员。
如果政府的宏观调控不加以约束,将会出现更大量的投资涌向中小型煤矿,这将加剧产业度集中程度、环境污染等问题。
电企要改变“只大不强”的现状
在电煤价格放开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如何应对呢?当然还是要提高效率,努力实现整体效益、总体效益和最佳效益的统一、最大化和最优化。
上海电力的一位人士建言:“第一步要强制淘汰掉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下凝汽式火电机组,这类机组全国约有7000万千瓦,这类机组供电煤耗在
加强沟通 煤企电企要双赢
随着电煤价格的放开,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格的波动,煤电双方在短期内很难在合同条款上达成一致,双方都面临着一定的经营风险压力。这就对企业实施必要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根据国外经验,采用期货合同等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回避风险。
此外,煤电双方必须改善供需关系。煤炭供需双方的关系通常采用购销合同维系。当前煤企和电企签订3-5年期限合同是政府积极倡导和鼓励支持的做法,已受到双方的重视,正在推而广之。长期稳定的协议,将煤炭、电力、运输这些供需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牢牢捆在一起。面对一个有法律效力的稳定协议,煤炭企业就会加大安全投入,避免事故,控制超产,确保自己的长期利益,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矿难问题。电力用户会根据协议,尽力控制负荷幅度,提高系统利用效率,减低成本,节能降耗。双方现存的主要问题是,近年来受利益驱动和人员变化影响,企业短期行为严重,双方缺乏应有的诚信。因此,对于双方来说,要加强沟通和交流,互相理解和信任,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保证供应数量,协商确定价格。
来自联合国统计署的最新消息,该署正在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分类进行修改,初步确定将工业划分为电力煤气业、制造业、水业和矿业。由此看来,电力和煤炭作为密切相关的两项基础产业,在国家机构设置上会有一个逻辑自恰的决策。我们期待着煤电双方推杯换盏的合作“派对”。
来源:电力设备网 中国西部煤炭网 晓 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