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煤合同落实面临失控 |
|
煤炭资讯网 |
2005-2-5 9:31:42 煤矿新闻 |
中国电煤合同落实面临失控
中国电煤合同落实面临失控 |
2005-02-05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日前公布2005年电煤衔接会的统计数据,9亿吨的合同量比上年增加8000万吨。几乎在同期,五大电力集团联合向发展改革委上交了一份报告认为,衔接会遗留诸多问题,电煤合同面临失控危险,将给今年的电煤供应和经济运行带来严重影响。
在"2005年度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五大电力集团最终签下的重点合同量"非常不理想"。在上报发展改革委的报告中,五大电力集团认为,发展改革委衔接框架意见和价格确定原则的贯彻落实受到干预,电煤供需合同未能有效衔接,价格等方面存在较多遗留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电煤资源在衔接会上未得到有效衔接,总量不足。衔接框架意见明确2005年直供电网电煤总量为4亿吨,但实际签订的供需合同严重不足,尤其是7300万吨新增机组用煤衔接堪忧,其兑现也存在不确定因素。
--价格涨幅大大突破发展改革委电煤价格指导意见。电煤价格大幅上涨,少则每吨20多元,多则每吨100多元。一位燃料公司老总透露,本来预计省内供应的电煤价格要低于省外电煤价格,但在衔接会结束后,部分煤矿提出省内外电煤价格要持平,如陕西煤业集团坚持以每吨280元的一口价达成协议,平均每吨比衔接会上的价格上涨了70元至80元。现在陕西省部分电厂已在价格上妥协。这必将给整个电煤市场带来混乱,也给其他煤炭企业留下涨价空间。
--供需合同中价格条款存在遗留问题。虽然签订了中长期合同,但煤炭企业要求合同中必须注明"执行价格另见补充协议",为日后涨价预留空间,背离了发展改革委"必须根据电煤价格指导意见明确具体执行价格"的规定,对年度电煤价格控制极为不利。
--国家关于煤炭资源衔接"三优先、三符合"原则未能得到充分体现。电煤中长期协议未得到有效履行,原定价格再次被提高。此次衔接会,独立发电厂订货比例明显高于五大电力集团,违规项目订货无人监管。电煤订货不均现象尤为突出,一些电厂订货比例高达100%,一些电厂却一吨煤也未订下来。
--由于运力由煤矿支配,煤矿可单方面选择电厂,使电厂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导致资源一味流向出高价的电厂,资源、运力供需衔接失衡。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五大发电集团提出,鉴于"8%价格涨幅"已成为发展改革委2005年煤电联动的基础价格上涨幅度,建议将其作为全年电煤价格控制幅度来监督执行。同时加强供需合同履约监管,防止2005年电煤价格轮番上涨、影响电煤供应的情况再度发生。
此外,尽快实施煤电联动方案,将2005年度电煤价格涨幅与2004年6月至11月电煤价格涨幅同步实施煤电联动,疏导价格矛盾,促进煤电运平稳运行。报告还呼吁,加大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和监管力度,以维护2005年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一位电力燃料公司老总表示,2005年电煤价格继续处于高位已成定局,发电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据电力部门统计,2004年因为煤价上涨,五大发电集团增加成本30亿元至50亿元。他指出,如果当初发展改革委在制定价格政策时更加细化,在价格上有一个具体的框架和思路,在这个基础上各区域不同层次地放开,再配合煤电联动方案,衔接会也不会开到这种地步。而现在,只能"靠政府加大执行力度和监管力度来收拾这失控的局面了"。
对于此次衔接会,煤炭协会有不同的说法。在煤炭协会1月26日召开的部分省市做好2005年重点煤炭供应工作座谈会上,第一副会长濮洪九表示,这次衔接会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开始得到加强,订货会正在向供需双方自主订货、协商定价的市场机制转变。
对于订货会存在的问题,濮洪九认为:有的重点用户还是习惯于躺在国家身上,向上级要政策,影响了新增重点合同订货数量;受多方因素影响,煤炭价格还没有完全做到真正按照市场需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煤炭有效供给的矛盾依然存在。
由此看来,煤电双方的博弈还将在2005年僵持下去。随着2005年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尽快解决电煤供应存在的隐患,将考验发展改革委和各方的智慧。
|
[ 出 自 ]中电新闻网
|
|
|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