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市场供大于求现象开始显现端倪 | |||||
煤炭资讯网 | 2005-5-31 10:54:17 煤矿新闻 | ||||
焦炭市场供大于求现象开始显现端倪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煤焦化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华祖贵则显得踌躇满志。他略显兴奋地对本报通讯员说:“尽管目前焦炭产能确实过剩,但随着国家调控整顿进程的逐步深入,这个市场还是大有希望的。我们现在的产能是280万吨,但过不了几年规模就会突破千万吨大关了!” 焦炭,这个在近两年因盲目扩张而被国家重点整顿的行业,其未来将何去何从?南钢股份(600282)、健特生物(000416)这些上市公司,在这个行业相继投入亿元资金,其盈利前景又究竟怎样呢? 盲目投资供需失衡 从2002年下半年起,随着下游冶金行业需求高涨、国际焦炭产量萎缩,国内外焦炭价格开始稳步上涨。前几年还销售困难的焦炭业,一下子成为高利润行业。 利润驱动着各方资金纷纷涌入这一行业。到了2004年,国内焦炭的产量迅速增长,除山西之外,内蒙古、宁夏、河北、山东等地的大量焦化项目也纷纷投产。 “现在,我国煤焦炭产能至少超过需求30%。”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侯世国在日前召开的北方焦炭联合体年会上公布了这一让人吃惊的数字。根据国家发改委对全国各主要生产焦炭省份数据的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机焦生产能力2.5亿吨。而且,行业盲目扩张趋势仍然严重,在建年生产能力8000万吨,预计2005年底焦炭年生产能力将超过2.9亿吨。 但是,市场需求并没有相应增长,反而有所下降。据山西省经济委员会主任洪发科介绍,冶金行业是焦炭的主要用户。但随着我国实行宏观调控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放缓,以及冶金新技术的发展,均在客观上降低了对焦炭的需求。2004年,国内焦炭消费量仅约1.94亿吨。 在这种供求不平衡下,我国焦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山西焦化(600740)是国内焦炭行业的龙头公司,其去年的经营情况,基本就折射出了行业的趋势。资料显示,山西焦化去年上半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3.42%。而到了下半年,公司7-12月的净资产收益率则只有7.14%。 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焦炭产量达5331.85万吨,同比增长了23.8%,但同期天津港焦炭的平均离岸价仅为206.22美元/吨,同比下降7.95%,较今年年初价格更是下降了15%以上。 上市公司仍向“虎山”行 日前,杭钢股份(600126)、五矿发展(600058)和南钢股份相继披露,公司拟与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焦化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而去年11月,健特生物也宣布,拟以2.23亿元收购唐山港陆焦化有限公司75%的股权。 尽管焦炭行业已暂时由盛转衰,但部分上市公司仍在近期选择积极介入,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人士指出,健特生物当时称,股权出让方承诺,2005年-2007年,净资产为2.41亿元的港陆焦化,每年的净利润不会低于2亿元。而健特生物的主业与焦炭、冶金并没有关联,由此判断,公司极可能是冲着所谓的高回报去的。 至于,杭钢股份、南钢股份和五矿发展,这几家公司由于主业的关系,对焦炭的需求量较大。资料显示,南钢股份的炼焦厂仅有两台42孔炼焦炉,为了满足钢材生产的需要,公司每年都有一部分外购焦炭。2003年的外购焦炭达54万吨,而2004年随着公司中板的投产,外购焦炭的数量进一步增加。而杭钢股份和五矿发展每年也需要从外部购买焦炭。 平安证券分析师周宠认为,焦炭价格与焦煤价格不成比例的上涨,使外购焦炭的钢铁企业生产成本远高于利用焦煤炼焦满足生产的钢铁企业,因此扩大炼焦能力使之与炼钢能力匹配应该是抵御焦炭价格上涨的有效措施。至于五矿发展,则将取得煤焦化项目年产50万吨的稳定货源和出口独家代理资格,这有利于降低其经营风险和采购成本,进一步推动公司焦炭出口业务和内贸业务。 行业酝酿大洗牌 事实上,新增生产能力的形成,以及由此带来的低利润时期的到来,将使我国焦炭产业进入重新洗牌阶段。 在我国当前的焦炭生产企业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是土焦、改良焦企业。这些企业污染严重,耗能高,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对此,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控制司副司长李新民日前表示,国家将坚决淘汰和取缔土焦、改良焦,并严格执行焦炭行业准入条件,加大环境监察和执法力度,凡是手续不齐全的焦炭建设项目,一律停止建设或者停产整顿。 实际上,国家一直对焦炭这一高污染行业的出口数量进行限制,并制定了出口配额。从去年5月起,国家对出口的焦炭及半焦炭、炼焦煤一律停止增值税出口退税,更是给觊觎出口的企业当头一棒。 平安证券分析师周宠认为,随着国家对行业整顿的逐步深入,以及小土焦的淘汰,焦炭业供过于求的局面将有望得到调整,因此生产设备先进的大型焦炭公司其远景还是不错的。她说:“南钢股份等公司的项目,计划于2006年四季度逐步投产,且不论近景如何,至少一点,南钢、杭钢生产所需的焦炭数量和价格将得以保证。” 作为中国北方焦炭联合体的发起人,中煤焦化董事长华祖贵日前表示,大量焦炭生产能力的形成,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的规模,生产过剩不可避免,企业的利润水平在下滑。这时,只有那些既具有规模优势、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很可能出现新一轮由市场推动的先进企业“驱逐”落后企业的浪潮。华祖贵个人判断,从明年开始,焦炭行业将进行一次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