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煤炭订货会”的结束日期由于占总量一半的电煤订货进展不大而推迟。像去年一样,煤电双方又进入了僵持阶段。
在主会场外遇到了大唐集团燃料部负责人高恩清。通讯员问他今年“全煤会”上煤与电的沟通情况,高恩清一脸苦笑,说:“煤电双方的个人感情越来越好,而行业矛盾却越来越深——很多人已经是多年打交道的老朋友,但在电煤订货时互相又不得不争。”
煤电“顶牛”由来已久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濮洪九曾介绍,煤电之争其实就是“计划”与“市场”的冲突。1993年煤炭价格放开,但在12年的时间里,电煤市场一直存在着市场电煤合同和国家重点电煤合同两种形式,就是说在发电用煤领域半计划半市场,而电价是国家定价。
华电集团总工程师邓建玲说,煤电矛盾最突出的表现是去年以来的两次煤炭订货会,在这两次订货会上,煤炭企业提出要涨价,电力企业不同意。本来是预定几天要开完的会,拖拖拉拉开了近一个月,到最后双方达不成协议,要么是拿着一些只签了数量、没签价格的合同散伙,要么是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协调强令要求电煤涨价多少而告终。但这种强制的结果是在签订合同后根本不执行。
五大发电集团都反映,在2004年的一年中,煤炭均有单方面涨价情况,有的煤矿竟多次涨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曾专门发出禁止电煤涨价的通知,通知之后,电煤照涨不误。
但辽宁省煤炭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通讯员,煤炭企业今天之所以在市场涨价时少发“计划煤”,是因为当年市场煤价格低时电力企业也曾少要“计划煤”。他说,“那时煤炭企业的日子真难过呀。现在缺煤、市场好了,为什么一定要强加一个价格给煤炭企业呢?”
煤炭还要涨价
在订货会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称,预计2005年全国煤炭供应有缺口,供求关系还会吃紧。
从需求趋势看,2004年各类电站开工规模高达1.5亿千瓦,投产5100万千瓦。目前全国在建规模2.8亿千瓦,其中未经国家核准而擅自开工建设规模高达1亿千瓦以上。预计2005年投产能力将达到6000万千瓦。投产能力增多,加剧了煤炭供应缺口。2004年电煤消耗总量达到9.6亿吨,同比增加1亿吨以上,预计2005年将更多。
从煤炭资源供给看,现有各类煤矿大多处于满负荷和超负荷生产状态。“十五”期间开工建设的煤矿,大多要到“十一五”才能投产,2004年、2005年大中型煤矿投产规模分别为1.2亿吨和0.7亿吨,新增产量分别为1亿吨和0.5亿吨。
从运输能力看,我国跨省区煤炭调运量约占煤炭消耗总量的1/3。在运力增长有限的情况下煤炭运输实现了较快增长,目前煤炭运输占到铁路货运能力的45%以上。但制约煤炭供应的运输瓶颈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这种情况下煤炭涨价已成定局。
电煤订货时煤炭企业提出,对于中长期合同中已经明确的价格,现要根据年度合同价格确定情况再定;提出按现价格而不是9月底的价格作为基数上调;提出可先落实量,签订合同,但价格随市场变化另行协议;提出可签合同,但实际执行中要求价格到位后再发煤。
对此,电力企业表现出强烈抵制。
解决恩怨需要行业协会“出面”
订货会上,五大发电集团都要求其下属企业签订合同之前先上报集团公司。煤炭企业甚至包括有关政府协调部门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这样不利于合同的尽快签订。
中电投集团的燃料公司负责人曹焰说,“集团当然要统一协调电煤价格。因为国资委考核利润指标并不考核下属电厂,而是考核集团公司。而燃料价格对整个集团利润情况已经形成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不统一协调谁来协调?”
国电集团有关负责人说,“煤炭涨价煤炭企业可以说了算,可电价是由国家控制的。谁来考虑我们的成本和利益?”
有关专家认为,行业协会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在煤电价格形成机制上,长期以来沿袭政府主导下的“订货会”方式。如果由行业协会出面协调企业关系,逐步建立煤电运行业之间的高层协调机制,可使煤炭与电力两大行业打破壁垒,结成战略联盟。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代表煤炭行业利益与协调企业关系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中电联也应将电煤问题作为事关行业利益和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燃料分会应该发挥更大作用。
中电联燃料分会会长谢居臣表示,要在积极向政府反映电力企业因电煤问题遇到的困难的同时,促进煤电价格联动政策的尽快有效实施,以形成稳定的电煤市场。 他认为,解决电煤问题的根本,在于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在于煤电运行业的协调发展,在于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发展战略的进一步落实和煤电运平衡机制的尽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