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煤炭资源循环利用 摆脱传统发展模式

煤炭资讯网 2005-6-17 9:12:34    煤矿新闻
煤炭资源循环利用 摆脱传统发展模式

                              煤炭资源循环利用 摆脱传统发展模式
 


                                                    //m.freebtg.com    2005-6-17 
       
    我国煤炭行业产量连年递增,但资源回收率低,资源损耗大。比如,山西省原煤产量2004年突破5亿吨,照这个速度,几十年后山西的煤炭资源将面临枯竭。因此采用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节约经济体系势在必行。循环经济对于煤炭行业是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形式。
    从四方面发展循环经济
    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综合开采,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将与煤共伴生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统筹规划,综合开采,加工利用。
    二是深度加工,把煤炭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
    三是高效利用,将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煤矸石、煤泥、瓦斯和焦化气等进行综合利用。
    四是循环发展,对资源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高收益,从而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
    煤炭资源的综合开采、深度加工、高效利用、循环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优化配置的过程,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煤炭工业以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
    煤炭循环经济的目标
    在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准则集中体现在开发节约提效相统一的原则。减量化原则是针对输入端,在煤炭资源开采加工利用的过程中,应十分注意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和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再使用准则属于过程性原则,要求企业对煤炭资源产品必须进行加工并循环高效利用,不留下任何废弃物。再循环准则是输出端原则,要求企业生产的煤炭、煤矸石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如发电)后,能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灰渣)。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能得到同步增长。煤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指标为:煤矸石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要达90%以上;矿井水为主的液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要达95%以上;焦化气为主的气体资源利用率要达98%左右;土地复垦为主的生态环境美化率要达90%左右。
    发展循环经济的收益
    2004年山西省经济发展创近20年最好水平。今年,山西省将用两项硬指标促煤炭经济“循环”起来,即用三年时间使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6%,使万元GDP取水量下降10%。
    山西确定近期循环经济的目标是:到2007年,全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达到6000万吨,利用率达到50%;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回收利用高炉、焦炉煤气建设的煤气综合利用电厂装机容量达到100万~150万千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取水量由111立方米降到90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5%,污水回用率达到50%以上;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0%。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较有成果的企业有邯郸紫山特钢集团、新汶矿业集团华丰煤矿,还有一些企业正在积极推进如兖矿集团、平顶山煤业集团等,贵州六盘水市也在进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
    煤炭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化工的优点
    煤是主要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和原料,又是主要污染源。要解决这个矛盾,主要途径就是采用洁净煤利用和转化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型煤炭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化工。
    有专家指出,这一技术根据煤的结构和性质,采用洁净煤利用和转化技术实现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和化工产品联产。优点是资源、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最大限度被利用,生态环境最大程度被保护,经济效益最佳。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第一,实现煤中碳、氢、氧等有效成分最大程度地转化和利用,同时使其中的硫、氮等污染成分得到最有效脱除。
    第二,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和化工产品联产。煤炭是一次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可以通过不同的转化方式变成电能、气体燃料、液体燃料等洁净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煤炭和其转化的气体、液体、固体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和化工产品联产,不仅实现煤炭资源价值从高到低的梯级利用,而且可以提高能量转化率。     
   
来源:中国工业报

 编辑:兰天



     编 辑:远帆
Baidu


     编 辑:远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