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华东煤炭市场运行分析及下半年预测 |
|||||
煤炭资讯网 | 2005-6-27 13:03:06betway手机官网 | ||||
上半年华东煤炭市场运行分析及下半年预测 m.freebtg.com05-06-26 一、市场走势分析 1、煤炭市场的不利因素 2005年以来,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各类高耗能企业发展增速明显放缓, 煤炭消耗量相应减少;铁路改制效应和宁西、候月线的开通,有力促进了煤炭运输的增长,煤炭主产区的煤炭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华东等煤炭主要消费地区,导致该地区的煤炭库存直线上升,对市场的冲击也逐渐显现。再加之今年南方雨水偏多,水电资源充足,火电机组不用满负荷生产,使得今年的煤炭市场没能象大家年初预期的那样火爆,相反的,在西部煤炭主产地出矿价恢复性上涨的情况下,华东煤炭市场终端成交价反而出现下调的趋势。虽然是在高位运行中的振荡下调,但一季度的用煤旺季,煤炭市场不温不火,给2、3季度用煤淡季期间煤炭市场的行情走势显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首先是我国最大的煤炭中转港口秦皇岛港的库存问题,到3月底前后,库存几乎已达到港存极限,港口成交价下调15元/吨左右;经各方努力,虽然在4月底港存一度下降到300万吨以下,但进入6月份以后,港存再次上升到420万吨左右。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煤炭需求不旺的结果。 其次,冶炼精煤的价格由于2004年的“大干快上”导致焦炭价格“跳水”,精煤随之供大于求而出现销售困难和价格下降。目前一些炼钢和焦化企业已经出现外卖精煤的局面。 第三,煤炭进出口和国际海运价格下调对国内煤炭市场形成一定冲击。今年以来,我国煤炭出口减少,1—5月份,全国煤炭出口累计完成3078.9万吨,同比减少635.0万吨,与此同时,进口煤却呈增长趋势。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数据,今年1—4月,我国共进口煤炭737万吨,同比增加了252万吨,增长了近52%。这样一进一出的差别,国内特别是沿海煤炭消费地区的资源量增加了887万吨以上。 2、煤炭市场的有利因素 首先是目前已经进入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期,工农业用电和民用电负荷的增加,将有力推动煤炭用量的增加。据华东电网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今年夏天,华东电网的最大缺口将达到1700万千瓦,华北、华中、华南等电网也同样存在用电缺口问题。 其次是安全因素导致全国范围的煤炭产量减少问题,据统计,1-5月份山西省生产原煤13977.3万吨,同比减少2523.1万吨,下降15.3%,月均产煤为2795.4万吨。山西省原煤产量大幅下降的直接导火索是“3.19”平朔矿难而引发的全省安全大整顿以及同煤、晋煤、阳煤和山西焦煤四大集团去年严重超产情况的曝光。截止5月底,山西安全大整顿已2个月,该省大同矿区仍有一半以上的煤矿没有取得《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55%以上的煤矿未能进行煤炭生产,最新数据表明,截止6月19日,山西省3856个煤矿中仅有1138个煤矿取得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发证率为29.5%。这与去年山西省生产原煤4.93亿吨,月均产煤4100万吨的情况差距甚远。山西省未来6个月月均产煤要达到5000万吨以上,这对于山西省是巨大的压力。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省的生产量都被严格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 第三,各煤炭集散地和终端市场的存煤质量多为低热值煤,据悉,秦皇岛港420万吨库存中,2/3以上为发热量低于5200千卡/千克的低热值煤。市场上高热值的优质煤仍然比较抢手。并且在3月底和6月上旬的两次煤炭市场价格下调过程中,优质煤的交易价格坚挺 ,或是只进行了象征性的微调。
二、后市预测 根据以上正反两个方面的情况对比,可以预测煤炭市场的后市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是煤炭市场的下步走势的方向标。从目前的信息看,国家下一步的调整方向有利于煤炭市场的走稳、走好。另一方面,煤炭市场的下步走势掌握在煤炭生产企业自己手中,历史证明,煤炭企业不是产量突飞猛进了,经济效益就持续增长了。 相反,社会煤炭供给量的超限,只能造成市场价格大幅下滑,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 另外,由于沿海地区终端用户的煤炭库存总量较多,市场煤炭采购热情下降,船舶运输市场的供应能力充裕,导致海上煤炭运价出现下降。船舶煤炭运价继续走低。5月底,秦皇岛至上海方向2-3万吨船舶的煤炭运价,回落到55元/吨左右;秦皇岛至广州方向3-4万吨船舶的煤炭运价,则回落到75元/吨左右。上述两个方向的煤炭海上运价,均比月初下降了5-10元,达到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夏季用电、用煤高峰即将来临之际,各类船型的运输价格普遍下滑,表明大中型和小型煤炭用户的需求全面低迷,说明目前的煤炭市场仍然处于买方市场,对煤炭市场的后期走势带来很大的压力。 针对煤炭市场的这种状况,煤炭企业的任务就是内抓管理,外树形象。一方面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另一方面是要严格抓好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和稳定商品煤质量,用稳定的产品质量、良好的售后服务和企业信誉,特别是与社会煤炭需求总量相符的资源供给量来保证煤炭市场健康、稳定、不断发展。 中国西部煤炭网特邀通讯员、煤炭市场分析专家:朱军 中国西部煤炭行情分析中心任伟 东北煤市信息编辑:崔静 联合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