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价上涨 贵州农民被迫上山砍柴 | |||||
煤炭资讯网 | 2005-11-14 11:51:26 煤矿新闻 | ||||
煤价上涨 贵州农民被迫上山砍柴 //m.freebtg.com 2005-11-14 2005年以来,煤炭价格一路攀升,为了节约家庭开支,地处贵州省高原山区的农村居民一改十几年的烧煤习惯,上山割草伐木,用来取暖烧饭。环保及林业部门专家日前为此呼吁应采取紧急措施,以预防贵州省乌江流域森林植被遭到灭顶之灾。 通讯员在贵州省六盘水及毕节地区采访时发现,不少农民把山上的青草绿树砍来晒干烧饭取暖,这两个地区地处乌江流域上游,煤炭资源丰富,到处都是无烟煤矿,仅仅贵州省毕节地区大方县境内无烟煤的储量就高达112亿吨,那么农民们为何放着获取容易、使用方便、环保无污染的无烟煤不用,宁愿出力流汗上山砍柴割草呢? 该县大方镇居民李玉和苦笑着说:“上世纪90年代,我们这边取暖使用的无烟煤价格是5块钱100斤,今年以来,煤炭价格一路上涨,年初达到了10块钱100斤,现在一下子涨到了20多块钱100斤,还不容易买到。”煤球也是一个劲涨价,以前一块8分左右,最高时达到1毛2分,现在1毛8分一块,还被做煤球的加了大量的沙子,不顶烧。在大方县城做煤球的老王解释说:“煤价涨了,年初250元一吨,现在400多元一吨,原煤涨了,煤球肯定也要跟着涨,我们也没办法。”农民们闹不明白,脚底下是煤,房子底下是煤,到处都是煤矿,为啥煤还这么贵? 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有关人士分析,煤价上涨有两个原因,一是过去非法小煤窑搞恶性竞争,国有大煤矿不得不低于成本价销售。目前市场秩序好转,火力发电所需电煤资源紧缺,再加上运力紧张,煤价必然有所回升。二是国有大型煤矿对生产安全、人员素质、生产设备等要求较高,生产成本相对高些。 据了解,贵州省六盘水地区、毕节地区等产煤区正在兴建一批火电厂和炼焦厂,等这些厂建成投产之后,煤炭供应会更紧张,价格也会更高。这些地区的农民们为了减少开支,上山砍柴的情况会愈演愈烈。 不少林业专家对此忧心忡忡,贵州3000多万农民面对大山索取生活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对生态环境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以一个4口之家计,每天需柴8公斤以上。全省769万农户,有一半农户烧柴就要年耗柴1300万吨,而整个贵州省薪柴合理提供量仅为年300万吨。随着人口的增长,贵州农村生活燃料需求一直增长,全省薪炭林面积已由1993年的518万亩下降到2000年的480万亩。一些地方的薪炭林没了,就挖村寨周边的灌木、山坡的草皮,甚至岩缝中的灌木根兜也要掏出来,自然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岩表面植被受损后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到2000年,贵州水土流失面积已达7.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3.5%。其中,石质荒漠化面积已占到总面积的13%,而据专家测算,裸露的岩溶表面若要形成一厘米的土壤需百年以上。石漠化对贵州主要的灌溉水源——水库的打击,也是致命的。 资料显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贵州贞丰县鲁贡镇坡搞水库建成不到15年便被泥沙淤平报废,下游农田被冲毁;另一水库管路水库建成不到20年也被泥沙淤平报废,下游的几千亩农田因此不能灌溉。由于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石漠化地区往往伴随着严重的人畜饮水困难,甚至会出现严重的水荒,如果治理不及时,“天无三日晴”的贵州,多年以后将成为一个缺水的石头之省。 更让人担心的是,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65.7%的国土面积属长江流域,34.3%的面积属珠江流域,是“两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这个屏障是绿树葱茏,还是水土流失石漠化,不仅关乎贵州,而且事关整个“两江”流域。 统计数字显示,贵州因1958年大炼钢铁、1960年代初饥饿时毁林开荒,以及农业生产责任制之初乱砍滥伐3次就损失林业资源8000多万立方米,是30多年来国家采伐计划的3倍。更严重的是,大多数采伐都缺乏资源补偿机制,无力进行生态重建。乌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的30%以上下降到1990年代初的9.9%。水土流失面积达43323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49%。据统计,乌江全流域水土流失量达1.2亿吨,相当于1米高、1米宽的土墙绕地球2.1圈。 上世纪,国家对乌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高度重视,相继在贵州实施了长江防护林、珠江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经过近年来的保护治理,森林覆盖率得到了改善。如果对因煤炭价格上涨,导致乌江流域面临的生态破坏不加以警惕,不久后森林失去,环境恶化,和谐将被打破,人们就不得不在自然的挤压下悲剧性地生存着,这种损失是无法用经济价值来衡量的。 对林业资源保护研究了二十多年的贵州省民族研究所教授杨有耕告诉通讯员:“政府部门一方面需要禁止煤矿的违法开采,保证电煤供应及西电东送工程,同时有关部门应该采用调控手段,区分农村用煤与工业用煤的价格,兼顾农村居民的生活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供应,否则受害的是我们的乌江。”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西部煤炭网 编辑:兰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