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年我国钢铁业将进入发展最佳时期
未来3年我国钢铁业将进入发展最佳时期
板材类产品的投资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1996年我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一举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近几年国民经济的发展,又使我国成为第一钢材消费大国,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变,钢材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突出表现在板管比低,我国目前的板管比仅40%。而国外发达国家的板管比大多在70%以上,当然,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钢材的消费结构决定的。我国的钢铁行业是伴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行业内的大部分企业基本是在螺纹钢、线材、型材等建筑类钢材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壮大的,在我国产业结构从建筑业向制造业逐步转变的过程中,消费结构正逐步发生变化。从钢材品种结构来看,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的同时,伴随汽车、机械、造船、家电等制造行业的蓬勃发展,对各种板材、管材、特殊钢材、不锈钢材等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近几年对板材类产品的需求增长率以25%-30%的速度增长,但国内目前的生产能力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每年有大量的板材需求,要靠进口解决。2002年我国共进口钢材2240万吨,其中,板材类产品就占80%以上。我国目前板材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平均仅50%。这也是近期板材类产品价格高企的原因所在。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特别是汽车、轿车、家电、造船、机械等制造业的发展,将带动我国钢材产品结构从建筑业为主向制造业为主转变,以汽车或轿车为例,像美国如此发达的国家,钢材的消费量仍超过1亿吨,主要消费业是汽车,美国每年汽车生产量近1000万辆,钢材消费占总消费量的30%,日本汽车用钢占钢材产量的约20%,而我国汽车年生产量约300万辆,其中轿车100万辆,用钢量仅占总消费量的4%,按汽车行业的规划,2010年汽车年产量达到600万辆,2020年至少要达到1000万辆的规模,对板材的需求将是巨大的。 再看我国的房地产业,过去,我国的建筑及住宅大都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档次低,环境差。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改善环境、提高居住条件,大力发展钢结构住宅、立体车库已形成强劲趋势。而目前,我国钢结构建筑面积仅占整个建筑面积的3%-4%,而西方发达国家已达30%-40%,巨大的差距即蕴涵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可以预见,钢结构产业将为建筑房地产业带来一场深层次的革命,房地产业中的钢结构建筑将大量使用板材类产品,为板材产品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近两年,彩涂板之所以市场如此之好,大部分是由建筑业的旺盛需求所致。这也超出了国家以往规划的板材市场需求范围。预计2005年以后,板带消费将逐步在整个钢材需求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板带消费比将会由目前的40%提高到50%。为调整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状况,"十五"期间,国家在有条件的企业已规划建设多条板带材生产线,旨在生产汽(轿)车用板、家电用板、集装箱板、冷轧硅钢片、冷轧不锈钢板、镀锌薄板,以及薄规格的冷、热轧薄板。2002年钢铁工业投资近600亿元,包括一批重点板材工程项目已投产达产,大大改善了钢材品种结构和产品质量。鞍钢集团1780热轧板和鞍钢新轧1700冷轧板生产线、本钢的热连轧生产线、邯郸钢铁、包钢钢联股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等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薄板产量大幅度增加;太钢跻身全球不锈钢十强企业之列,年产不锈钢产能已达80万吨,2003年唐钢股份热轧薄板生产线、鞍钢二冷轧薄板机组、邯郸钢铁热轧板酸洗镀锌生产线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武钢股份的硅钢片生产线、马钢股份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等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年底行将投产;首钢股份、宝钢股份、鞍钢新轧等一批彩涂板和镀锌板生产线先后投入生产。南钢股份、韶钢松山、安阳钢铁等募资建设的宽厚板生产线,预计在2004年下半年投产。当今世界最先进板材生产线全部集中在国内。通过板管比的提高,已带动全行业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并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矗目前上市公司中90%的新增能力都是板材类相关产品,这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相吻合的。2002年,薄板、中厚板的表观消费量分别为23.89%和26.65%,而生产量的增长率分别为16.77%和22.48%,即板材消费的增长率要大于其产量的增长率。历史经验表明,我们以往历次对未来钢材需求的预测都是保守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基础上,企业的投资基本都是理性的。 建筑类钢材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所谓建筑类钢材通常指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等行业需要的螺纹钢筋、线材等长材类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由于钢铁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滞后,钢材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长材类产品严重供大于求,生产能力过剩,并一度成为落后企业,没有竞争力的象征,并成为国家总量控制的重要产品。但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使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进程迅速推进,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建筑类钢材的使用价值又一次得到重视。因为,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之一,就中国而言,其程度还很低。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仅36%,而发达国家高达70%。按照国家规划,到2015年我国城镇人口将由2000年的4.56亿人,达到6.66亿人,增加2.1亿人,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36%达到45%。小城镇的建设将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宅投资,这无疑将是建筑类钢材巨大的潜在市常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整体推进,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项目的启动,以及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各项基础设施、重大工程的建设都将对螺纹钢、线材等建筑类钢材形成强劲的需求,由于我国典型发展中国家的特点,房地产、基础设施等建筑业仍是钢材消费的重要领域,有统计表明,我国房地产、建筑业的钢材消费量约占整个消费量的33%。2002年全国钢材表观消费量为2.11亿吨,其消费结构仍然是以长材为主,小型材、线材占消费总量的41.77%,因此,线材、螺纹钢等各种建筑用钢材的需求在未来10年之内,仍将有较旺盛的市场需求。在钢材消费量增加的同时,消费结构将保持多层次、多样性,并逐步向高层次演化。 供大于求的现象是动态的 影响市场价格涨落的因素很多,但最基本的因素还是供求关系的变化,了解钢材的供给和需求量就可以判断市场价格的涨落,但实际上这非常困难,特别是需求。从总的趋势看,世界钢铁行业总体已处于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而中国钢材市场也曾长期受供大于求的困扰,一直是以总量过剩和高附加值品种短缺并存定性其市场特征的,为此,1999年,全行业提出要总量控制,采取了各种限产措施。但2000年市场发生了变化,国家为治理通货紧缩,扩大内需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如扩大货币供给,增发国债、调低利率、加大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使钢材的需求迅速扩张,供大于求的矛盾得到缓解。2002年钢材需求量同比增长22%,而钢材的生产量同比只增长19.61%,钢材市场呈现出"产销两旺,淡季不淡"的旺盛景象,量增价升显示出明显的供不应求的状况,国外进口钢材也创历史之最,这充分说明,供大于求的现象是动态的,是随经济景气周期的变化而变化的,我国的线材、螺纹钢等长材产品占钢材总消费量的40%,具有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从90年代中期,我们就提出长材产品总量过剩,竞争激烈,价格长期低迷,企业生存将发生严重危机,但实践看出,许多年过去了,建筑类钢材不但没死,反而价升量增,依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近一段时期,由于板材产品生产线项目的快速建设,引起了一些业内外人士的担忧,担心到2005年后,板材的生产能力将大大超过市场需求,市场将进入恶性竞争局面。我们认为,依目前的市场趋势,板材类项目的建设符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供给我们是可以把握的,但市场需求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近年来,我们对钢材需求的预测远远落后于实际,届时是否板材产品供大于求,还要由市场决定。随着我国消费结构的日益升级,板材类产品的需求有可能会超出人们的想象。从目前的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看,钢铁行业产能的扩张是伴随着旺盛的需求而增长的。供略大于求或供不应求的局面仍会持续。
|