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各地有效缓解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矛盾 |
|
煤炭资讯网 |
2004-9-8 9:06:38 煤矿新闻 |
全国各地有效缓解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矛盾
全国各地有效缓解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矛盾 2004-9-8 |
在加强宏观调控过程中,各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决抑制不合理的耗能需求,加大对生产、运输的组织协调力度,使煤电油运保持快速增长,市场供给稳定增加。尽管目前仍处于电力紧张的时期,但居民生活用煤、用电得到保证,重点领域用电、用煤、用油基本得到保障,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情况表明,今年前7个月,在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国原煤产量达到8.75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4.8%;发电量1.18亿千瓦时,增长15.2%;原油加工量1.57亿吨,增长17.2%;铁路货物发送量12.4亿吨,增长8.6%,其中煤炭运量5.69亿吨,增长12.7%。煤电油运生产均达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较高增长水平。 抑制不合理需求,从源头减轻煤电油运紧张压力。上半年,随着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到位,投资需求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部分高耗能行业投资增势放慢,生产增速减缓,用电增幅回落。冶金、有色、建材行业用电量增幅分别由一季度的29.1%、 21.9%和20.7%回落到二季度的23.8%、14.2%和19.1%。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拟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等6个行业中不同类型(按照淘汰、限制、允许和鼓励分类)企业实行差别电价,将进一步抑制高耗能行业用电需求的过快增长。 强化需求侧管理,做好有序供电用电。今年以来,各地普遍加强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以优先保证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和重点单位正常用电不受影响为首要目标,制定了工作预案和不同负荷水平下的拉限电序位表,为保证有序供用电做了充分准备。在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通过扩大峰谷电价实施范围、安排企业错峰避峰等措施,最大程度地减缓了电力供应压力。上半年,在电力供需形势较为紧张的京津塘、河北南网、山西、蒙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和四川电网的日最大转移负荷均超过100万千瓦;京津塘、河北南网、山西、江苏、浙江和安徽电网的日最大错峰负荷均超过80万千瓦,其中严重缺电的江苏和浙江高达172万千瓦和208万千瓦。 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能力,努力增产增运。为增加供给,煤电油运等行业的重点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挖潜提效,坚持高负荷运转。上半年,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到2960小时,同比增加182小时。前7个月,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0.3%,占全国原煤产量的比重达50%。为保持市场供需平衡,中石油、中石化两集团公司炼油设备负荷率均达95%以上。在成品油消费增长22.7%、其中柴油消费增长23.6%的情况下,没有出现市场供应的脱销断档。铁道部门加强调度,挖掘现有设施设备潜力,主要干线能力利用率已经达到或接近100%。 加大综合协调力度,确保重点和急需。针对煤炭生产、运输、销售、出口和价格等环节中发生的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加大综合协调力度,督促国家重点电煤合同的兑现,保证居民生活和重点电厂等的用煤需要。7月19日至8月7日,铁路集中20天时间突击抢运电煤,使煤炭日均装车超过5万车,其中电煤27891车,较6月份日均多装9051车。8月上中旬,交通系统积极组织公水联运,开辟了山西、河北至天津、京唐港两条电煤公路运输快速通道,提高运输效率28%。由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煤紧张矛盾,7月末直供电厂存煤由4月末的745万吨增加到1163万吨。浙江、重庆等部分用油告急地区成品油市场投放量显著增加。在运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铁路、交通等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强运输组织协调,除努力增加煤炭运输外,对粮食、石油、化肥、棉花等急需物资的运输也给予了重点保证。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增加有效供给。为从根本上缓解煤电油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进一步加快。上半年,煤炭开采和电力建设投资增幅均达到50%以上水平,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313万千瓦,其中火电1010万千瓦,水电298万千瓦。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新增330千伏以上交流输电线路2436公里,投产变电容量2119万千伏安;直流输电线路975公里,换电容量600万千伏安。随着东北与华北第二回联网线路、三峡与广东第二回联网线路以及山东与华北联网等工程的竣工,为区域间、省级间电力调剂和缓解下半年供需矛盾提供了条件。上半年,铁路新线投产1289公里,电气化铁路投产409公里。与此同时,各地还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增强全社会节约意识。
来源:江门日报
|
|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