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下半年我国煤价可能将适度小幅下滑 |
|||||
煤炭资讯网 | 2005-7-7 9:45:37betway手机官网 | ||||
下半年我国煤价可能将适度小幅下滑 m.freebtg.com05-07-07 今年以来,我国煤炭市场在和去年同比煤价较大幅度上扬的情况下,环比价格出现了有涨有跌的可喜局面。煤炭供应形势也由去年的极度紧张到供求基本平衡,并出现一定范围的库存积压现象。笔者从种种迹象分析表明,今年下半年在煤炭销售保持高价位运行的情况下,我国总体煤炭价格将可能出现较大范围的小幅适度下滑的情况。主要原因如下:
供应形势缓解,市场需求转淡,局部地区煤炭市场出现了大量库存积压的现象。今年以来,我国的主要煤炭中转集散地出现了煤炭库存积压,场地煤满为患的情况。3月份由于我国主要煤炭集散地秦皇岛港煤炭爆满,库存积压严重,影响了进港煤炭的装卸,为此,国家发改委就召集铁道部、交通部等有关部门三次召开秦皇岛疏港压库会议,以缓解煤炭压港的严峻局面。不过,今年虽然国家采取了有效措施,但主要煤炭集散地的煤炭产品库存积压依然比较严峻,我国最大的煤炭中转集散地秦皇岛港一直处于高港存的状态,6月28日秦皇岛港务集团共存煤炭高达375.4万吨,其中:内贸煤炭港存324.2万吨,外贸煤炭港存51.2万吨。5月份,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我国煤炭资源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煤炭新增资源当月完成15226万吨,同比增加12.4%,前5个月累计完成68740万吨,同比增加9.4%。其中,煤炭生产量5月份完成14989万吨,环比增产602万吨,同比增产1558万吨,增加11.6%;今年1-5月累计生产煤炭67786万吨,同比增加8.9%。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统计,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达到9.4亿吨,同比增产8292万吨、增长9.7%。虽然我国今年以来的煤炭产量总体增幅不是太大,但由于宏观调控,高能耗企业的发展速度受到了有效控制,煤炭消耗量降低,出现了我国局部地区较大范围的库存积压现象。5月27日,国电直供系统的电煤库存已经接近170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近900万吨;5月末,秦皇岛港的煤炭库存比去年同期增加100多万吨,日照港、青岛港、连云港的煤炭库存分别达到200万吨、70万吨和80万吨以上。目前,由于终端煤炭用户和集散地区的煤炭库存较高,虽然夏季电力和煤炭供求的高峰期已经到来,但是煤炭市场依然平静,减轻了夏季煤炭消费高峰到来煤炭市场的压力。由于库存较多,加之日均煤炭消耗低速增长,电力企业为“迎峰渡夏”增加电煤储备的工作压力大大减轻,使电力需求高峰到来以后煤炭供求依然平稳;煤炭库存的增加,将延缓夏季煤炭供求高峰到来的时间。即使夏季供电高峰期间,国电直供系统的电煤消耗每天比现在增加30万吨,与去年库存水平相比,国电直供系统只要保持正常采购,现有库存就能保证近30天电力生产增加的煤炭消费,“迎峰渡夏”的初期有机会通过消耗煤炭库存来减少市场采购数量,所以,会延缓夏季煤炭供求高峰到来的时间。煤炭库存较高,将降低电力企业夏季用煤高峰期的煤炭采购,平缓煤炭需求快速膨胀对煤炭市场的影响,同时,秦皇岛、天津、青岛、日照、连云港等多数煤炭中转港口的煤炭库存高于去年水平,可以尽快形成供应能力,迅速满足沿海地区夏季煤炭消费的增长,缓和煤炭运输问题、安全生产问题等因素带来的供求矛盾,降低夏季煤炭供求的紧张程度。
急剧膨胀的煤炭需求开始缓解。今年以来,由于宏观调控,我国的煤炭供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煤炭供应的紧张形势从全局上得到了有效缓解,去年那种供不应求、饥不择食的局面已经基本消失,买方市场的特点已经在不少地区显现。从全国煤炭市场来说,和去年相比煤炭市场在保持高价位运行的情况下,总体上是供求趋于平衡,并呈现一定范围的供过于求、库存积压现象,市场需求由饥不择食到交易相对平淡,煤炭市场异常火爆的交易情景已经从根本上消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日前出台一份报告,对2005年煤炭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分析认为,我国四大过热行业受控煤炭需求需求放缓。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四大行业是煤炭的主要用户,年消耗煤炭占煤炭总消耗量的80%左右,这四大行业的需求变动决定着煤炭市场的基本走向。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到位,电力、钢铁和建材行业超常增长势头得到了遏制,煤炭需求增长趋缓。发电用煤需求紧张局面缓解。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05年电力供需形势分析报告》,按照2005年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GDP增长8%,全国电力消费增速大体在12%左右,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24220亿度,总的发电能力与电力需求基本平衡,但受区域、时段用电不均衡影响,全国电力供应还将有一定的缺口,但比去年将明显降低。从各方面提供的信息分析,2005年电煤订货数量大于实际需求,随着电煤合同兑现率的提高,电煤供需紧张局面趋缓。今年国家开始清理违规项目,控制近期新开工的电站规模,从2006年开始,全国发电用煤增长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钢铁行业用煤需求放缓。从总体上讲,我国钢铁产能已经远远大于市场需求,发展速度开始放缓。主要表现:一是钢铁投资增幅下降。2004年,钢铁行业实现投资1781亿元,同比增长26.9%。二是国内钢铁市场需求显著回落。考虑全社会库存下降因素,2004年钢铁实际消费增长率为13%左右,比2003年的25.8%下降了12.8个百分点。根据钢铁协会预测,2005年全社会钢铁消费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国内市场钢铁消费总体上已经由前几年的高速增长转变为平稳的较快增长。三是按GDP增长8%预测,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的情况下,国内市场钢铁消费量将增长10.1%。受品种、结构影响,可能出现部分钢铁品种生产过剩的情况。四是今年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超过70%,对一些能耗高的小钢铁厂冲击较大,其中一部分钢铁厂会因成本过高、亏损增加而被迫关闭,加速了钢铁行业结构调整,高耗能的小钢铁厂数量减少,煤炭消耗强度降低。五是国家调整增加购房贷款利率,将有效地抑制房地产盲目发展,带来钢材消耗下降,最终会减少钢铁生产,降低煤炭需求。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采取更直接有利措施,应对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上涨问题;采取控制钢铁产品出口,取消对钢坯、钢锭出口退税措施;加强铁矿石进口协调和管理,整顿和规范铁矿石经营秩序;严格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特别控制房地产和城市建设规模。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将有效地抑制钢铁等生产资料过旺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水泥行业用煤需求趋于稳定。2004年全国水泥供给大于需求,发展速度趋缓,预计2005年全国水泥市场总体趋于稳定,产量将在10亿吨左右。此外,水泥市场竞争激烈,去年末出厂价格比年初平均下降逾13元/吨。据中国建材协会统计,2004年全国有1900多家水泥生产企业停产或产量下降,占全部(5700多家)水泥生产企业的1/3。再者,国家加快建材行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装备水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降低能耗,进而使煤炭消耗强度下降,对煤炭的需求增长放缓。焦炭行业用煤需求大幅下降。目前,我国焦炭产能已经过剩,根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05年全国焦炭产量将达2.8亿吨,按照目前消耗水平计算,这些焦炭足够生产4.3亿吨钢。国家对焦炭出口实行配额制度,出口受到限制。为减轻环境压力,一些地区开始有计划地关闭小焦化厂,2004年山西省关闭了553个焦化企业,取缔土焦4000多坑次,削减焦炭产量4000万吨。焦炭产量大幅度减少,必然带来炼焦精煤需求的下降。
下游产业利润下降,支付能力降低。由于近两年的煤价不断上涨,造成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加上冶金、建材、煤化工行业的产能过剩,造成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利润不断下滑,建材、焦炭、冶金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下滑,甚至亏损严重的情况。这样,煤炭下游企业盈利能力的降低,无疑会影响到煤炭行业的发展,导致煤炭行业的利润被挤压,煤炭价格下滑。一是煤炭下游行业经营亏损导致部分企业停产,煤炭需求下降,煤炭市场相对萎缩,煤炭行业为了占有相对萎缩的煤炭市场,势必展开竞争,煤价就有可能出现下滑的情况;二是煤炭下游行业盈利能力下降,企业的成本压力增大,支付能力降低,势必造成下游行业的讨价还价,从而挤压煤炭行业的利润空间,推动着煤价下滑;三是目前比较稳定的煤炭库存积压,为煤炭市场的竞争加剧奠定了基础,削弱了煤炭企业在市场上讨价还价、保持高价位运行的能力。
煤炭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增大了国内煤炭市场的竞争压力。从煤炭进出口数量来看,今年5月份,我国煤炭进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本月进口237万吨,比上月多进口39万吨,同比增长99.2%,1~5月累计进口煤炭974万吨,同比增长59.2%;出口本月完成378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继续呈现萎缩走势,下降了49.8%,1~5月累计出口3026万吨,同比下降13.1%。值得关注的是,5月份煤炭进口达到了2004年以来各月煤炭进口量的最高水平,而同时煤炭出口则是缩减到了2004年以来月出口量的新低,说明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结构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和去年同期相比进出口相抵后,今年1-5月份我国煤炭市场增加煤炭供应近1000万吨,无疑增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强度。从煤炭进出口地区来说,我国的煤炭出口在北方,煤炭进口主要在南方沿海省区。据统计,今年1-5月江苏口岸累计进口煤炭92.8万吨,价值9006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2倍和1.7倍;广东煤炭进口数量大幅度增加,1-5月经广东口岸进口煤360.5万吨,价值1.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4.7%和1.2倍,其中99.99%是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据福州海关透露,今年以来福建省煤进口呈现增长的态势,1-5月共进口103.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1.98%。浙江省煤炭进口持续增长,1-5月全省进口煤炭82.6万吨、价值407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12倍和18.73倍;去年浙江省煤炭进口134.9万吨,增长3.66倍,超过浙江省历史上煤炭进口总和。南方经济发达的煤炭高价地区煤炭进口量的增加,对于缓解我国煤炭供求的紧张局势,平抑日益上涨的煤炭价格,降低我国煤炭产品国内市场的平均销售价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水电作用加大,夏季电煤高峰得到有效控制。进入四月份,由于全国特别是南方地区降雨较多,各大电厂水库来水增加,水电增加使得南方不少地区的用电紧张局面有所缓解,福建该月没有拉闸限电,湖南、四川、重庆拉限次数大幅度减少,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拉限电量有所下降。甚至由于水电发电的大幅度增加,有的省区出现了水电销售不畅,部分发电机组竟因需求不足停机甚至弃水的情况。如今年湖南水力发电进入旺季以来,采取大降电价的办法刺激用电。今年湖南水力发电因为入春后来水异常充沛,一方面是水力发电因为下游滞销选择停机、弃水,一方面却是湖南一些工业企业面对经过逐年上涨之后的电价不敢用电。因此,湖南省为了盘活、用好宝贵的水电资源,临时改变电价以增加丰水期用电,减少水电弃水,促进工业和水电及电网的经济运行,省物价部门近期出台暂定维持1个月的大工业用电临时电价,把目录电价大降了0.06元/千瓦时。南方水电充足,夏季用电高峰时期也是水电上网高峰时期,水电产能的大幅度增加,对火电的依赖作用削弱,电力用煤会有所缓解,减少了发电用煤的数量。
供方多求方少,买方市场特点明显。从煤炭生产厂家的销售现场来看,由于去年是我国煤炭供应全面紧张的一年,煤炭生产厂家千方百计增加产量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煤炭需求厂家的采购人员蜂拥而至,千方百计派出领导、干部、职工轮番到煤矿催煤,以解燃煤之急;今年则不同了,不仅很少有厂家到煤矿催煤的了,而且有些厂家煤满为患,以种种借口要求缓发和少发煤炭;面对这种情况,煤炭生产厂家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加大煤炭推销力度,以销售煤炭产品。从宣传媒体的供求信息来看,以网站为例,据笔者统计,去年主要是煤炭求购信息,求购信息占信息总量的80%左右;今年则相反,煤炭供应信息占信息总量的80%以上,求购信息则不足20%。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煤炭市场供应形势的逆转。
国际煤炭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煤炭价格下浮。去年以来,国际煤炭贸易量明显增加。2004年,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越南等国煤炭产量和国际贸易量大幅度增加。据印尼采煤协会提供的信息,2004年印尼产煤1.27亿吨,出口9100万吨,2005年可能产煤1.4亿吨,出口1.04亿吨。专家预测2005年国际煤炭交易资源约7.9亿吨,需求在7亿~8亿吨左右。国际煤炭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另外,国际煤炭交易价格冲高后回落。今年以来,全球煤炭需求继续平稳,但增速下降,5月份发电用煤的价格由去年7月的每吨67美元南非离岸价跌至每吨49美元。焦炭价格中国离岸价从去年中的每吨440美元跌破每吨200美元。只有焦煤价格同比上涨近一倍,达每吨125美元。VDKi估计,由于世界最大的焦煤生产国澳大利亚与加拿大及全球最大的焦炭生产国中国均已投巨资扩大其生产能力,最迟于2、3年后,国际焦煤价格将回落至每吨60美元至120美元之间。再者,由于国际石油供应能力与价格大幅度变动,增加了国际煤炭贸易的不确定因素。在前两年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国际煤炭开采业投资活跃,主要产能国家纷纷大幅度增加煤炭产量。据了解,我国周边蒙古、越南等国家都加大了煤炭开发力度。蒙古在与我国交界处正开发新的煤田(塔温托尔盖),该煤田储量近50多亿吨(其中焦煤近15亿吨),而且煤质好、开采条件优越、开采成本低,一些国家和企业正纷纷准备到此地开发建矿。上述国际煤炭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将对我国煤炭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国际贸易量快速增长,带来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下降。据德国煤炭进口商协会(VDKi)日前公布的最新统计,今年以来,全球煤炭需求继续平稳,但增速下降,5月份发电用煤的价格由去年7月的每吨67美元南非离岸价跌至每吨49美元。焦炭价格中国离岸价从去年中的每吨440美元跌破每吨200美元。只有焦煤价格同比上涨近一倍,达每吨125美元。VDKi估计,由于世界最大的焦煤生产国澳大利亚与加拿大及全球最大的焦炭生产国中国均已投巨资扩大其生产能力,最迟于2、3年后,国际焦煤价格将回落至每吨60美元至120美元之间。
安全整顿结束,一些小型煤矿陆续正常生产,对煤价下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今年上半年在国家采取严峻的安全整顿措施,很多煤矿停产整顿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了全国性的大型煤炭集散地煤炭大量库存积压的情况。目前,一些经整顿治理合格的煤矿已经陆续开始生产,无疑将增大煤炭的产量,这对仍然销售不畅的煤炭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煤炭产品供过于求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市场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供不应求的产品涨价,供过于求的产品降价,这是必然规律。这样,下半年的煤炭产品的销售价格下降基本上是水到渠成,无可置疑。
中国西部煤炭网特邀通讯员、煤炭市场分析专家:李朝林
西部煤炭行情分析中心:任伟
东北煤市信息:崔静
中国西部煤炭网:江海
联合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