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重点电煤订货失利 凸显各方对新政策的不适应

煤炭资讯网 2006-1-21 13:12:57betway手机官网
重点电煤订货失利 凸显各方对新政策的不适应

重点电煤订货失利 凸显各方对新政策的不适应


06--1--21

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已经结束,会议的中心任务应该是对2006年的重点电煤供需进行衔接,但由于煤电双方在重点电煤价格方面分歧严重,衔接会的重点电煤订货不得不以失利告终。分析原因,重点电煤订货失利应该归结于各方面对于本次会议出台的一些新政策的不适应。

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国家出台了一些新政策:第一,在保持电煤价格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取消电煤价格临时性干预措施,由煤电双方自主确定交易价格;第二,削减煤炭重点订货户头,提高煤炭重点订货门槛,年度实际发(接)煤量低于20万吨的,不纳入重点衔接;第三,坚持以煤炭生产企业、煤炭终端消费企业为衔接主体。除供需双方企业和铁路、交通部门在合同上盖章外,不需要其他任何部门、机构和单位在合同上签字盖章。此外,已经测算过的第二轮煤电价联动有可能流产的消息,也对本次会议的顺利进行产生了影响。

主管部门:调研不充分 开会显仓促 协调缺手段

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需衔接会的新政被确定之后,将考验国家主管部门如何定位其在本次重点煤炭产需衔接会上的角色、任务,以及如何发挥作用。衔接会的结果表明,主管部门的工作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会议的召开略显仓促。尽管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需衔会筹备的时间不短,但是从预期召开的时间被推迟,到抢在 20051231这一关键时间点召开,从会议通知下达,到会议召开的时间只有4天时间,对于全国性会议来说不免有仓促之嫌,其中不排除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需衔接会政府方面的协调问题。

二是对新政策出台前期的调研不充分。2005年煤、电、运三个方面供求关系相对缓解,一方面,增强了国家主管部门在重点煤炭产需衔接实施新政策的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得国家主管部门对推行新政策过于乐观,放松了对重点煤炭产需衔接实施新政策可能产生的问题的调研和评估。

三是低估了煤价与电价不同管理体制的冲突。虽然2002年国家就已经宣布电煤价格放开,但是由于考虑到电价将由国家控制和管理,几年来,国家主管部门一直对重点电煤价格进行干预或协调。2006年电煤价格完全市场化以后,电价将继续由国家定价。在这种背景下,将不同起跑线上的、密切相关的煤炭和电力企业完全推向市场,由企业自主协商确定电煤价格,不免有矛盾处理简单化、让企业为国家政策失调买单的嫌疑,必然导致煤炭和电力企业在电煤价格上的冲突。

四是对煤炭和电力双方的行业情绪估计不足。业内专家分析指出,这种情绪源于煤炭和电力双方在电煤供求关系中地位和角色换位后的不适应,源于煤炭和电力双方历史积淀下来的企业效益、职工利益等多方面的差异,这种情绪因为煤炭和电力双方对2006年煤炭市场走势的不同预期而产生对立,更因为2006年重点煤炭产需衔接会新政策的出台而激化,最终使得产需衔接会以失利告终。

五是对煤电双方分歧的梳理和协调缺乏有效手段和措施。由于对电煤价格市场化后煤炭和电力双方在2006年重点煤炭供需价格的矛盾估计不足,特别是在一系列新政策出台的刺激下,对双方行业情绪的不可调和性估计不足,主管部门在梳理和调节双方矛盾时缺乏有效手段和措施,衔接会前和衔接会期间组织的数次协调会都无果而终。

电力生产企业:电价政策不明朗 企业成本压力大 行业情绪强反弹

据透露,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需衔接会议召开以前,一些主要煤炭生产企业已经与重点电力企业就2006年重点电煤供需问题达成一致,其中包括上调重点电煤价格,但是由于对新政策中一些条款的不适,主要电力企业的情绪出现强烈反弹,最终放弃了在上调重点电煤价格问题上的让步。

第一,在衔接会上宣布电煤价格市场化后,电价政策并没有随之明朗。20055月,国家曾将每千瓦时电价调高了2.52分钱;当年10月,发展改革委又组织了第二轮煤电价格联动的测算工作,测算周期内电煤价格的涨幅已经进入了煤电价格联动政策规定的幅度,但第二次煤电价格联动却一直没有实施。

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需衔接会议召开期间,发展改革委的官员表示希望电价能保持平稳,使预期的第二次煤电价格联动失去方向,如此将使电力企业的盈利水平进一步恶化,也导致了电力企业对重点电煤价格继续上调的强烈抵制。

第二,电力企业控制成本的压力加大。电煤价格直接影响着电力的生产成本,连续两年来电煤价格的持续上扬,已经使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出现较大增加,盈利水平出现较大滑坡,面对即将继续上扬的电煤价格,如果不提高电价,更多的电力企业将面临亏损,必然导致电力生产企业的不适应。

有消息表明,由于电煤价格持续和较大幅度上扬,全国电力企业的亏损面积已经有所扩大,2005年大唐集团、中电投集团以及河南省建投所属的电厂开始出现亏损,其所属的4个电厂,总亏损额高达2亿元,其他两个发电集团亏损幅度甚至超过了河南省建投。

第三,对保持电煤价格总体稳定的不同解读。发展改革委在《关于做好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在政府监控条件下,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电煤价格。其总的原则是,在保持电煤价格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取消2004年底出台的电煤价格临时性干预措施,由煤电双方自主确定交易价格,同时,采取必要的配套措施予以保障。

由于已经宣布电煤价格放开,发展改革委就不可能量化2006年重点电煤价格的升降幅度,电煤价格总体稳定的概念就无法定性和定量,2006年重点电煤价格的调整和谈判就缺少了目标,电力企业认为每吨涨10元、涨5元,甚至不涨价才算总体稳定,这与多数煤炭生产企业希望的每吨涨15元、20元,甚至50元差距甚远。

第四,对取消主管部门审查、盖章权限的不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欧新黔在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需衔接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以煤炭生产企业、煤炭终端消费企业为衔接主体,严格控制中间环节进入重点衔接。除供需双方企业和铁路、交通部门在合同上盖章外,不需要其他任何部门、机构和单位在合同上签字盖章。

沿袭多年的审查盖章权限被废止,使得电厂主管部门在为电力生产企业的团结担忧,在为电厂与煤炭生产企业讨价还价时的能力担忧,也为经历了2004年、2005年在电煤供求中的主动权丢失之后,再一次面临地位下降感到不适。

第五,电力企业的行业情绪强烈反弹。在2004年和2005年重点电煤的订货过程中,由于煤电油运供求关系全面紧张,电力生产企业明显处于下风,几乎没有与煤炭生产企业进行讨价还价的余地,即使发展改革委限制了2005年重点电煤价格的涨升幅度,但最终电力企业仍然在当年重点电煤供求价格上全面失守,每提及此,电力企业无不感到不适。

时过境迁,电力企业认为,现在煤电运供求的紧张局面已经缓解,未来国内和国际动力煤市场形势看淡,况且国电直供系统的电煤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给其夺回主动权带来了希望,但是,新政策的出台,在某些方面打击了电力企业的希望,增加了电力企业的失落感,使得电力企业的行业情绪出现强烈反弹,直接表现在重点电煤价格上寸步不让。

煤炭生产和运输企业:电煤涨价预期高 拓展利润空间压力大

煤炭业资深分析人士李学刚分析说,煤炭生产企业对2006年重点煤炭产需衔接新政策的不适突出表现在:在电价有可能不再上调,电力企业消化新增电煤成本能力下降的背景下,在2004年和2005年重点电煤价格已经获得大幅度上调的基础上,继续要求重点电煤价格全面上调。

首先,对电煤价格市场化进程的期望过大。煤炭企业认为,既然主管部门已经决定重点电煤价格由煤电双方自主确定,并且有煤电价格联动政策的跟进,重点电煤价格就应该逐渐走向市场,就不应该再顾及电力企业的承受能力,不应该让煤炭生产企业为电力企业的利益买单

所以,面对终于走向市场的重点电煤价格,以及重点电煤价格与市场价格仍然存在的较大差距,煤炭生产企业要求继续提高重点电煤价格无可厚非,只是由于管理体制、相关政策跟进、电力企业的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和问题,才使得煤炭生产企业对电煤价格市场化进程期望显得过大。

当然,煤炭生产企业应该理解,煤炭价格市场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几十年形成的煤炭价格观念和消费观念,以及现有管理体制上的制约、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需要,都不可能使目前存在的多项电煤价格体系短期内实现并轨,何况个别地区电煤的各种价格之间的差距高达一二百元,要重点电煤价格在短期内与市场价格并轨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其次,煤炭生产企业希望行业情绪得到延续。由于2003年下半年以来煤电油运供求关系紧张,煤炭生产企业在较长时间处于相对弱势之后,终于掌握了重点电煤供求的主动权,煤炭价格得以持续拉升,企业效益和行业利益得到较快增长,尝到了涨价甜头、找到了感觉的煤炭生产企业的行业情绪也空前高涨,并希望借助2006年电煤价格市场化政策继续在重点电煤供求中保持强势地位。

在本次重点煤炭产需衔接会上,煤炭生产企业的行业情绪还因为原来基本谈妥的重点电煤价格不再被电力企业接受,而表现得更加激进。

再次,煤炭企业预期2006年煤炭市场良好。与电力企业对2006年煤炭市场的预期相反,多数煤炭生产企业预期2006年煤炭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状态,而且随着煤炭生产集中度的提高,煤炭生产企业有能力通过调整原煤产量来调控煤炭市场资源,保持煤炭供求关系和煤炭价格的相对稳定,因此不肯在2006年重点电煤价格的上调问题上做出妥协。

最后,一些煤炭发运企业已经没有了利益空间。2005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一些主要煤炭产地,特别是山西省,一方面煤炭的出矿价格不断上涨或者高位运行,另一方面下游市场的煤炭交易价格相对稳定甚至出现滑坡,之后煤炭市场出现了较长时间的价格倒挂现象,一些煤炭发运企业发运的煤炭即使按照市场煤价销售也出现了亏损现象,当年山西省内的煤炭发运企业效益大幅度下降。面对未来有可能继续上涨的煤炭出矿价格,如果2006年重点电煤价格不上调,这些煤炭发运企业几乎就没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需衔接会上重点电煤订货失利的背后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而体制问题、观念问题可能是其根本原因,煤电双方在重点电煤价格上的分歧,只是导致这一结果的表面原因。

来源:新华社

中国西部煤炭网 晓 舟



编 辑:远帆


编 辑:远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