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生产是污染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这些堆放在农田里的焦炭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可想而知。photocome
本报通讯员王义伟
在欧盟对华进行的101起反倾销调查中,焦炭案只是其中很普通的一件。但是谁也不曾想到是,这个案子竟然和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纠缠到了一起。
焦炭与市场
今年3月,在发布焦炭反倾销令3年多之后,欧洲人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欧委会负责贸易的拉米在与薄熙来部长会谈时,向中国正式提出了放宽焦炭对欧出口限制的要求。同月,欧盟终止了对中国焦炭的反倾销措施。
在没有得到所期望的答复之后,欧盟竟然向中国发出了最后通牒。5月10日,欧盟要求中国在5天之内就是否放开焦炭出口限制作出回答,否则将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就在欧盟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的4天前,5月6日,随同温家宝总理访欧的商务部长薄熙来在中欧投资贸易研讨暨洽谈会上致辞时这样说道:“我今天只想对大家说一句话:希望尽早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同一天,温家宝总理与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会谈,温总理指出,中国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希望欧盟尽早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就是这样的巧合,让焦炭卷入了中欧之间关于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博弈中。
需求与姿态
随着中国对欧焦炭出口的减少,加之中国基于国内市场需求进行的出口控制,欧盟市场上的焦炭开始供不应求,价格扶摇直上。其中反应最为强烈的就是意大利。2004年1月,意大利钢铁企业因严重缺乏焦炭,开始向政府求援。意大利政府要求欧盟出面与中国进行交涉,放宽焦炭出口。3月份,在拉米访华期间,双方签订了一份协议,意大利提供288万欧元的无偿捐助,用以支持中国的畜牧业发展。这种友好姿态所传达出的讯息不言而喻。及至欧盟变脸,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其对中国焦炭的需求,显然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
中国对市场经济地位的要求,同样非常迫切。
由于自己的市场经济不被承认,在面临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时,中国企业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以证明自己适合欧盟关于市场经济的5条标准。大部分企业无法通过,只能接受败诉、从欧盟市场撤出的命运。中国的彩电被欧盟拒之门外15年之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因此,中国非常希望欧盟能够早日承认自己的市场经济地位。2003年6月1日,中国商务部正式向欧盟递交报告,要求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2004年3月,商务部又递交了长达数百页的补充报告。按照欧盟的说法,欧盟将于6月底出台对中国市场经济状况初步评估报告。
投桃与报李
欧盟关于焦炭问题的第一个最后通牒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5月14日期限到来之后,中欧双方的协商没有结束的迹象。尴尬的欧盟不得不自行宣布将最后期限延长两个星期。向世贸组织告状的说法当然也不了了之。
5月2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已经与中国就焦炭贸易问题达成协议。根据协议,2004年中国向欧盟的焦炭出口量将不低于上一年度的水平。对于协议的达成,拉米表示非常高兴。
欧盟的声明让我们感觉到,在这场关于焦炭的较量中,欧盟方面认为中国妥协了。
6月28日,英国金融时报传来消息,欧盟即将出台的关于中国市场经济的评估报告,并没有得出中国已经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的肯定性的结论。
一方面是中国对欧焦炭出口的妥协,另一方面却是欧盟坚持认为中国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在这场焦炭与市场经济的双重较量中,中国投之以桃,欧盟呢?
较量与眼光
如果现在有欧盟的焦炭企业提出申请,要求维持对中国焦炭的反倾销措施,欧盟肯定置之不理;退一步讲,即使受理了,如果中国企业提出申请,也肯定能够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并且欧盟会在核查后得出中国焦炭没有对欧盟造成倾销的结论。
但是,中国的焦炭企业大多为国有企业,在欧盟的传统思维中,国有企业是不可能得到市场经济地位的。
这是一个完成可以成立的假设。这个假设,凸现了欧盟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虚伪和荒唐。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