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广东煤炭业究竟何去何从?

煤炭资讯网 2005-9-29 9:21:26    煤矿新闻
广东煤炭业究竟何去何从?
  广东煤炭业究竟何去何从?

m.freebtg.com  2005-9-29

    8月7日兴宁矿难后,广东省政府以铁的手腕对全省253对煤矿作出了停产整顿的决定。全面停产整顿引发相关产业的连锁反应旋即出现,至少数十万人失业或生活陷入困境,政府信用问题也因此而遭受严峻的考验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2005年8月7日,广东省兴宁县大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23个矿工最终遇难。之后,广东省政府以铁的手腕对全省253对煤矿作出了停产整顿的决定,广东煤炭业因此陷入瘫痪。 

    全面停产整顿引发相关产业的连锁反应旋即出现,至少数十万人失业或生活陷入困境,民资投资煤矿是否受法律保护的质疑也一度指向当地招商引资的政府,政府信用问题也因此而遭受严峻的考验。 

    广东煤炭业究竟何去何从?   

    民营资本投资 煤矿是否受保护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广东煤炭业普遍经营不善,面临破产。有资料显示,截至1998年底,广东省属煤炭企业负债总额达22.41亿元。在此情况下,广东省政府决定从1998年开始,用5年时间完成省属煤矿的关闭破产或转制工作,分流安置下岗职工3万人。这意味着,广东煤炭业走上了民营化之路。 

    据悉,广东省现有煤矿253对,其中韶关市111对、梅州市91对、清远市51对,几乎全部为民营煤矿。 

    2005年8月7日,广东省兴宁县大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广东省政府决定对全省煤矿进行停产整顿,至目前为止,广东省所有253对煤矿已经停产整顿。 

    至此,这些转制之后的煤矿多则生产了3年,有的还在投资阶段便被停产关闭。 

    “说实话,一开始我们也怕投资煤矿,投资大,风险也大,如果不是当地政府再三的招商引资,我们也不会做这个煤矿”,韶关花坪玉林煤矿业主林芝武说。 

    在投资煤矿的众多企业中,有的是搞了一辈子煤矿的工人。用他们的话说,由于煤矿工人的素质普遍较低,如果不继续搞煤矿,他们就没有出路了。 

    韶关仁化格顶寨煤矿原是曲仁矿务局下属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于2000年按照省里的相关文件进行改制,并由工人集资买下来。2001年着手改造,抽水都抽了4个多月,2003年起步,2005年刚走上正轨便遭遇了“封杀令”。 

    “4年来,为改造煤矿至少我们投入了4000多万元,刚订的一批价值数百万元的设备都还在路上”,仁化格顶寨煤矿一工人说。 

    通讯员在韶关犁市十线煤矿看到,井口正在安装的价值300多万元的设备还没有调试便陷入瘫痪。“这些设备都是按照国家文件精神,省里要求购买用于安全改造的设备”,矿主无奈地表示。 

    更不幸的是,来自湖南株洲的江忠梅等人,他们是经韶关市引资到仁化县投资办矿的,近200名株洲客商集资两亿元收购了27条矿井,还没开始生产就被关闭了。有一名姓刘的投资者,投入300万元收购了仁化县狮岭背董中煤矿,但在3天后就被炸封,以“每天损失100万元”而在韶关颇具“知名度”。 

    经调查,广东省现有煤矿253对,其中韶关市111对、梅州市91对、清远市51对。韶关市111对煤矿中,“三证一照”齐全的仅有2对;清远市51对煤矿均证照不全;梅州市91对煤矿中,“三证一照”齐全的只有29对。  

    在韶关等地实地调查时发现,各煤矿的矿井均用水泥和砖块封死,有的则被炸掉。 

    在政府“铁的手腕”处置下,一些矿主联名上书、上访,要求保障私营企业主的合法利益。 

    9月12日,广东省政府门前跪来自广东各地的上百名矿主,要求政府依法治矿,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国家的意思是停产整顿,最少还有一次整改的机会,而且我们早就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了整改,不断地购买了大量设备进行改造,加强安全管理,但韶关市对我们采取的是封闭措施,井口贴上封条根本不给整顿的机会”,一矿主百思不得其解。 

    现在,矿主更多提到的是,在招商引资活动中与他们签订煤矿开发协议的是当地政府,现在关闭煤矿的也是当地政府;发放证照的是政府机构,而在有效期内收回证照的还是政府机构,矿主们的合法利益该如何保证? 

    “2002年前韶关市有数百座煤矿,在广东省经贸委《关于认真做好乡镇煤矿生产矿井改、扩建及联合改造工作的通知》、省经贸委相关文件下达之后,各县区按照文件精神对全市煤矿进行大整顿,留下了证照齐全,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111家合法煤矿企业”,韶关的一些矿主在接受通讯员采访时说,“我们的证照历年都是各县区煤炭主管部门统一代办的,矿主出钱,怎么就不合法了呢?”。 

    而对于多数企业所没有拿到的“开采许可证”,矿主认为该证的不能下发责任不在矿主,原因出在三万吨改造工程是按省经贸委的文件进行的,但省国土厅却不认可,以致两个部门相互扯皮,导致证件不能下发。 

    “一刀切”的连锁负效应 

    根据广东省政府目前的决心来看,如不尽快拿出有效措施广东煤炭业将面临灭顶之灾。目前,韶关111家煤矿已全部实施停产。全市共发出了四批关闭煤矿公告和决定,共关闭煤矿81对。据可靠消息称,韶关剩下的30对煤矿将于下周悉数关闭,一家不留。 

    令人担忧的是,煤矿业的全面停产整顿将引起相关产业连锁反应,带来的“副作用”比其他行业都要来的快,并将最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都是兴宁矿难种下的苦果”,一矿主说。 

    据不完全统计,广东所有煤矿的关闭,至少导致数十万人失业或生活陷入困境。 

    目前,广东省每年的煤炭产量大约在1200万吨,其中韶关的年产量在600万吨左右。可以说,煤炭业是韶关市的经济支柱。从业人员在3万人左右,直接效益和相关税收达2.5亿元。 

    而兴宁每年产煤量在200万吨左右,煤炭业也是兴宁的经济支柱。据了解,兴宁每年的财政收入近1.5亿元,仅该市煤矿每年缴税就占20%左右。 

    兴宁的“8·7”矿难,波及到整个广东省的煤矿业。而随之陷入困顿的除了工业发电、建材业、矿山机械、造纸业、饮食业、运输业等,还有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及其靠煤吃饭的工人及家属。 

    仅韶关市的汽车运输业而言,围绕煤炭业进行的运输车辆就达6000多辆,煤矿一关闭它们就没有任何业务了。 

    广东地方铁路有限公司曲仁分公司 

    在韶关设有三个站,主要以煤炭运输为主,煤矿一关闭,其中的两个纯粹以煤炭运输为主的车站将面临倒闭,每年损失的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数百员工将面临分流。 

    据了解,兴宁“8·7”矿难以前,广东省市面上的煤价为400元/吨,但在全省宣布关闭整顿的几天之后,煤价就突破了600元/吨。 

    与此同时,作为用煤大户的发电厂,不可避免地摊上了这次煤炭业的大震荡影响。因为“一刀切”的关闭所有煤矿,意味着广东即将依靠外煤供输,这还意味着企业生产成本的大大增加。 

    在韶关,新建的仁化电厂、韶关发电厂等将面临着巨大的煤炭缺口;在兴宁,正在修建的港资电厂兴达电厂,资方香港东方集团及香港华润集团的相关代表也对煤矿关闭的资源缺乏感到忧虑。  

    调查发现,煤矿的最初投资至少在数百万至上亿元,有的矿主甚至是刚投资下去,还处于基建状态,没有进入开采时期就遭遇了关闭。而关闭带来的损失则无法弥补,因为政府将这些煤矿基本上都定性为“违法煤矿”。 

    有消息说,韶关市为了弥补关闭煤矿的损失,共拿出了500万元来进行赔偿,这显然是杯水车薪。 

    种种迹象表明,广东省此次关闭煤矿,短期内恢复生产的可能性已经极少,这无疑加重了所有矿主的忧虑。如果等到的结果是一关了之的话,那么,损失无疑是巨大的。 

    就投入来看,韶关的111对煤矿近年来的投入计约30亿元,再加上梅州、清远等地的煤矿,总计损失在60亿元以上。 

    按照韶关、梅州、清远三地每年产煤1200万吨计算,产生的直接效益为39.6亿元,税收约5亿元。可解决劳动力10万人,解决10万户以上的家庭的生活问题。  

    在韶关实地采访时发现,该市的111对煤矿,涉及十几个乡镇、数十个自然村、十几万农民的生产或生活出路问题。 

    通讯员还发现,煤矿周围的村庄,基本上都在山区,自然条件相当恶劣。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国有煤矿周围的村民农田灌溉用水主要来自煤矿抽出的地下水。国有煤矿改制之后,民营煤矿延续了这一责任,因此,一旦煤矿停止生产,这些煤矿周围的农田将面临着无水可用的境地,同时也将面临着晚稻减产或失收的残酷事实。 

    在韶关大岭村和西岸村采访时,两个村的村长何玉华和彭再良都向通讯员表示,两个村都是靠村附近的一个煤矿提供农田灌溉用水,村里的富余劳动力都在煤矿打零工供小孩上学,种蔬菜供给矿上等,每人每年可获利1000~2000元,如果失去这一经济来源,明年村里的小孩失学率可能就要达到30%。 

    韶关花坪矿区有一个市场,没有关闭矿井之前每天可以卖10头猪肉,关闭之后连两头猪肉都卖不完了。 

    在韶关四矿区和茶山矿区周围形成了两个集贸市场———新村市场和茶山市场。在广东省8月份宣布停产整顿之后,两个市场往日繁忙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取代的是空荡荡的一片寂静。 

    在四矿区,似遭遗弃的新村市场显得杂乱而无章,空旷的市场只有一位卖水果的小贩在百无聊赖地守着孤独的摊位。“以前每天可以卖90元左右,现在每天卖不到20元,连吃饭都成问题了”,这位来自湖南衡阳常宁的妇女告诉通讯员,“丈夫1987年来到这里打工,1997年在一次矿难中死亡,留下两个孩子,户口也迁到了这里,孩子都在上学,煤矿关闭后我的日子就难过了”。 

    据通讯员了解,在韶关煤矿打工的民工绝大多数来自湖南,最高峰时有10万人左右在韶关从事与煤炭行业相关的工作。 

    37岁的邓远清也来自湖南衡阳常宁,1984年年仅15岁的他便到韶关煤矿企业工作,现在一煤矿从事采掘安全工作,月薪在3000元以上,全家5口人都靠他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对于广东省“一刀切”地关闭所有煤矿,邓远清认为,“哪个矿没有改好你关哪个,应制定科学的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关才是正确的方法。如果矿被关闭了,自己将不知道去做什么好,也做不了别的工作”。像他这种一生都投身煤矿工作的工人,在广东数以万计。 

    煤炭业有没有明天 

    频发的煤矿矿难的确值得决策者去重视和反思。但广东省在兴宁大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之后,采取了对全省253对煤矿进行关闭处理的做法也一度引起了多方的争议。 

    广东省安监局负责人表示,考虑到广东省煤矿规模小、质量低,煤炭产出占广东省GDP比例小,且大部分煤矿证照不齐全、开采技术落后,安全生产条件差,本着对群众生命财产负责的精神,广东省决定逐步依法关闭煤矿。已经有人将广东省称之为第一个抛弃煤炭产业的省份。 

    在官方看来,广东省的煤矿关闭之后,多花上40~50个亿往外省买煤就可以了,对广东的经济损失不大。

    而事实上,最大的损失是在相关产业链上。与此同时,还将广东的煤炭生产安全问题也转嫁到了供煤省份去了。 

    也有人提出了关闭煤矿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珍贵资源的论断。这可以说是一个理由,但这一理由只能说是外行人说的外行话。 

    一位从事煤炭工作多年的工人这样表示,“煤炭开采有它的特殊性,就以韶关曲仁煤矿煤田来说,历史已探明负600米水平以上的浅部储量为1亿多万吨,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累计已开采4000多万吨,现有探明储量保守估计为7000万~8000万吨,如果把曲仁煤田111对煤矿全部炸封,不进行闭矿备案测量,整个煤山巷道错综复杂,煤田内无数个小水库将星罗棋布,子孙后代要开采剩余储量煤炭,将要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在某种程度上说,这将变成永远无法开采的资源”。 

    从这一角度来看,一关了之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 

    业内人士认为,煤炭行业有其特殊性,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它是一个存在瓦斯灾害、水害、顶板、粉尘等多个自然灾害的高危行业。 

    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百万吨煤的平均死亡率是2.9人,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而广东的死亡率又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究其原因,其与广东的煤田结构、开采历史、自然条件有着关联。有分析归纳为下述几点:第一、主要产煤省的死亡率普遍低于低产量省份;第二、开采历史越久,开采难度就越大,死亡率就越高;第三、地质构造变化越大、越复杂的地区死亡率就越高;第四,南方水害,北方多瓦斯灾害。 

    广东兴宁“8·7“矿难的典型性在于集中体现了近年中国矿难频发的规律性问题,大多数矿难事件基本上都存在“三违”的现象。 

    这其实也在告诉我们,只要坚决杜绝“三违”现象,矿难也不是一个不可以解决的难题,至少是通过种种努力可以改变、降低矿难的发生,达到正常水平。作为负责任的政府应该有着对行业负责的态度,而不是一关了之,放弃了责任与义务。 

    如此的政策设计,图的就是管理上方便。 

    但从这一政策设计的另一面,是政府鼓励民营资本投资煤矿之后,又强行关闭的政府信用的丧失,是政策连续性、严肃性的丧失,是数十万相关从业人员的生活出路无着,是资源的严重浪费,是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企等负效应的存在。 

    通讯员在韶关实地考察时发现,一些煤矿企业都在数百万、上千万的投资改造,加强安全建设。一矿主曾这样告诉通讯员,如果自己的安全搞不好,企业将赚不了钱,因为一旦出现群死群伤的事故,以现在的每死亡1人至少赔偿20万元的标准,想不破产都难。企业是最怕出事故的。 

    针对广东煤矿的一些实际情况,韶关浈江区人大代表、花坪煤矿业主林志武曾给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写了一封信,信的核心意思就是:请求政府按国家规定给予一次整改机会,如通不过整改,再关不迟。 

    显然,作为煤炭管理的问责部门,不能消极处理,只图自己安稳而不顾大局。有专业人士表示,积极的政府应该与中央高层精神保持高度一致,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的要求,一是要大力推进联合改造,减少矿点数量,扩大单井规模,优化布局,鼓励中小矿联营、兼并、控股,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二是给予整改机会,但整改不达标的坚决关闭;三是加大法人对事故的处理成本,提高安全设施的投入。 

    那么,政府该做的应是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煤炭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从根本上改变煤炭行业的安全状况,而不是因噎废食,放弃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西部煤炭网   编辑:兰天


     编 辑:远帆
Baidu


     编 辑:远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