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尽时,国庆节过去不久,北方地区开始逐渐进入采暖期。供暖,这个说起来就让政府、企业和用户头疼的问题,又如期而至。今年,煤价上涨,加剧了供暖的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一难题,成为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预购热”引发居民投诉
呼和浩特地区10月15日进入采暖期,与往年不同,今年大部分供暖企业都采取“预购热”方式,即要求热用户必须预先缴纳采暖费,甚至补齐陈欠的采暖费,否则企业将缓供或停供。然而因现有建筑大都无法实施分户供暖、分户计量,企业的这种行为使已经交费的居民迟迟不能取暖,群众怨言颇多。
通讯员19日来到呼和浩特市如意小区,在物业公司三楼交费处,听说有通讯员采访,两位居民立即围了上来。家住C区5号楼4单元5楼中户的顾先生说:“我在15日以前就把钱交了,因为单元里有一户常年没有人居住,取暖费没交来,其他交费的5户至今都没有供暖。”与顾先生同住一单元的呼市交通局高先生说:“都说热是商品,交了钱就应该供热。我预交了6个月足额的取暖费,晚供热是不是应该给我退钱?”据他们介绍,两人为这事跑了好几天,可是物业公司的人根本不管他们。通讯员来到物业公司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王燕说:“物业公司只是代替供暖处收费,因为没有委托书,严格的说连代收费都谈不上,供不供暖的事情更管不了。”
通讯员来到C区5号楼一户居民家里,83岁的老太太柴梅正在看电视。她穿着厚毛衣,身上还裹着毛毯。她拿出交费收据说:“10月15日那天交齐了1463元的取暖费,可现在也没有供暖。白天得盖毯子才能呆得住,晚上加盖被子。老伴儿腿脚不好,不能出门晒太阳,我给他早早把棉袄棉裤换上了。”
当地媒体一位同行说,这几天反映供暖问题的热线电话几乎被打爆了,抄下来就是一摞纸。呼市供热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说,每天能接到上百个投诉电话。许多市民担心,近两天呼市地区就要降温,再不供热可要冻出病了。
巨额欠费、成本上升令供暖企业不堪重负
面对众多的投诉,供暖企业表示,以往被拖欠的巨额取暖费收不回来,交费情况一年不如一年,今年煤、水、电等原材料上涨,企业日子也不好过。
仕奇集团青源动力公司财务处负责人贾世林告诉通讯员,他们负责的呼市第二毛纺厂小区采暖面积9万多平方米,共有1500多户居民,大都是本企业的职工。去年采暖期,仕奇集团给每名职工补贴了468元采暖费,今年效益不好,没给补贴,部分职工就故意拖欠。贾世林说,到现在为止,今年交纳采暖费的居民户数约占40%。而往年拖欠的采暖费就高达1400万元,大部分都是死账,光靠供暖企业一家背不起。
呼和浩特市如意小区的居民向通讯员投诉。
贾世林说,今年供暖所需的水、电、煤的价格都在上涨,电价从去年每度0.39元涨到0.55元,水费从每吨1.6元涨到2.6元,煤炭从每吨80多元涨到140多元。公司为居民区供暖仅烧煤一项,成本就增加70多万,而采暖费还是5年前每月平方米2.55元的标准,企业无权自行调整。
青源公司打算拖到10月底再给二毛小区供暖。贾世林说,最近天气要变冷,冻得受不了有些人会交钱,这样企业能多收些供暖费。如果没钱买不回煤,只好采取锅炉烧烧停停的办法,减少燃煤量,这样就不能保证供暖质量。
呼市供热管理办公室书记云灵珠说,今年全市采暖面积达2700多万平方米,有不到一半的面积实现了集中供暖;除了热电联产方式供暖的600多万平方米,全市约有2000多万平方米面积都靠烧锅炉。据呼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物价科的测算,由于煤水电三项涨价,每月每平米供暖成本增加0.68元,今年全市的供暖成本将增加至少8000万元。
成本上升和巨额欠费是今年入冬后让每个供暖企业老总最感头疼的问题。呼和浩特科林城发热力有限公司负责呼市三期热网,公司副总经理王强告诉通讯员,他们是北方联合电力公司的下属企业,利用电厂的余热供暖。从2002年冬正式向用户供暖才两年,热用户已欠费高达1200万元。北方联合电力公司今年因成本上升已经下文,要求他们2004-2005供暖期热费回收率必须达到95%,清欠率达70%以上。这给他们带来极大压力,公司已向市供热管理办公室打报告,要求允许对部分欠费严重的热用户实施限供、停供措施。
无法可依供热市场混乱
进入供暖期已经好几天了,进入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的教室和办公楼里仍然感觉清冷,呆得时间久了,还有点冻脚。供热的管道眼看着铺到了校门口,但就是进不来。
据六中总务处主任王鸿儒介绍,六中去年自己烧锅炉供暖,今年学校申请加入呼市三期热网。但在铺设管道时遇到了麻烦,由于管道要经过呼和浩特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的宿舍区地下,二建要求必须将其10号宿舍楼一同加入热网,并免收入网费,否则就不准在宿舍区内施工。但是科林城发公司说,除了学校和民政福利单位,其它部门都必须交纳入网费。
就在互相僵持中,管道的铺设停了十天左右。六中校方几次协调都没有结果。10月20日,市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呼和浩特公用事业局仅用了一天时间,就说服了二建。但是王鸿儒说:“我们做出了承诺,一是保证不损坏二建宿舍区的地下管道;二是10号楼今后入热网的费用由涉及到的几家共同协商。这就意味着,二建入热网,六中肯定会掏钱。”
通讯员采访中了解到,这种不规范的行为在供热市场上并不少见。王强说,前不久,呼和浩特市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想免费加入三期热网,称加入热网必须每户负担一定的费用,鼓动住户向新闻媒体投诉,其实这笔入网费应该由开发商来出。
王强说,欠费是企业最头疼的事情,真正因贫因交不起热费的并不多,许多用户恶意欠费;物业公司与用户发生纠纷,用户因此不交纳热费;交费互相攀比,不交费的人也能供暖,第二年就有更多的人不交费等等,这些行为目前缺乏法律规范。
云灵珠说,呼市现行的供热管理条例操作性不强,供热市场买卖双方的行为都无法可依。他认为,几家大型集中供热企业存在“垄断”行为,他们奉行只要一户不交费就不供暖,甚至有些供暖企业要求不交清陈欠的暖费就不供暖的做法,都属于非法停供;现行的条例规定,室内温度不得连续7天低于摄氏16度,但是供暖企业可以在第7天供暖合格,又在下一个6天供暖不合格,供热质量不稳定,却无法追究。
云灵珠还认为,目前的热费是1998年物价部门测定的,每月每平米为2.55元。这几年来,煤价、水价、电价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热费一直没调,而供热企业没有一个因此而倒闭;今年原材料涨价幅度更大,供热企业依然可以承受,回过头来看前几年的热费可能存在暴利,这与建设部等八部委要求供热企业“保本微利”背道而驰。
一些居民也表示了对供热市场的忧虑。呼和浩特市五塔寺小学总务处负责人周建平说,整整一个夏季,供热企业有充足的时间催缴欠费,并可以利用法律手段,但他们往往选择供热前才开始用停供和缓供的方式催缴,让人非常不解。对于人们的猜测,王强说,对于欠费户,企业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停暖一招。也有供暖企业诉诸法院的,但收效甚微。
尽管企业和用户各执一词,但总的来说,人们共同期待着供暖市场能早日步入规范、透明的轨道。
供热难题呼唤政府加强管理
10月19日,在呼市二毛小区采访时,通讯员看到几位老太太在一所幼儿园外面晒太阳。居民王文英说:“我们早把暖气费交了,可是因为新楼的一些居民没有交钱,害得我们也供不上暖。”据了解,二毛小区3栋新楼属仕奇集团职工集资建房,有的居民集资超过了造价,最多超出1万多元,最少的也有三四千元。当时的呼市政府领导批示,多集资的不予退还,这笔费用到现在也没有退到居民手里。于是,当青源动力公司催要暖费时,这些居民认为该退的钱没退,采暖费不能交。
云灵珠说,供暖问题并不单纯是企业和用户的债权债务问题,供暖的矛盾往往是许多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解决这些难题,不是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能够办好的事。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政府为保障市民过上暖冬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对参加社保的职工每月补贴40元的取暖费,一个人一年可以得到480元;对教育部门和民政福利单位入热网,免收入网费。但是,通讯员采访时发现,这些积极措施对于多年形成的供暖难题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如有的地区拖欠职工的取暖费,有的学校免了入网费,却又交不起管道费和热费等等。
一位业内人士称,采暖期到来时,政府总会召集会议,要求保障居民过一个暖冬,但这些会议往往起不到多大作用,挨冻的老百姓最终还得自己承受。一位供热企业的负责人也坦言,在政府眼里,保障老百姓过暖冬是一项政治任务,而企业讲求经济效益,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许多供热企业在会议上说的是一套,下来运作的手段是另一套。
供暖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用户、企业和政府都这么喊,几乎年年如此,难道这是一个不治之症吗?如意小区的高先生说,供暖问题也在考验着政府的“执政为民”能力。
通讯员在调查中发现,目前,由于没有实现分户供暖、分户计量,用热正处于一种计划和市场手段接轨的阶段,不论是居民的意识还是行业管理上来看,把热当作是商品都很难做到。为此,供暖行业管理部门、供热企业和市民呼吁,现在亟需政府出面,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行业立法,理顺供热管理体制,规范供热市场。
首先需要出台操作性强的行业管理条例。
其次,供热市场需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部门来管理。云灵珠说,虽然供热办身为市供热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但它只不过是呼市建委的二级单位,“无办公场所、无专用车辆、无测量工具”。而一些大供暖企业是正处级单位,有的隶属大型股份制企业,供热办根本没有能力管好供热市场。
第三,供热企业的属性应明确。王强建议,可将供暖企业分为纯企业和半企业半公益两种性质,前者按市场机制运作,后者为城市困难群体提供服务和保障,由政府给予资金或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