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从煤电矛盾走向煤炭期货?

煤炭资讯网 2004-9-22 11:39:13    煤矿新闻
从煤电矛盾走向煤炭期货?

从煤电矛盾走向煤炭期货?

  2004-9-22
     
    据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许之敏6月份在江西调研时披露,国家将近20多年未使用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截煤”手段,最近被重新用在九江发电厂的煤炭调运上。在接到该厂的煤炭总库存仅能维持全厂半天发电所需,“有可能造成机组全面停机”的报告后。发改委紧急要求铁道部将正在鄂、赣、皖三省交界地区运行的电煤专列“不管其运往哪里,先急调九江电厂”。
    与此同时,九江发电厂的储运分场
的龙顺生却在为在内蒙古谈好了价钱的煤炭无法运输而心急如焚,“跑了一圈,买价都谈好了,可是谁来运呢?” “这是单个企业没法解决的问题。”龙顺生说。
    在电力企业一片“煤荒”的惊呼声中,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乌荣康却“出语惊人”,“实际上煤炭的供应量并不像电力企业认为的那样紧张。”乌会长表示,目前全国的煤炭有1.2亿吨左右社会库存,除了煤炭生产企业库存3000万吨左右、电力直供电网煤炭库存1100万吨左右外,还有8000万吨左右社会煤炭库存处于流通环节上。“关键是电厂不应该把眼光只盯在争取计划价格采购煤炭上。”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原煤出厂价格按月同比分别上涨8%、9.3%、10.9%、13.9%、15.1%、18.2%,其增幅一直呈现上升的态势。分析指出,受煤炭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冶金、炼焦、发电用煤量持续增加,同时运力难以满足,是煤炭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
    “电煤紧张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深层次原因,但运输环节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其‘瓶颈’制约现象已经暴露得越来越明显。”早在半年前,秦皇岛煤炭市场副总经理李学刚在接受通讯员采访时便做出了这一判断。
    据李学刚分析,目前我国海上运力极度紧张,运输价格保持高位,公路煤炭运输则由于“治超”而雪上加霜,而作为煤炭运输主力的铁路也好不到哪儿去。
    在2003年长沙全国电煤订货会上,煤炭供给方希望新增5000万吨的铁路运力,而铁路部门只打算提供1000万吨的增运计划。对于铁路部门不肯增加运力。业内人士分析,“原因很简单,铁路部门可以收取计划外加价费与点装费。”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运力紧张的直接后果是中间环节的费用暴涨,导致煤炭销售价格“水涨船高”,其直接后果是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下称“中能公司”)与五大发电集团于7月14日联名“上书”国务院,声称电煤“价格暴涨”将导致更加严重的电荒。
    于是,在“计划”了一番电煤运输的调配后,发改委再次出手,对电煤价格进行直接干预。8月4日,发改委以电文形式,向各省区市发改委、五大电力企业、国家电网公司、电监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以及其他重要煤炭企业传达了《关于部分地区电煤价格实行临时性干预措施的通知》。
    实行临时性干预的地区包括河南、安徽、山东、山西、陕西等五个煤炭主产省。通知规定,这些地区的电煤销售以5月底电煤实际结算车板价为基础,在不超过±8%的幅度内,由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协商确定价格。
    通知指出,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执行电煤价格干预措施,地方政府不得直接干预电煤价格。要加大对煤炭市场流通秩序的整顿力度。国家发改委将会同国家电监会组织对电煤价格和收费的专项检查,尤其是煤炭主产地区的价格主管部门要立即开展此项工作,依法查处不执行电煤价格干预措施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倒买倒卖煤炭、降低质量变相加价的行为,清理整顿中间环节的各种乱加价、乱收费,纠正和查处地方政府部门的越权收费行为,会同铁道部门规范运输市场价格秩序,对典型案件予以公开曝光。
    至此,在政府“有形之手”的直接干预下,自年初以来愈演愈烈的煤电之争似乎告一段落。但对于争议双方的企业来说,面临的问题远未解决。一位参与紧急调运的人士表示,由于煤炭与电力部门对于价格均十分敏感,此次被“截煤”的定价问题同样会有矛盾。九江电厂调运室的一位人士所言,“截了总该是要还的。”而等到“还”的时候,价格上的争拗恐怕仍然在所难免。
    名存实亡的“电煤会”
    要理清煤电企业之间多年来“剪不断,理还乱”的价格恩怨,就不能不提到一年一度的“全国煤炭订货会”(以下简称“电煤会”)。
    延续40多年的全国煤炭订货会是我国最大的物资分配订货会议之一,也是目前唯一保留下来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订货模式。它在计划经济时期,在协调铁路、电力、冶金等部门的融合,合理配置煤炭资源,平衡地区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需要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年全国煤炭总量的70%以上都在订货会期间确定,涉及近8亿吨煤炭、合同金额近2000亿元人民币。
    与电煤会相应的另一个概念是“计划煤”,也就是国家计划内的重点煤炭合同价格,在煤炭订货会上购买的都是国家计划电煤。自1993年放开煤炭价格以来,电煤市场就一直处于“计划煤”与“市场煤”的双重价格体系之下,2001年以后,改成由政府协调下的企业协商,但是由于中国电力正处在改革的敏感时期,为保证电力改革的平稳过渡,“两委”实际上仍对煤价实行指导。
    据有关人士计算,自1993年放开煤炭价格以来的11年里,绝大部分时间段是市场煤价高于重点煤炭合同价,这期间电力部门与煤炭企业以国家重点电煤合同形式签订的煤炭供应量为20亿吨,由于这20亿吨煤是煤炭企业以低于市场煤炭的价格销售,仅此一项,11年来煤炭企业实际少收入约328亿元。
    由于两种价格的同时存在,人为地扭曲了煤炭价格,使煤炭行业的利润水平长期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在2003年的煤炭订货会上,这一多年的“积怨”终于全面爆发:在该年度的订货会上,电力部门自始至终坚持“三个不能改变”,否则便不能洽谈订货,“三个不能改变”是:按2002年煤炭订货合同“价格不能改变、合同条款不能改变、订货基数不能改变”,而由于供应紧缺获得发言权的煤炭企业并不买账,导致会上出现多起“脸红脖子粗”的场面。
    据有关媒体报道,2003年在长沙举行的全国煤炭订货会上,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在占全国煤炭订货总量50%以上的电煤价格方面始终相持不下。由于双方在煤炭价格上没有达成普遍一致,尽管国家计委从中调解,但订货会上仍然只按原定价签订了40%的国家计划安排购煤合同。
    为了避免尴尬的局面再度上演,2004年的福州煤炭订货会发改委有备而来,首次出台了煤电价格联动的政策,允许发电用煤价格每吨上涨不超过12元,同时允许发电厂上网电价每千瓦时上涨7厘,销售电价每千瓦时上涨8厘。2004年全国电煤订货会完成重点合同订货4.8亿吨,煤电双方顺利地签下90%的合同。
    但是根据电力企业有关人士的说法,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电煤合同订货量也仅占电力企业全年用煤量的1/3不到。电力企业还需购置大量的市场煤,电煤合同无法满足电力企业对电煤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签订的订货合同中,很多只签了数量而没有签订具体价格。传统的煤炭交易方式无法从交易数量、价格方面满足双方的需要,这种订货方式基本上已经出于有名无实状态。
    连续数年身陷无休止的“口水战”,调解乏术的国家发改委也对这种斡旋感到厌倦。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2004年煤炭订货会上的一番话表明政府已经厌倦了在电力行业和煤炭行业之间两头受气的局面,张国宝表示:“我负责这个煤炭的订货工作和煤炭工业的生产第五个年头了,从第一个年头的订货会上,我就大声疾呼,要改革目前这种(煤炭)订货的制度,我们已经酝酿了很多年,我希望从明年开始,是不是能够用其他的办法来代替这个煤炭订货会的形式。”
    然而对于发改委走还是留,电与煤之间的立场迥异。
    煤炭行业的普遍看法是:福州会议上的“煤电价格联动”不但未解决“市场煤”与“计划电”的矛盾,而且引发了“计划电价”与“市场电价”的矛盾。与其这样半推半就地联动,不如将这块烫手的山芋交给市场,由市场的力量自行调节。
    但是,电力行业的分析人士认为,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来替代煤炭订货会,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电双方的争端。甚至《中国电力报》此前撰文说:“无论采用什么订货形式,从眼前来看,发改委难脱其身。”
    电力行业的态度明确:在煤炭和电力行业的改革没有完成之前,发改委必须发挥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来对煤电价格之争进行调解,如果处于产业链顶端的煤电发生了问题,整个工业体系会发生什么样的动荡很难预料。
    无论发改委是否抽身,煤电价格双轨制的时日看来已经不多了。在2004年7月召开的煤炭经济运行座谈会上,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指出,《煤炭交易规则》将酝酿推出。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濮洪九表示,煤炭价格指数会随后出台,有关部门还将创造条件培育期货市场。
    濮洪九指出,从行业收益分配看,煤炭价格确实不合理,有必要放开电煤价格,理顺煤电价格关系,调整行业之间利益分配关系。濮洪九透露,国务院十分重视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指示,要按照市场取向,下决心理顺电力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而在此前国务院办公厅[2004]47号文件中进一步明确,“电价调整后,电煤价格不分重点合同内外,均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同时尽快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濮洪九认为,用市场机制解决煤电价格问题,为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奠定了基础。这标志着煤炭价格的彻底放开。
    申银万国的研究员沈石分析,电煤价格并轨就可能执行的时机来判断,在目前电煤紧张的情况下,实行的可能性不高,一旦实行必然会加重电力企业负担,加重目前缺电的态势,但是在电煤供应缓解的情况出现后,并轨的可能性就将加大。另外,一旦电力开始竞价上网,电煤也必将并轨。
    煤电价格的并轨,使得煤电企业之间多年来错综复杂的“恩怨”也到了一个“结算”的时机。
    煤∈电,煤VS电,煤&电?
    1993年是煤炭业发展的关键时点。“甚至可以说,煤炭业的独立发展是从这一年开始的。”一位煤炭业人士这样告诉通讯员。
    在1993年,国家部分放开煤炭价格。而此前,煤炭行业还只是作为计划经济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而存在。
    “当时的情况是,国家每建一个电厂,都会在煤炭产区批出相应的供应指标,同时安排好运输。作为煤矿领导,唯一的任务是怎样提高产量。”这位人士表示,在当时的情况下,煤矿还不能称之为“企业”,而只能算一个生产部门。
    在当时的国家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政策里,像电力这样的高增值产业得到大力扶持,为了保证电力行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以扩大规模,有关部门在煤炭订价上采取“低价补贴”的措施,即通过降低煤炭价格使利润向电力部门倾斜,同时对煤炭部门由于低价销售而导致的亏损实行财政补贴。
    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定价模式可谓“各得其所”,而煤炭部门在长期的政府定价机制下,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几近于零。
    “就像现在的石油产业中的采油工业一样,当时的煤炭行业几乎就是电力行业的一个原料车间。”一位经济学者这样形容说,“当然,随后这两个行业的发展就大不一样了。”
    这位学者口中的“不一样”指的是,此后石油产业走向了高度一体化的产业整合,而在煤电领域内却发生了影响深远的“煤电分离”的趋势。
    1993年的煤价改革可以说是这场分离的部分结果——按照政府当时的理念,要进行市场经济改革,首先要有市场化的企业,而企业市场化的关键则在于“自负盈亏”,也就是企业自身要成为独立的利润中心,并且通过市场交易来获得利润。
    在这一思路指导下,煤炭企业所获得的财政性补贴日渐减少,相反各地政府对所属煤炭企业的利税标准却越来越高。再加上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定价机制,使得煤炭业顿时陷入全面亏损的状态。
    在这种情形下,政府有两种选择:一是全面放开市场价格,任由煤电企业在市场上自由竞价,通过市场价格的调整使煤炭企业获得独立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二是像石油工业一样,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通过电力市场的终端价格变化消化煤炭生产成本,使煤炭工业正式成为电力产业链中的一个生产部门。
    现在已经无法考究当时决策者的思路。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在当时的国内经济环境下,电力价格的弹性远远不如石油产品,电力价格的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也难以预计。或许是出于这种考虑,政府最终采取了折衷的态度,即部分放开煤炭价格,采取“价格双轨制”的政策。
    对于这一折衷政策,用煤炭业内人士的说法就是“让你勉强能吃饱,但永远不可吃好”。
    华东煤炭销售联合体秘书处处副秘书长郑勇坦言,在煤电之争的背后,是巨大的区域差距和行业差距。
    郑勇告诉通讯员,电力行业收入是煤炭行业收入的3~5倍,甚至6倍。一个电力部门员工的年收入动辄几万块,而在东北,一个煤炭工人每个月只有五六百块的工资,还要在恶劣的生产条件下,承受巨大的安全风险,而且很多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输出省都是贫困地区。当前的电煤政策完全无视地域差异。等于让贫困的中西部人民一直在为富裕的东部“献血”。
    而面对近两年的“煤荒”之说,贵州煤炭行业一负责人直言:“有煤,他们是不愿拿钱买煤,真正的原因就是想以此举给政府施加压力,阻止煤炭涨价并盘剥上游产业的利润,以利于自己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而电力企业之所以“不愿买煤”,根源还在于“计划价”和“市场价”的双轨制上。
    只需对电力企业的采购模式略加分析,便可以发现,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实际存在着两个“煤炭市场”:一个是以市场定价为基础的“市场煤”,而另一个则是以政府指导价为基础的“计划煤”。
    关键在于,电力企业在这两个市场中“讨价还价”的对象是截然不同的主体,前者是煤炭企业,后者则是手握定价权的政策部门。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市场如何波动,电力企业在电煤竞价过种中都处于有利地位:当“市场煤”的价格低于“计划煤”时,电力企业可以通过“阳奉阴违”的做法,少要计划煤;而一旦市场煤炭价格上升,电力企业由于需求紧缺而缺乏市场还价能力时,它的“讨价”对象便立刻转向政府,以“电荒”为由“胁政府以令市场”,从而获得大大低于市场价的“计划煤”供应。
    针对“煤荒”说,大同煤炭集团的新闻发言人王友明表示,“并不是煤炭企业限量提价导致了煤炭紧俏,而是前几年宏观经济调控不力造成结构性的煤炭短缺,煤电定价的话语权自然向煤炭企业转移,而价格上扬使煤炭企业看到了增长的希望,这也意味着在这场持久的煤电矛盾中,煤炭企业第一次赢得了谈判的主动权。”
    大同证券分析师祁永军则指出:“前几年一直处于劣势的煤炭企业现在很清楚,目前是它们难得的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再次将“讨价”对象转向政府,而8月4日发改委的举措说明,至少在目前,电力行业面对政府依然有着足够的“讨价还价”能力。
    但这或许是一直扮演着“两面不讨好”角色的政府最后一次被迫出手。正如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所说,“目前的订货模式一定要改变。”
    而据媒体披露,改革的方向也早已确定,根本思路就是要淡化政府行为,着眼于长远,剔出多年来煤炭订货会本身所具有的“计划色彩”,让市场来说话,把煤电两大行业的交锋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7月26日,华能国际电力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华能国际)与神华集团运销公司签订3年煤炭购销合同。8月9日,华能国际再度出手,与中煤进出口集团公司签订了5年煤炭购销合同。此后的8月10日,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紧跟而上,与神华煤炭运销公司签订了3年的购销合同。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种着眼于中长期、有别于过去“一年一签”的煤炭购销合同,正是当前紧锣密鼓动起草的“煤炭订货会改革方案”的核心内容。
    与这一方案相呼应的,则是在学术界甚嚣尘上的“煤电联营”和“煤电一体化”的观点。按照专家的设想,煤炭企业可以与电力企业合营或形成战略性联盟,通过煤电资本的相互持股、参股或控股,利用不同资本的融合、兼并与重组,实现混合经营,从而稳定煤价。
    据称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默许,但也有专家对煤炭供需联合持谨慎态度,认为煤电联合涉及到投资、经营、管理、利益分配等诸多现实问题,联合的实际效果估计要等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展现,合作成功与否还有待观察。
    贵州省社科学院的张晓勤指出,煤电联营的破局之路虽然具有相当的可行性。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电力和煤炭都是投资密集型的行业,投资动辄以数十亿元计,高额的投资成本有可能形成投资阻碍。其次,煤炭和电力行业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有可能影响双方之间的合作。同时,即使在联营之后,煤电双方仍需面对各种利益上的冲突。“从长远来看,煤电联营只能暂时解决双方的矛盾,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纵观40多年来煤炭工业与电力行业的关系,可以看出,以1993年为界,煤电行业走过了一段从“煤∈电”(从属于电力行业)到“煤VS电”(价格博弈)的路程,那么它的未来是否真的能像专家们所期待的那样,走向“煤&电”(煤电联营)这一皆大欢喜的结局呢?
    煤炭价格的“增值链”
    正如有关专家所言,无论是长期合同还是“煤电联营”,都只能暂时解决双方的矛盾,长期的解决之道,依然在于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机制的确立。
    据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我国煤炭工业的经济结构还很不合理,产业集中度较低。全国近3万家煤炭企业绝大多数为乡镇、个体煤矿,产量占前4位的煤炭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14%,前8位的为20%左右。
    而需求方很集中,主要用户电力行业具有自然垄断倾向(2003年以前是完全垄断),这样煤炭与电力是多对一的格局,煤炭企业的定价能力自然很弱。电力行业经常利用煤炭行业的过度竞争,压低电煤的价格,因此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一直没有明显改观。
    针对这一状况,中央政府已经作出决策,根据国务院的要求,煤炭行业将在未来几年内,建立4~5个年产1亿吨、十几个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煤矿企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专家赵文贵表示,实行煤炭行业的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主要原因是对外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对内与其他行业抗衡。比如,目前中国前10位煤炭企业的产量,只占到全部煤炭产量的15%,与国际大型企业竞争起来处于劣势。另外,国内的煤炭企业重组,有利于与电力行业博弈。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据了解,神华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年产亿吨的煤炭企业,刚挂牌的总资产高达220亿元的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动力煤集团,也有可能成为第二家年产亿吨的煤炭企业。内蒙古要从明年起开始建设7个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基地。陕西省也规划将煤炭产量由2003年的8000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2.5亿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濮洪九说,大型煤炭企业可以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甚至跨国经营。这些大型的煤炭集团,国内市场占有率未来应该达到60%以上。他认为,构建大型煤炭企业,便于国家宏观调控煤炭生产,可以及时根据煤炭行业总体形势调整产量,逐步缓解用电紧张局面。
    然而,集团化战略只能解决煤电价格之争的一个环节,即增加煤炭企业的定价能力。正如有专家指出的那样,煤炭行业的重组容易,但不会解决体制性深层矛盾于一役。煤炭行业的价格表面上很早就放开了,但实际与电力、铁路、公路等部门的关系复杂。仅就煤炭价格的提升,就需要协调多方因素。
    在需要协调的“多方因素”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事实是:电力行业所说的煤价和煤炭行业所说的煤价完全不是一码事。
    安徽电力公司的一位人士表示,电厂对外供电的度电耗煤量是标煤而非原煤;到厂标煤价应为原煤出厂价加运费后,再折算成标煤价。也就是说,煤炭行业说合理的煤价是坑口价,电力行业说过高的煤价是到厂煤价。
    据了解,从山西大同到上海港,今年4月份计划内煤炭出矿含税价为164.42元/吨,比1997年的163.84元/吨煤仅上涨了0.58元,涨幅0.35%;可是煤炭实际到港价高达334元/吨,其中流通费用占煤炭到港价的52%,比1997年高出104元,涨幅高达45%。最终运到用煤企业的价格竟达到500元/吨。
    这中间包括了铁路运费、海运运费、码头装卸费等等,其中,仅海运费就上涨了一倍还多。而计划外煤炭价格则更高。如果以煤炭的坑口价格计算,各项非煤费用的总和,更是占到了终端用户煤炭价格总成本的75%左右。
    尽管煤炭价格已经创出历史新高,但是当前煤炭出矿价并不高,而是煤炭流通中间环节抬高了终端用户煤炭价格水平,造成对煤炭价格的误解。
    除了中间环节,政府在煤炭身上附加的费用也不容忽视。7月以来,上海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金牛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西山煤电等主营煤炭业务的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称因提取煤炭生产安全费用和煤矿维简费,使成本费用支出增加从而影响到公司利润。
    山西省此前宣布,多年来一直收取的煤炭“出省费”还将继续征收,去年的标准是每吨煤炭加收10元的生产补贴和5元的维简费。
    除了以上的这些加价之外,知情人士透露,在电力系统内部,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不合理的附加费用。过高的交易成本后面,甚至还有人将矛头指向了各省的电力燃料集团。
    该人士讲,在厂网分家前,电厂的电煤供应主要是电力公司下属的燃料供应部来运作;厂网分家后,燃料供应部分也进行了改制,即现在大多数的省区都成立的“电力燃料供应集团”,目前包括部分划归五大发电集团的电厂和几乎所有地方投资电厂,以及为保持调峰保留给电网公司下属电厂的电煤供应,都仍然经由电力燃料集团来供应。
    他透露,电力燃料集团给电厂的煤加价一般在50元。由于煤到电厂的过程中,各个省的电力燃料集团必然要加价,这也助长了煤价的攀升。
    这也就是为什么濮洪九在分析煤价上涨的原因时,会强调“一是生产资料上涨幅度太大,二是中间流通环节获益太多”。
    煤炭期货提上日程
    以山西一家非国有煤矿的价格变动为例,按4月份价格出矿价为160余元,然而煤矿在生产出煤以后,并非直接销售给电厂,而是先得卖给一家名叫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的机构。
    这家被称之为山西非国有煤矿煤炭“总买卖人”的机构还有一个名称,叫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以下简称煤运总公司)。据其总经理张根虎介绍,“我们多年以从事收费和管理工作为主。”
    张所说的“管理收费”职能是指:1983年组建的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其成立的直接目的就是代替政府对全省的地方煤炭实行统一的管理和销售,而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收缴出省煤炭的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建设基金。张根虎表示,“我们每年实现利润很高,但绝大部分体现在管理收费上,经营性利润很低。”
    但就是这样一家“经营性利润很低”的公司,在20年时间里竟然形成了下属500余个法人单位、员工人数近5万,名义上拥有150多亿资产的庞大系统。2003年,全系统完成煤炭外销量1.5亿吨(销往山西省外),总收入163亿多元,除了每吨20元,共计30亿元的出省煤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基地建设基金上缴政府外,煤运公司所获得的经营性收入“仅仅”是:按每吨提取挂牌价4.5%以内的服务费和管理费,即7亿多元。
    但这还没有完,在运销公司收取了“服务管理费”后,运输部门还要收取高达售价50%的运输费用,再加上电力燃料集团的加价,一吨出矿价160余的煤炭,到了用煤企业时价格已经达到500元。
    根据国家财政部、国家计委(现国家发改委)2002年的相关文件,针对山西省煤炭产销企业征收的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基地建设基金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这意味着,以代理国家收费为主要业务的山西煤运总公司“坐地收银”的日子只剩下了不到两年。
    “它必须要赶在管理和收费职能结束之前,将自己的角色调整为市场化的企业。”山西省发改委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位官员在接受通讯员采访时说,“或者成为纯粹的煤炭交易中介服务商,或者成为产、供、销一体的综合型煤炭产业集团。”
    而从煤运总公司的改革路径来看,它选择了一条“煤炭欧佩克”的道路。5月底,在接受通讯员采访时,煤运集团公路公司副总经理阎世春介绍,在集团挂牌前后的这段时间,在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通过剥离各市县乡镇国有资产、引进其他机构投资和个人股份等形式,全省煤运系统已经有10个地市组建起了“儿子”级的公路煤炭经销有限公司,而其属下的100多个县(区)级公司也正在按照同一模式改组为“孙子”级公司。这意味着,150亿属于不同级别政府的国有资产正在向集团公司集中。
    控制煤炭资源的动作也在加紧。煤运集团的内部工作报告显示,2003年全年,通过独资、控股等投资形式,该集团已经从全省123个新建、改扩建项目中首批选出了18个煤炭开发、加工和地方煤矿提升改造项目,取得了4块煤矿资源的探矿权,这使得煤运集团旗下的各类货源基地矿井达到了71个,实际生产能力1370万吨。这个数字,已经占据了山西全省4.5亿吨年煤炭产量将近1/30的比例。
    “这实际上是通过控制流通环节,在行政的基础上将山西省的非统配煤矿联合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煤炭欧佩克’式的组织。”山西省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经济研究所张莲莲研究员如是说。
    据业内专家分析,山西省之所以大力支持运销总公司的这一改革思路,“因为这样山西就可以影响全国的煤价了”。
    这毕竟是一个地区性的改革,要想影响全国的煤价,首先得有一个全国性的煤炭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供需企业对未来的预期能够通过价格清晰地体现出来。“煤电会”这一形式已经到了退场的时刻,新的市场应该是怎样的模式呢?
    当燃料油期货正式推出后,分析家对煤炭期货的推出表示十分乐观,“因为煤炭与石油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事实上,今年6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草案),确定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全面发展的战略”。
    濮洪九向通讯员透露,煤炭工业协会和煤炭商会共同提交了一份《中国煤炭进出口战略研究》报告,向政府提出建议,要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依据资源和市场需求,调整煤炭产品进出口结构。“煤炭期货的推出,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石油市场的启示
    煤电价格的“畸变”,关键在于落后的流通和交易模式所带来的“瓶颈”。无独有偶,国内石油市场也曾遭遇这种“流通瓶颈”而带来的“价格危机”,本刊对此曾有详细分析(见2003年第四期《中国需不需要石油期货》)。
    与石油不同的是,国内石油价格的剧烈动荡,原因在于“石油消费方市场程度的迅速提高和石油供应方的过度垄断所造成的”。而煤炭价格恰恰相反,在于供应市场的迅速市场化与需求方过度垄断的矛盾。
    但无论是哪一方,这种垄断与市场的矛盾所造成的后果是一样的,那就是严重扭曲了供求关系和对未来价格的有效期望,让生产者和用户既不能有效预见市场的风险,也不能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和市场化手段化解危机。假如说“石油市场体系和机制的严重不完善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市场不安全性的根本性因素之一”,那么煤炭市场同样面临着这一窘况。
    在这种情况下,石油专家提出了他们的改革思路,那就是“中国应立即着手放松石油市场准入管制,放开石油终端销售市场,建立科学的现代石油市场,在对外开放之前首先对内开放”。
    在此基础上,放开石油价格,形成中国自己的市场竞争性价格机制。建立国内石油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达到发现价格、规避风险、跟踪供求、调控市场的目的,正确快速引导石油生产、经营和消费。
    可以看到,目前中国的石油改革政策正是按照这一思路在进行之中。而相比之下,煤炭业的市场化改革才刚刚开始。
    对于煤电市场的改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思路:“煤炭价格放开以后,我们希望通过用户和供给方,他们通过市场的协商来确定这样的供应关系。我们也希望这个订货会的方式能够通过现代的一些商务的手段来到位,成立一个类似于粮食交易中心的煤炭交易中心,这个煤炭交易中心可以变成一个股份制的煤炭交易中心,通过网上的交易,来确定供需双方。”
    张国宝这里所说的“交易中心”,实际上就是一种期货模式。上海财经大学证券期货学院金德环教授指出,以煤炭为代表的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交易进入期货市场有两大功能:“价格发现”和“避险”。期货市场具有预测未来供求的功能,从而使市场对未来价格有所预期。在预期指导下的价格也往往比较科学、合理且稳定。同时在期货市场上确定了远期价格,也就确定了未来的供需,生产和供应可以合理安排,以避免价格波动和利润不稳定带来的风险,对煤炭价格出现大起大落也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
    在前文对煤炭价格形成的分析中,我们实际上已经划出了一条煤炭价格的“增值路径”,那就是:
    煤矿(坑口价格)——运销公司(管理性收费)——运输环节(运价)——电力燃料集团(内部加价)——电力企业。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煤电价格的变化中,真正影响价格变动不是生产和需求企业的市场预期,而是中间环节的非市场化收费。
    而在煤炭交易市场建立之后,理想的价格模式将会变成两条路径,即:
    煤矿——交易中心(期货价格)——电力企业,
    运输(从煤矿)——交易中心——运输(电力企业)。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生产厂家的煤矿和需求方的电力企业可以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未来的市场预期和判断中,从而形成合理的煤电价格;而运输环节在期货交易的标准化要求下,也能够更加有效地形成规模优势,从而降低运输成本。
    神华集团董秘黄清认为,建立煤炭期货市场将为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安全、准确、迅速成交的交易场所,提高交易效率,节约交易成本,并避免“三角债”。
    “当前煤矿建设投资异常火爆,在建规模较大。没有煤炭期货市场,市场预期则无法体现,大量资金还在争先恐后进入,很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他说。
    目前在煤炭交易市场中,“煤炭外交”似乎成了流行词,即煤炭的交易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需求地与生产地之间的亲疏关系等种种非市场因素。非市场化因素往往带来市场的不公平,金教授指出,建立煤炭期货,正是可以避免诸如黑市交易、协议定价、行政手段等非市场化操作手段的介入,促使煤炭进一步走向真正的市场化流通。
    据报道,以维护交易双方权益为宗旨的《煤炭交易规则(建议稿)》已经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交到国家发改委。这一规则一旦推出,现行一年一度的全国煤炭订货会有可能被逐渐取消。有权威人士表示,《规则》推出后,煤炭价格指数会随后出台,相关部门还将创造条件培育期货市场。
    当然,对于刚刚开始市场化改革的煤电市场来说,要达到理想的期货交易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是对于煤价“双轨制”的改革,其次是在电力终端价格上要形成一个合理的联动模式,既能保障用电市场的稳定发展,又能适度体现出煤炭价格变动的传导性。
    业内人士指出,煤炭储备体制的建立、风险预警和防范体制的建立仍应予以谨慎考虑。市场反响一片热烈,并不等于说煤炭期货就是一帖包治百病的良药。金德环也认为,计划经济时代所残留的个别集团垄断市场的后遗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清除。就算已经建立了煤炭期货市场,如果未能对其进行很好的市场化操作,少数垄断集团仍然可以依靠其强势地位,随心所欲地左右煤炭价格。为了防止这一现象出现,应尽快将国内期货市场和国际市场连接起来。这样一来,即使国内垄断集团如何抬高或是压低价格,煤炭也可以直接在国际市场中交易。
    煤炭期货市场的建立势在必行,但依然任重而道远。

来源:股市频道



     编 辑:远帆
Baidu


     编 辑:远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