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枯竭了,城市怎么办? |
|
煤炭资讯网 |
2004-2-9 10:44:25 煤矿新闻 |
煤炭枯竭了,城市怎么办?
煤炭枯竭了,城市怎么办? |
2004-2-9
这个问题已无法回避。
作为一个开采了40年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石嘴山市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国有矿山有三分之二进入中老年期,资源逐渐枯竭,有多座矿山已经闭坑或面临闭坑。采煤区域按现有储量理论上最多可开采40年。有专家不无忧虑地说,再过10年,石嘴山市的煤炭开采价值会大打折扣。
煤竭城亡。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接续和替代产业,矿关了,摊子也就撤了。2000年在云南,依托百年老矿东川铜矿建立起来的云南省东川市,由于资源枯竭,替代产业建设未能见效,不得不撤销了地级市建制。我区石炭井矿务局机关南迁后,其原所在地石炭井区于2002年10月被撤并。最繁华时有9万人口居住的石炭井,如今只剩1万左右的常住人口。在那里,一幢三间独门小院的平房才卖500元钱。
“与周边及发达地区相比,目前石嘴山市经济增长乏力,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逐渐下降,位次后移,形成了明显的差距。”石嘴山市市委书记杨春光在石嘴山市委第七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分析说,“无论是比总量,还是比增量,石嘴山已明显地处于‘外压内困’、‘南北夹击’的危难境地,而且一些老的优势也在弱化。”“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不进则亡,小进则退,慢人一步就会步步落后,亦步亦趋只会陷入被动。石嘴山市不能满足常规速度的发展,不能局限于一般水平的发展,必须谋求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石嘴山人向往发展的心情十分迫切。
不仅是石嘴山人,每一个关心石嘴山的人都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
全国政协常委、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刘璞告诉通讯员,宁夏的可持续发展中有两个大问题:一个是石嘴山市的转型问题;一个是南部山区的贫困和生态建设问题。刘璞在担任自治区监察厅副厅长期间就敏锐地察觉到,石嘴山累积的问题太多,社会经济系统呈现不稳定趋势。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牛国元博士从1998年开始就多方面研究石嘴山,2000年与自治区党校的陈祥骥教授一起完成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石嘴山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去年又和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一起为石嘴山把脉问诊,完成了2003年自治区软科学科研课题《资源型老工业基地石嘴山接替产业选择与发展扶持政策研究》。他说,在石嘴山市的发展过程中,石嘴山人做出过两次大的贡献:一次是建市之后的20多年,石嘴山市用占全区40%的总量,培育了宁夏最早的工业基地,对宁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二次是1996年起在石嘴山市率先开始的市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次,石嘴山的产业工人以博大的胸怀,理解了国家的困难,在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后,勇敢地走向市场,开始了自立自强、自主创业和自我生存的道路,真正为改革做出了贡献。“无论从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为国家、为宁夏做出的贡献来看,国家和自治区都应该关注石嘴山的振兴,都应该在振兴过程中对石嘴山给予支持。”牛博士说。
在石嘴山市,4个人里就有1个住在塌陷区里。40年的采煤给石嘴山带来了41.35平方公里的塌陷区,这40多平方公里上,塌陷最深之处达21米,有9万多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煤矿工人及其家属,整天提心吊胆地生活在低矮、黑暗、潮湿和充满着危险的塌陷区的房屋中。不仅是塌陷区,因开采煤炭,石嘴山约有1540平方公里的天然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矿区到处是一条条蜿蜒黢黑的运煤道路,到处都是被开挖的山体、被破坏的植被、被开垦的煤场和堆积如山的煤炭及煤矸石等。住在矿区的人告诉通讯员,每遇暴雨,往往造成山洪暴发,山洪夹带泥沙石块和煤块,直接威胁着塌陷区居民的生命安全。
和所有资源枯竭型城市一样,就业难对石嘴山市来说无疑是件最头疼的事。石嘴山市共有40万城市人口,其中煤炭企业职工及家属就占到了三分之一,在全区4个地级市中,石嘴山市就业任务最重,难度最大。1997年,石嘴山市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一度达到9.3%,经过努力,2000年降至4.4%,但近几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又有所增加。一个只有40万城市人口的城市,却有5万多下岗失业人员,而且每年还新增4000多个劳动力。石嘴山市劳动就业局做过保守计算,到2007年,石嘴山市的下岗失业人员将达到7.6万人。同时,随着煤炭资源逐年枯竭、煤矿及相关企业停产、半停产和倒闭破产,预测到200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将回升到5.56%以上,就业形势比现在更严峻。
由于下岗失业人员多,石嘴山市贫困人口不断增多。2003年上半年,低保人数猛增至26172人,占城市总人口的8.2%。其中,全市煤炭职工家庭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元的占全市人口的59.1%,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达27.5万人次。在大武口区东胜社区,一位83岁的老奶奶告诉通讯员,由于家里有两个上大学的孙子,没牙的老奶奶长年与辣椒酱为伴,吃得都屙不出屎来。老奶奶已经去世了的丈夫娄继成生前是宁煤基建公司职工,是1958年从山东支宁的。5个儿女生活都不景气,与她相依为命的二女儿下岗,最小的一个儿子到现在既没工作也没成家。
2003年初,石嘴山市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联合行动,实施了“迁居工程”,决定将生活在石炭井沟、汝箕沟、白芨沟矿区的5.3万名煤矿职工及其家属迁出久居的山沟,用3年到5年的时间在大武口为他们建设安全、舒适的家园。这是一个耗资10多亿元、建设面积达120万平方米的“民心工程”,虽然每平方米700多元钱,仍有20%的职工无力搬迁。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石嘴山市前任市长马瑞文告诉通讯员,石嘴山市是个吃饭财政,财政收入3亿元左右,除了工资和维持机构运转,只有2000万元可支配的资金。仅解决企业办学校的问题,就需要每年增加5000万元的财政开支。
极度困窘的财政状况有时使发展和吃饭打起架来。2003年,石嘴山市领导班子为寻找发展的突破口,举全市之力在泄洪区进行了星海湖湿地综合整治工程,中期工程还未完成就投入了7000多万元。由是,市财政捉襟见肘,不得不动员全市的机关干部从有限的工资中捐出一笔不小的数目。与此同时,长期以来对资源的过分依赖,造成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而且因为先有煤炭企业,后有政府,从而造成了政府与企业职能错位,多数骨干企业实际上至今仍承担着生产与社会服务的双重职能;同样因为资源型企业进入困难期,致使石嘴山市地方财政入不敷出。
凡此种种,都需要国家和自治区给予石嘴山市资金和政策上的更大支持。为此,一批高度关注石嘴山市的专家学者2003年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资源型老工业基地石嘴山接替产业选择与发展扶持政策研究》的课题。在这项研究报告中,专家们建议成立自治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争取尽早将石嘴山市列入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计划城市中,借党中央关于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东风,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政策或资金的倾斜及支持。并提出确立矿业基础产业地位、取消矿业增值税、建立矿山补偿基金、实施矿工再就业特别计划和建立专项就业扶持基金等一系列颇有新意的建议。
失血的老工业基地充满期盼,但期盼中不忘吹响催人奋进的号角。2003年,石嘴山市GDP和财政收入5年来首次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全市经济暂时摆脱了低迷徘徊困境。在大力推进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岁末年初,石嘴山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实施产业对接、蓝天碧水和民心工程,构建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框架,确定了大力改造提升煤炭、电力、钢铁和机械制造4大传统产业,培植壮大新材料、重化工、电子元器件、煤基炭材、特色冶金、农副产品深加工6大新兴支柱产业的产业格局,为石嘴山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就在通讯员搁笔之时,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石嘴山市向国家申报的《石嘴山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得到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派专家在石嘴山进行实地考察。通讯员还获悉,就石嘴山市矿区如何有效发展第一产业,自治区也有了初步方案。我们有理由相信,石嘴山市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
|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