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煤电谈判对峙中结束 解决方案蒙混过关 | |||||
煤炭资讯网 | 2006-1-15 19:12:47 煤矿新闻 | ||||
2006年煤电谈判对峙中结束 解决方案蒙混过关 2006-01-15 14:28更新 来源:经济观察报 本报通讯员 尹永铸 济南报道
在煤、电企业对峙了10天后,1月10日24时,于元旦开幕的“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议”在僵局中闭幕。
如人们所猜测的那样,发改委在适当的时机再次现身。在会议闭幕前夕,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口头给予了煤电双方2006年电煤衔接的最新协调意见。
发改委说,煤电双方要按照价格总体稳定的政策进行价格协商。可以考虑先签合同总量,之后再协商价格的方法。
煤炭的抱怨
1月11日下午,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以下简称中煤协)举行了本次煤炭会的新闻媒体答谢会,有关负责人对会议的总体情况、订货情况进行了说明。
据透露,截至11日12时,中煤协交易平台中国煤炭市场网共录入合同5107份,合同总量8.12亿吨,比上年减少1.92亿吨。其中,重点合同2523份,合同量5.63亿吨,比上年减少0.53亿吨;交易合同2584份,合同量2.49亿吨。这与会前国家主办部门的预计差距甚大——预计今年“全煤会”录入合同量将达11亿至12亿吨,重点合同近7亿吨。
在重点合同中,电力行业合同量比上年减少0.72亿吨,减幅17%;其中五大发电公司大唐、中电投、国电、华电、华能比上年减少0.55亿吨,减幅28.4%。尤值得关注的是,五大发电公司的合同全部“有量无价”,在煤炭企业看来,他们的姿态很决绝:拒绝与煤炭企业谈价。
中煤协副理事长武承厚在讲话中先是肯定了本次煤炭会是历年来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随后话锋一转,坦率地指出:“尽管煤电双方录入了合同,但市场化改革的重点电煤合同仍然没有确定价格。”
武承厚说,会议期间煤电双方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国家发改委天天组织开会商讨价格问题,让煤炭企业不要寄望涨价太高,然而,即使涨一点,电力企业也拒不接受。 中煤协秘书长王战军说,这已不再是价格问题,而是由于“市场煤”遭遇了“计划电”,企业双方处于市场和计划两种体制。“会上电力企业根本不谈价,”王战军说,“大同集团提出一个价,电力企业没反应,再提一个价还是没反应,后来就没法再提了。神华集团甚至说了‘全国找不到一个比我价格低的煤炭企业’,电力企业仍然没有反应,还是不签。”
迫于运力的压力,不少企业只得草签合同。1月10日,通讯员在信息数据录入中心看到了一片忙乱的景象,很多代表在赶制合同。双方签订的并非完整的买卖合同,多数只是“有量无价”。
“我们在这次会上还是签 了一点儿合同的,而且有价格,”河北一家煤炭企业的代表说,“但这个价格很令人感到无奈——这是参照去年的价格,而不是双方自主协商的。”这位人士称,他按照企业要求提出在去年的基础上涨价14%,但是电力企业坚决不同意。无奈之下,先按去年的合同签下来确保重点运力,价格待以后再协商。
一位来自河南的煤炭经销商表示,国家发改委在市场电煤价格出现“显著上涨”或“有可能显著上涨”的情况下,将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干预,这本无可厚非,但它的负面效应是,给了电力企业希望政府继续干预煤炭价格的期待。
一电力公司负责人告诉通讯员,他与煤炭公司签订了50万吨的“有量无价”的定货合同。“五大电力公司没有确定价格,我们最终还得参照它们的。”
发改委出面
对这一切早有预见的国家发改委,又一次充当了协调者的角色。1月10日下午,对煤电双方协调时,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双方按保持价格稳定的政策进行价格协商,不能因为价格问题而影响到电煤供应和发电。
据一位参加此次会议的煤炭企业代表介绍,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的协调意见是:铁路部门要优先保证量价完整的电煤合同;对于会议期间双方数量认可却最终在价格上没有达成一致的企业,双方认可后可以签订运力合同;在实际运作中,煤电双方仍要按照保持价格总体稳定的政策进行价格协商,不能因为价格问题影响电煤的正常供应和发电;此次煤炭会议结束后,国家发改委将对运行中存在困难的电厂(特别是华中地区电厂),予以重点协调。
这位人士称,发改委为了扭转局面,加快订货进度,提出可以考虑先签订合同总量,之后再协商价格的办法——先签量就等于控制了运力,去年秦皇岛会议的最后阶段就是靠类似的空合同基本完成了订货任务。
不过在采访中通讯员发现,煤电双方均不太看好发改委如此协调的效果:电力系统的普遍看法是煤炭供求形势趋缓,电煤价格应该稳中有降;但煤炭企业则认为放开后电煤价格应该向市场靠拢,涨价是理所当然的——双方对价格的看法显然有着云泥之判,发改委即使协调力度再大,也实难奏效。
“斗争”开始朝着有趣的方向发展。
一是,煤炭企业要“歇工”了。1月10日,山东省煤炭工业局一位人士透露,全国几个大煤矿集团正在酝酿春节期间井下放假休息,目前兖矿集团、淮南煤矿已经基本敲定。放假的理由是为矿工的安全着想。
二是,电力企业要从国外买煤。“5000大卡的煤运到天津港以后才405元/吨,甚至比国内的煤都便宜,”东北一电厂的负责人对通讯员说,“这尤其值得华能等诸多靠海电厂考虑。”
此刻,也许他们眼睛的余光都在偷偷瞄向发改委。问题的根本在于,在煤电之间,还有更漫长的改革之路需要走下去。 责编:中国西部煤炭网 徐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